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蔚 ○編輯 朱茵

近期,券商從一單百億級的非公開發行項目中只賺到了40多萬元的保薦及承銷費,還要5家投行來分。繼佣金戰和通道價格戰之後,戰火也蔓延到了投行。“賠本賺吆喝”,價格戰從債券承銷到股票承銷會不會全線開打?

  低價承銷爲爭優質客戶保排名

1月10日晚間,華夏銀行發佈公告稱,公司日前完成了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總額爲人民幣292億元。本次非公開發行的發行對象爲首鋼集團、國網英大和京投公司,共計3名特定對象。由中信建投保薦,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國泰君安、中銀國際和民生證券5家券商聯席主承銷,保薦及承銷費僅爲41.9萬元,費率僅萬分之零點一。

參與本次非公開發行的其他中介分別爲北京天達共和律師事務所,律師費爲160萬元;審計及驗資機構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申報會計師費爲38萬元。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保薦人表示,券商收費如此之低,估計一方面是多家券商競爭壓低了價格,另一方面估計是華夏銀行自己找到了認購對象,在銷售環節上券商沒有什麼大的貢獻,這也抑制了券商在此類業務中的價格談判能力。

但是,他也表示:“40多萬元費用可能都無法覆蓋材料製作耗費的人員和差旅成本。”雖然銀行的定增項目收費相對偏低,但“不愁賣”。不過,萬分之零點一四的費率在業內仍屬少見,比去年農行千億元定增收費還低。“更早期的項目收費不具可比性,定增新規後市場變化很大。”

據悉,對於一些大型優質項目,券商們開出的報價往往遠低於市場平均水平。

此前,上海農商行的一則IPO保薦機構(主承銷商)項目評標結果曾引起熱議,國泰君安證券、海通證券和中信證券三家大券商報出的保薦費合計只有51萬元,而海通證券僅收取5萬元保薦費,承銷費率僅爲萬分之五。

去年上市銀行增發很少,只有農業銀行一家順利完成增發,但融資規模巨大,達到1000億元。公開資料顯示,該項目由中信證券、國泰君安、中信建投、中金公司、中銀國際和華泰聯合證券聯合主承銷,僅收取了430萬元的承銷費用,承銷費率約萬分之零點四。

有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這種大項目我們一般搶不到,要求多,收費沒那麼高,都是爲了求個名,算是戰略客戶儲備吧。”

上述投行人士指出,爭搶類似華夏銀行這樣的項目,目的就是提高承銷額行業排名,爲後續項目爭奪提高競爭力。此外,也能爲以後的業務引流。券商與銀行在資管、同業市場交易、債券等多個領域均有比較緊密的業務合作,如果能以某個項目爲契機,與公司建立良好的關係,那麼後續能帶來的業務價值遠超幾百萬承銷費用。

投行寒冬量價雙雙承壓

券商低價競標,或許也與行情不好和投行手裏項目不足有關。據統計,目前擁有保薦資格的券商共有93家,去年一年有近六成券商在IPO主承銷收入上“未開張”,該項業務收入爲零。

還有一些中小券商2018年整個投行業務幾乎沒有展開,包括首發、併購重組、可轉債等在內的過會率均爲零。稍微好些的投行努力完成1單,至少不掛零。

目前,證監會已經放開了證券公司的外資持股佔比,摩根大通等國際頂尖投行也在逐步加碼國內佈局。業內人士認爲,這將使本來就“僧多粥少”的競爭局面進一步加劇。

“投行的價格戰,顯然還不到頭,競爭狀況應該還會更加激烈。”一位保薦人表示。上海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在接受採訪時稱,低價角逐保薦人在國際市場上也很常見,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國際大行也常採取低價策略爭奪客戶資源,甚至有免費爲某筆交易擔任保薦人的先例。

上述投行人士稱,未來爲了得到相關業務,僅僅降價或者免費的策略或許都無法贏得優質客戶的青睞,還要爲客戶提供增值服務。

去年被稱爲全球第二大的IPO項目,同時也是日本史上最大規模IPO項目——軟銀電信業務IPO,融資約210億美元。各大投資銀行都希望能參與這筆交易,甚至不惜接受一些抵押貸款要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