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黨委委員陳雨露在5月25日的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表示,央行近期三個方面主要工作:一是繼續推動債券市場規範健康發展,穩步推進債券市場的雙向開放和互聯互通。二是推動市場化、法治化的債轉股,2018年債轉股3644億元,企業184家。三是配合證券監督管理部門完善股票市場基礎性制度,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介入。

在對外開放方面,陳雨露表示下一步將對標高水平開放的要求,繼續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一是繼續推動全方位的金融業對外開放,確保各項措施落地實施,積極研究新的開放舉措。二是轉變開放理念,過度到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也就是說要實現系統性的制度性的開放。三是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四是將擴大開放與加強監管密切配合。

視頻實錄|陳雨露談央行三方面工作、貨幣政策和金融開放

以下爲演講全文:

陳雨露:尊敬的邱勇校長,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同學,首先我代表中國人民銀行,代表易綱行長和郭樹清書記,熱烈祝賀2019年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的隆重召開,也藉此向吳曉靈理事長、朱民院長、張曉慧院長表示誠摯的問候。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人民銀行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按照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統籌金融宏觀調控、維護金融穩定、改善金融服務等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積累了新時代背景下進一步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經驗。

下邊我想向大家報告四個方面的思考:

第一,關於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着力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穩健貨幣政策是一個內容非常豐富的政策取向,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要實施穩健貨幣政策,基本含義就是要鬆緊適度,適時、適度逆週期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從總量來看廣義貨幣M2和增速與名義增速大體匹配,在總量適度的同時優化流動性的投向和結構,進一步加強對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2019年4月末,M2同比增長8.5%,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10.4%,與名義GDP基本匹配。人民貸款新增6.82萬億,同比多增7912億,多增部分主要投向了小微和民營企業等薄弱環節,可以說穩健貨幣政策,以適度的貨幣政策增長支持了實體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在貨幣政策實施過程中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和效率始終是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一段時間內,一些發達經濟體以利率爲工具的傳統政策也出現了傳導失靈的問題。

2007年9月到2008年末,在一年多的時間裏,美國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從5.25%快速下降到0%到0.25%的區間,但是大量資金仍然淤積在金融體系,不能進入實體經濟,出現了流動性陷阱。美聯儲不得不採取非常規貨幣政策,展開大規模資產購買計劃,直接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以提高貨幣政策傳導效率。

我國的金融體系以銀行爲主,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關鍵環節是影響和調節商業銀行行爲,在信用貨幣制度條件下,貨幣創造的主體是商業銀行,從理論上講在零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零超額準備金率和零現金提取的情況,只要商業銀行有意願發放貸款的行爲就可以比較自由的創造貨幣。但是在實際中,中央銀行和監管會從流動性和資本角度對銀行的行爲加以約束,銀行也面臨來自需求端的利率約束,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關鍵是激發商業銀行信用擴張的意願,有效的破解流動性資本和利率三重約束。

針對前一段時間出現的社會信用收縮問題,人民銀行努力抓住關鍵環節,發揮銀行作爲貨幣創造中樞的作用,着力在環節流動性資本和利率約束採用市場化手段鼓勵銀行主動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針對流動性約束,人民銀行通過多次降準、增量開展中期借貸等操作,確立“三檔兩優”的存款準備金率新框架,加強宏觀審慎管理,發揮好宏觀審慎逆週期調節。創設央行票據互換工具,並開展首次操作,爲商業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提供流動性支持,正向激勵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針對利率約束,完善市場化的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進一步疏導利率的傳導,尤其是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信貸利率的傳導,從近期主要的金融指標來看,貨幣政策傳導效率邊際改善,信用收縮的局面得到有效緩解。

第二,持續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着力改善社會融資結構。

上個世紀60年代,以歌德·史密斯教授爲代表的,如果只有金融總量的增長而沒有結構的演進,金融發展只能在同一水平上數量擴張,只有通過結構改進才能提升金融功能。當前我國融資結構具有三個鮮明特徵:一是儲蓄率比較高。近年來我國儲蓄率水平雖然有所回落,但是與其他經濟體相比仍然比較高。2017年爲46%,客觀上存在着大規模投融資運用的需求。二是儲蓄主體與投資主體匹配程度比較低,我國企業部門是最大的投資部門,實物投資超過自身儲蓄一倍左右,而住戶部門是最大的淨儲蓄部門。16年淨儲蓄16.6萬億,其中13.3萬億以金融投資的形式提供給其他部門。三是間接融資佔比比較高,2018年新增人民幣貸款佔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81.5%,今年1到4月爲75.1%,在我國企業融資存量中貸款、債券、股票三者之比大概是3:1:1。改善社會融資結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維度是加快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的比重,圍繞建設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的總體目標展開下一步的改革和發展的工作。

