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XC極域:激戰IOTA

文 | 李安嶙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說:「沒有哪個勝利者信仰機遇。」換言之,在一場持久戰役中,想要獲得勝利,榮耀凱旋,創造可持續的價值與財富,或許「扎硬寨、打笨仗」更適合目前競爭邏輯。因此,在全球經濟進入寒冬之際,更具前瞻視野的分佈式技術創業者,力圖在熊市之中,高舉創新和實幹之刃,力挽狂瀾。

這種蓄力的堆砌,所形成的高能量,是狂歡時刻到來的催化劑。所幸,目前在這個過程之中,市場回暖的跡象已開始呈現。

新年伊始,5G技術點燃爆發的信號,最爲重要的是,萬物連接,與連接萬物的物聯網領域,或許將伴隨着5G技術底層,再創輝煌。而以安全連接萬物的物聯網區塊鏈引擎,在5G技術和物聯網的兩翼之中,將逆勢飛翔。

在市場回暖之際,MXC極域所展現出來的驚人般的市場熱度,和能量,再一次描繪物聯網區塊鏈,物物世界、人與物世界的萬物連接的物聯網世界的恢弘畫面。

可喜的是,經過一番調查後發現團隊,與IOTA基金會一樣位於德國柏林。當然,更爲值得期待的是,MXC和全球市場大熱門IOTA鹿死誰手,征戰沙場之時,兩者誰先能率先在物聯網區塊鏈行業中,率先實現技術架構而落地,已經成爲焦點。

也就是說,MXC激戰IOTA的野心,已經全方位的釋放。

1

天地、地利、人和,是一場戰役獲得勝利的因素。物聯網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的領域,也是一個高速迭代的領域,因此,對於主導技術發展的創始人,和團隊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MXC的CEO胡莘,畢業於柏林工業大學,從事物聯網和網絡架構行業,獲得CES 2016最佳創新獎,開創LPWAN區塊鏈新研究方向。創始人CEO強技術背景的出身,保障了MXC的技術發展和開發進展,對於MXC的全局化發展,擁有強大的技術保障。

CTO也是一個關鍵的角色,區別於CEO總體統籌,CTO可以更加專注與技術的研發。MXC CTO Vlad Karl從事軟件開發行業超過15年,深耕與數據庫技術和網絡架構,少年時期曾獲得國際奧數金牌。

當然,物聯網區塊鏈重在技術,也重在運營,MXC COO Aaron Wagener曾任國際傳媒公司高管,有超過14年的國際化拓展經驗。曾帶領團隊幫助公司增長移動端廣告收入數億美元。

MXC在高管團隊之中,展示出了其國際化的水準,這一點,在人事層面,MXC至少擁有激戰IOTA的底氣。

當然,物聯網區塊鏈還有一個更爲重要的基石,即,社羣。社羣的運營對於全球化品牌的推廣和傳播、連接全球用戶、以及社羣對於項目自身的傳播和貢獻,都是十分重要的。目前,MXC有管理韓國,越南,中文,英文四個社羣,其中中文英文十分活躍。微信平臺上分析和閱讀也比較多,可以看到過去30天微信指數熱度領先於IOTA、RUFF、WTC等區塊鏈項目。

MXC極域:激戰IOTA

因此, MXC的人和,可以說十分的成功。

2

可以肯定是,對於MXC而言,最爲核心的依然是核心技術自身。

目前,MXC技術架構,是基於LPWAN,也就是低功耗廣域物聯網技術的去中心化物聯網,更多的是開發基於分佈式賬本技術的協議層面。相對而言,IOTA是基於DAG數據庫技術的分佈式賬本,兩者定位依然有所不同不同,尤其是MXC的LPWAN、和IOTA的DAG技術在各自的層面的實現難度,也有巨大的差異。

MXC極域:激戰IOTA

全球科技巨頭技術陣營的LPWAN:據公開資料報導, LPWAN技術可以主要分爲以IBM和阿里巴巴領銜的LoraWAN陣營,以華爲領導的NB-IoT陣營,還有法國公司領導的Sigfox陣營和臺灣公司領導的Weightless陣營。根據賽迪,艾瑞,Gartner和IDC的近年LPWAN的市場報告,在2019-2025年期間,物聯網行業會隨着這些技術的落地迎來爆發性的增長,無論是從目前連接物體的數量和市場的需求價值來說,都會從目前的千億美元級別增加數千萬倍。

很顯然,物聯網市場的增長,主要會依賴於LPWAN技術的海量連接,和超遠距離覆蓋兩個關鍵指標。從LPWAN技術的設計之初,就考慮到所有物體無線連接的情況,所以更能適合未來的爆發性增長。

MXC在LPWAN技術上和區塊鏈,也有着天然的結合優勢。

在白皮書闡述的內容中,團隊的主要目的是想利用分佈式賬本技術,和LPWAN構建一個去中心化的物聯網。試想,如果市場,都使用免費的LPWAN,而不需要拿牌照來提供物聯網接入服務,怎麼樣設計一套協議來達成網絡間,和物體設備間的共識,是團隊在協議層面需要解決的重要事情。

