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新零售:引發汽車產業新動能,開啓互聯網行業下半場戰局

2017年起,汽車流通行業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汽車市場上名爲“汽車新零售”的模式興起,試圖顛覆傳統汽車銷售模式。

4月23日,由行圓汽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主辦的“2018中國汽車新零售發展論壇”在京舉行。論壇以“汽車產業智能化升級趨勢”爲主題,解讀了新零售背景下汽車產業鏈的重塑升級。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王俠在致辭中指出,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下,以互聯網與汽車產業結合爲代表的新晉主體,都在大膽地探索和嘗試,線上+線下的汽車新零售模式正在發力,汽車新零售爲傳統汽車產業注入了新動能、新活力,將成爲傳統汽車產業鏈中重要的一環。

汽車新零售爲傳統汽車零售主體賦能

2017年全球汽車銷量首次突破九千萬輛,中國汽車產銷量連續第九年蟬聯全球第一。據專業機構預測,中國汽車產銷量的峯值將會達到四千萬輛,甚至是五千萬輛。這意味着,我國汽車市場規模仍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

2017年7月1日《汽車銷售管理辦法》的正式實施,打破了十二年以來唯一的“品牌授權”汽車銷售經營模式,汽車商城、汽車超市等創新型銷售渠道進入市場競爭,爲消費者提供更多樣更便利的消費體驗,這也意味着作爲一般流通性商品,汽車消費將逐步建立起以用戶爲核心的思想,從原有的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過渡。

但眼下的汽車市場情況並不樂觀,乘用車市場整體銷量放緩,經銷商庫存積壓,硬性的物權、產權交易以及流通領域遇到的營銷壓力、銷售壓力逐年增大。賣方市場的特點是由剛性需求爲主導、資源配置方式是以產品爲核心;而買方市場則是以彈性需求爲主導、以用戶爲核心。因此,在賣方市場逐步轉向買方市場的過程中,相應的資源配置和產業資源的協調統一都要以此爲主線做重新整合。

2017年9月,商務部發布了關於《走進零售新時代——深度解讀新零售》報告,指出了新零售有五大創新:零售主體的新角色、零售產出的新內容、零售組織的新形態、零售活動的新關係、零售經營的新理念。

對此,王俠強調,隨着消費升級,零售的業態不再只是純粹的電商購物和實體店消費,曾經崛起的電商不再是實體店的革命者,線上線下的結合大勢所趨,新零售將是零售主體融合、共生、共贏的新業態。

新零售時代下的汽車產業新動能

隨着中國汽車銷量持續增長與渠道下沉的紅利期來臨,新車銷售增長的坡峯已經從二線城市過渡到三、四、五線城市,尤其是四、五線城市的購車需求正在迅速釋放。同時,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讓汽車製造與流通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同時也爲新舊主體創業創新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行圓汽車創始人邵京寧認爲,目前並聯結構更適應買方市場。他定義的並聯包括:第一,商品並聯,即新車和二手車交易同時存在;第二,交易並聯,產權交易和以各種租賃爲表現形態的使用權交易並聯;第三,資本並聯,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空前地親密結合在一起、支持整個汽車產業變革;第四,國內與國外市場並聯,不能再單獨從國內市場來看待中國的汽車產業問題,中國的汽車產業、中國的汽車流通勢必會融入到國際大市場中。

面向未來的汽車市場,邵京寧坦言,事實上,並聯結構也不是問題的終點,並聯結構的發育會形成一個網聯結構。基於人與人在多種場景下跟汽車產品的交互關係,稱之爲網聯結構。各種因素疊加在一起,以七個要素、七個流的方式交匯、網聯在一起,包括信息、商品、資金、場景、服務、用戶的流動和最終形成的數據流動,形成一個紛繁複雜的體系。

汽車新零售:引發汽車產業新動能,開啓互聯網行業下半場戰局

(產業互聯網平臺網聯圖)

邵京寧在活動現場表示:“我們提出一個想法,把汽車作爲一個資產包對它進行全市場生命週期的管理。我們要推動建立起這樣一個市場機制,忠於商業的本質和資產增值貶值的客觀市場規律,透過表象浪潮來看汽車行業暗潮湧動的本質。”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情報所總工程師、資深首席專家黃永和在發言中提到,短短兩年時間,新零售便成了國內汽車流通業的弄潮兒,隨着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和消費者的影響,未來汽車的新零售和線上線下的配合將持續爲複合品牌經銷商、新車、二手車銷售網絡賦能,使汽車流通變得更有效、更流暢。汽車新零售也將會以客戶爲中心,逐漸豐富規範化、個性化的消費傳統。

產業互聯網平臺的誕生開啓互聯網的下半場

供需關係和傳統主體在不斷變革,新晉主體正在產業升級轉型階段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商業模式,線上+線下的汽車新零售模式正在發力,這吸引了衆多金融機構、投資機構的湧入,使得汽車新零售企業標的融資規模不斷攀升。

中駿資本CEO巴震認爲,多方博弈將成爲互聯網下半場的主旋律,因爲政府、產業和互聯網巨頭之間將展開激烈博弈,將對未來二十年中國的經濟政治格局產生深刻的影響。他判斷,互聯網下半場可以說是始於汽車新零售,始於汽車流通市場基礎設施的重建。

目前,互聯網下半場還存在三方面核心矛盾待解決:一是市場和壟斷之間的矛盾;二是基礎設施建設主體與價格定價主體的矛盾;三是服務於自營之間的矛盾。

同時他也談到,所有交易型平臺公司最終將與升級傳統交易商處於平等競爭,甚至模式落後的地位,再不能以新零售身份作爲僞裝。很多互聯網巨頭講的是線上獲客和汽車電商、二手車交易、汽車金融等故事,但永遠沒有盈利模式。

在他看來,不只在汽車行業,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的標誌就是產業互聯網平臺的誕生,這也是未來二十年內的主題,汽車、醫療、農業、大宗商品還有內容平臺將是未來重點主題。產業從業者基於新規則下對產業要素的重新鏈接,將是整個中國互聯網下半場的一個核心目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