近期人民銀行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繼續推動債券市場規範健康發展。進一步豐富債券市場的品種,用好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支持優質民營企業擴大債券融資規模,穩步推進債券市場的雙向開放和互聯互通。2019年4月,彭博公司將中國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債券指數。二是推動市場化、法治化的債轉股,2018年債轉股3644億元,企業184家,涵蓋了央企、地方國企、民營企業,推動它們完善社會現代制度。三是配合證券監督管理部門完善股票市場基礎性制度,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介入,更好發揮資本市場配置資源,資產定價緩釋風險的作用。

第三,發展普惠金融,緩解小微和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過去講金融發展主要圍繞效率和穩定兩個維度展開,強調要將金融資源配置到實體經濟效率高的部門中去,強調要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這是非常正確的。本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際社會普遍強調金融迴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原,強調金融要爲普羅大衆服務,以包容爲核心內容的普惠金融迅速發展,日益成爲現代金融體系的第三維度。

在我國普惠金融的內涵非常豐富,包括農村、小微、綠色、扶貧等等在內是一個大普惠金融的概念。當前,有效緩解小微和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發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任務。部分小微和民營企業遇到的困難既有周期性、結構性、政策性方面的原因,也有自身存在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綜合施策,遵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營企業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人民銀行運用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在信貸、債券、股權方面三箭併發,與其他部門一起幫助小微和民營企業努力翻越融資高山,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

第一支箭是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通過定向降準擴大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覆蓋面,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爲金融機構擴大對小微和民營企業信貸投向提供中長期穩定資金來源。第二支箭,引導設立民營企業債權融資支持工具,堅持精準支持,爲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主業相對集中的實體經濟,技術先進、產品有市場、暫時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發債提供增信支持。第三支箭,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研究支持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政策措施,同時督促商業銀行完善內部績效考覈和盡職免責,合理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增強小微和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的商業可持續性。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近期小微和民營企業融資服務呈現出量增、面擴、價降的積極變化,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正在得到緩解。

截止到2019年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9.1%,增速比去年末高了3.9個百分點。民營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6.7%,增速比上年同期高了一個百分點。3月份,小微企業新發放貸款利率平均爲5.93%,比上年同期低了0.19個百分點。截止到2019年4月末,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累計支持了56家重點民營企業,發行87支債務融資工具,共達400億元。前四個月,民營企業累計發行債券2053億,明顯好於2018年的同期水平。

第四,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持續提高金融業全球競爭力。

經過70年的理論探索和政策實踐,我們對金融業行業屬性的認識不斷深化,金融業是經營貨幣和信用的特殊行業,必須嚴格遵守金融機構、金融業務和高管人員資質准入管理,納入全爲監管。另一方面,金融業本質上是競爭性服務業,通過市場化機制和充分競爭金融機構自主決策、自主創新,爲經濟主體提供多元化、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幫助實體經濟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並有效管理風險。

金融業對外開放是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是我國的自主選擇,有利於引入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務,可以在更高層次上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通過外部競爭促進我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和提高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能力。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宣佈將大幅放寬包括金融行業在內的市場準入,強調政策落實宜早不宜晚,宜快不宜慢。

目前絕大多數措施已經落地,在持股比例、新機構設立、業務範圍拓展,金融市場開放、銀行卡清算、非銀行支付、信用評級等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開放成果,獲得了國內外的積極評價。上個月銀保監會又宣佈了近期擬推出的12項對外開放的新措施。

下一步我們將對標高水平開放的要求,繼續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一是繼續推動全方位的金融業對外開放,確保各項措施落地實施,積極研究新的開放舉措。二是轉變開放理念,過度到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也就是說要實現系統性的制度性的開放。三是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四是將擴大開放與加強監管密切配合。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我們歡迎外資金融機構和境外投資者積極參與中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進程,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各位專家、各位同仁,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是今後一個時期我國金融工作的主線,前面我向大家介紹了人民銀行在這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探索,取得的積極進展是初步的,還有大量富有挑戰性的任務要去完成。人民銀行的研究系統非常願意一起就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羣策羣力,推動中國經濟金融理論研究和發展實踐,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

最後預祝本屆論壇圓滿成功,祝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和國家金融研究院越辦越好,謝謝大家!

(根據嘉賓現場演講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