我有一個朋友,30多歲了,覺得孩子就是自己生活感情道路上的絆腳石,結婚5年了,都沒有要孩子的打算。

可是前兩天她說:母愛是一場重複的辜負。以前我不知道結婚生孩子的必要性在哪裏。現在我隱隱約約覺得它的產生和存在,是爲了讓我們一次次不斷縮小這場辜負本身。

以前聽長輩說,一個女人一輩子要生養過孩子纔算完整。我不知道完整的定義,但現在我感覺,這部分完整,應該就是隻有親身經歷了一個經由你而來的生命,讓你無畏疼痛和死亡,帶給你反思和成長,讓你重新審視原生家庭,在尋找自我,製造快樂的同時也享受快樂。

所以和老公商量後,決定還是生個小孩吧,就問我如何備孕?

的確,爲了保障小孩和媽媽的健康,靠譜的備孕方法少不了,那麼,你需要做什麼呢?

1. 選擇合適的年齡

單單從醫學角度來說,合適的年齡就是胎兒異常、母親風險因素等不良情況的出現概率比較低,一般在25~29歲之間。

在醫學上,超過35歲就是高齡產婦。這部分人羣跟年輕的、沒有過剖腹產經歷的女性相比,危險因素確實是增加了那麼一點,但大多數人都可以正常分娩,她們需要做的就是結合自身情況和醫生建議降低風險。

2. 戒掉抽菸、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

香菸中含有大量菸鹼和尼古丁,進入人體後會造成全身血管病變,子宮血管也會因此受到牽連。

長期吸菸不但會傷害身體的整個激素系統,影響卵巢功能,導致內分泌失調而引發不孕。

酒精是生活中常見的致畸因素之一,極容易引起人體染色體畸變,女性對酒精的耐受性比男性低,孕後飲酒酒精會集中於滋養胎兒的血液中,造成胎兒酒精症,影響胎兒身體和大腦的發育。所以不管在孕前還是孕期、孕後,都不建議喝酒。

3. 不要輕易流產

人工流產是導致宮內環境惡劣的罪魁禍首,尤其是多次人工流產,會讓孕育寶寶生命的子宮變得越來越脆弱。

頻繁流產還能會引起宮頸黏連或宮腔黏連以及盆腔炎,而這些都是導致不孕的因素。

4. 減緩工作壓力

精神壓力過大或長期抑鬱恐懼不安會引起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也會影響性激素的分泌而造成生殖功能失調,降低正常受孕概率。

5. 不要過度減肥

盲目節食減肥導致營養不良,微量營養素缺乏導致排卵紊亂從而影響生育能力。

不管是否生小孩,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方式對我們身體健康都是百益而無一害的。最後,祝福每一個備孕的女性都能生一個健康的寶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