由此可以看來,此協議層面與區塊鏈的實現難度,並非不可能。

面向未來的區塊鏈技術DAG:DAG技術,在分佈式市場之中,屬於是大名鼎鼎的技術,爭議點在於其速度快,吞吐量高的背後,作爲一個很年輕的數據結構,安全性和一致性還有待更多驗證和認可,應用場景也還不像傳統區塊鏈那麼廣泛。IOTA項目方也正是看中了DAG數據架構的可拓展性,爲了未來爆發的物聯網接入設備增長而設計。

但是IOTA自2015年上線以來,到目前2019年一直以來,中心化的Coordinator來確認交易,而不是白皮書所述的DAG,儘管IOTA一再重申,會去掉Coordinator而達到去中心化的DAG數據結構確認,但是未來的前景還是撲朔迷離,此外DAG特殊的數據結構,如何時間準確的時間戳,來實現智能合約還是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

由此可見,在DAG這個傳統的數據結構,和區塊鏈結合的實現難度是超乎想象。

3

就核心技術而言,LPWAN和DAG都屬於技術的類別,技術無高低之分,卻存在實現難度和未來廣泛的應用和連接場景。技術,並不是空中樓閣,而是解決當下,或者未來物聯網創造高效和安全連接一切的基礎。

MXC的LPWAN,和IOTA的DAG,誰更能夠取得物聯網的價值高低,我想,答應已經有了。 再說一下,技術的安全性,物聯網未來廣泛的連接,連接諸多設備和場景之中,商家最爲關注的除了效率,還有安全性。風頭正勁的MXC的核心技術LPWAN,在安全性的表現,似乎也十分的嚴謹,和務實。

就LPWAN的安全性而言,其中數據的安全性和海量連接的TPS,是兩個關於LPWAN技術和區塊鏈結合的主要創新。

衆所周知,物聯網設備的安全,主要指設備的控制權安全,和數據傳輸的通道安全。LPWAN從芯片層面開始加密,密鑰是由設備擁有着輸入進去。如果沒有密鑰是無法控制傳感器,和得到數據。如果在,芯片層面造假的話,是無法使用相同密鑰向區塊鏈輸入數據和交易數據。反觀其他的物聯網技術,與區塊鏈結合的時候都無法實現,芯片級別的加密,黑客可以任意發起中間人攻擊,竊聽數據和奪取設備控制權。

其他Wifi或者LTE,5G技術要做到芯片加密需要修改協議層,很難實現。可以看到MXC的極域協議,從芯片層面到區塊鏈數據市場購買數據的端到端加密,從而更加安全。

其二就是LPWAN的TPS創新。目前公鏈百花齊放,爭相創造TPS世界紀錄。分片和新的共識機制層出不窮,MXC極域在這個時期處於一個討巧的角色,不與任何公鏈競爭,可以利用任何的共識機制和錢包打造極域協議,讓大家來構建一個未來的去中心化物聯網。

4

我認爲,也同時向MXC項目組建議,LPWAN的千萬級甚至千億級物體連接的交易確認,可以在MXC自己的鏈下緩存。如說一個垃圾桶向20公里外的網關支付100次MXC,每天或者半天將緩存起來的MXC數量一次性支付上鍊。

或者是,鼓勵購買數據,和購買網絡的資源包月,包季甚至包年。這樣也會大量減少,爆發性增長的物體交易數據上鍊,而引發的TPS不足問題。甚至未來TPS的數量,一直無法達到千萬級別,這樣可以將萬億級別的海量連接簡化成少量TPS上鍊。同時LPWAN產生的物聯網數據,也是在鏈上交易安全性的密鑰,線下點對點傳輸。

在跌宕起伏的全球分佈式的賽場,每一個創新者正在用極爲前瞻的語言、技術、構建去連接未來。因此,在這個進程中,市場出現了願景一致,且解決方案各一的公有鏈,在這樣的環境下,創業者證明自己的方式,也只有通過技術不斷創新的方式和落地,以及用戶、市場使用之後,爲社會帶來的社會價值的程度,進而佐證。

MXC和IOTA,都是物聯網區塊鏈的佼佼者,就技術本身的實現難度而言,很顯然,相比較IOTA的DAG數據結構與區塊鏈的結合,目前MXC的LPWAN技術和區塊鏈,有更大的結合潛力和更小的實現難度。隨着未來5G技術的爆發,傳統物聯網的不斷發展,象徵着更爲安全和高效的區塊鏈物聯網,勢在必行,也因此,區塊鏈物聯網目前處於市場的價格窪地。

所以,MXC在LPWAN技術一旦實現,取代IOTA進入行業領頭羊地位,或許,只是某一種儀式的事。

李安嶙,2018年上海年度自媒體,著名科技財經作家、知名的金融科技、天使投資人,以稀缺的觀點與高層對話聞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