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如何利用協作網絡這一學術共同體開展研究方面,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的Jan Deprest教授詳細介紹了國際胎兒醫學外科學會(IFMSS)和北美胎兒治療網絡(NAFTNet)的建立,以及基於這一全球化的胎兒醫學中心網絡,實現了臨牀資源及數據共享,開展FETO等國際臨牀多中心研究的經驗。首先,段濤教授詳細介紹了“協作網絡”的框架,提出首先應在學科層面制訂出符合中國國情的的胎兒醫學中心建設標準,包括胎兒宮內治療人才的培訓、資質認定、指徵把握的同質化、嚴格的質量控制系統以及相關配套的項目(如倫理委員會的建立、心理及社會支持系統),從而爲後續胎兒醫學發展夯實基礎,保障其健康發展。

中外大咖雲集 論道胎兒協作網絡運作模式

圖源:主辦方提供

胎兒醫學領域的產前診斷或宮內治療手術依靠的是多學科的團隊合作和相互支撐,而目前中國的胎兒醫學發展更多依賴的是相關專家因病患需要而自發組織的醫生“朋友圈”。“我們的目標是建議一個有制度保障,具備高效快速的協作及轉診流程的協作組織,從而能更好的保障母胎安全。”

5月23日,第九屆中國胎兒醫學大會的會前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重大胎兒疾病宮內診斷和治療新技術研發”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會上,國內首個“中國胎兒宮內治療協作網絡”(以下簡稱“協作網絡”)正式啓動成立。該協作網由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段濤教授主導、由承擔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重大胎兒疾病宮內診斷和治療新技術”的八家胎兒醫學中心共同發起。

中外大咖雲集 論道胎兒協作網絡運作模式

圖源:主辦方供圖

協作網絡:規範胎兒宮內治療

協作網絡的成立,有助於建立宮內治療病例網絡註冊系統,最終形成大數據樣本分析,給病人諮詢提供更爲客觀的循證依據。會上,國內外專家圍繞“協作網絡”建立及胎兒醫學專科的規範化運作介紹了經驗並展開了討論。

中外大咖雲集 論道胎兒協作網絡運作模式

圖源:主辦方提供

首先,段濤教授詳細介紹了“協作網絡”的框架,提出首先應在學科層面制訂出符合中國國情的的胎兒醫學中心建設標準,包括胎兒宮內治療人才的培訓、資質認定、指徵把握的同質化、嚴格的質量控制系統以及相關配套的項目(如倫理委員會的建立、心理及社會支持系統),從而爲後續胎兒醫學發展夯實基礎,保障其健康發展。孫路明教授介紹了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胎兒醫學部從無到有、從建立到成熟的個案經驗。孫教授說,在過去的十年中,胎兒部“全心服務於病人、通過不斷解決問題實現自身發展”,並逐漸摸索出一套制度化、規範化的運轉模式;希望在未來的十年,藉助於胎兒宮內治療協作網絡這一平臺,爲病人提供更爲優質的醫療資源,同時開展高質量的研究工作。

在如何利用協作網絡這一學術共同體開展研究方面,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的Jan Deprest教授詳細介紹了國際胎兒醫學外科學會(IFMSS)和北美胎兒治療網絡(NAFTNet)的建立,以及基於這一全球化的胎兒醫學中心網絡,實現了臨牀資源及數據共享,開展FETO等國際臨牀多中心研究的經驗。

來自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的朱軍教授介紹瞭如何開展臨牀多中心研究,她強調良好的試驗設計、臨牀醫生與流行病專家的緊密合作、良好的質量控制是開展臨牀多中心研究的關鍵。在基礎研究方面,來自廈門大學的973首席科學家王海濱教授就母胎對話的研究熱點進行了闡述,介紹了滋養層發育調控、子宮局部母胎界面與外周多器官互作、胚胎植入早期胎盤分化等近期胎兒領域的研究熱點及研究方向。

聚焦胎兒醫學熱點 共探學術前沿

此外大會還圍繞複雜性雙胎、胎兒水腫、胎兒骨骼系統疾病等胎兒醫學領域的重大疾病展開熱烈討論。

複雜性雙胎包括雙胎輸血綜合症(TTTS)、選擇性生長受限(sIUGR)、雙胎貧血多血質序列(TAPS)、雙胎反向動脈灌注序列(TRAP)等,是胎兒醫學領域的重頭戲,但由於疾病散發,通過循證證據回答臨牀問題困難重重。近年來,學者們通過全球胎兒協作網絡成功開展了TRAPist、TAPS等臨牀隊列研究,爲宮內干預的臨牀抉擇提供依據。

來自荷蘭萊頓大學的Dick Oepkes教授介紹了該領域最新的宮內診治進展,並詳細梳理了雙胎領域相關的隨機對照研究。來自盛京醫院的劉彩霞教授對國內目前複雜性雙胎的診治規範進行了講解,並進一步介紹了盛京醫院胎兒中心在該領域的研究進展。來自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童超教授,介紹了重慶雙胎隊列(LoTiS)及其生物樣本庫建立的重要經驗,展示了利用雙胎遺傳背景和母體因素可控的特性,研究基因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初步成果。

胎兒水腫是嚴重胎兒疾病的終末期表現。Dick Oepkes教授梳理了胎兒水腫的相關病因及處置方案。對於胎兒免疫性溶血及宮內輸血、胎兒胸腔積液及胸腔-羊膜腔引流、肺部佔位及其預後等進行了詳細的闡釋。來自山東省立醫院胎兒醫學中心的王謝桐教授詳細介紹了胎兒水腫的診治規範,並進一步介紹了該領域的研究進展。來自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的Wayne Tworetzky教授解讀了胎兒心律失常的宮內治療指徵及評估辦法,對於胎兒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宮內干預辦法進行了詳細闡釋。

胎兒骨骼系統疾病多屬於單基因病範疇,產前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和分子診斷。來自北京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魏瑗教授對於胎兒骨骼系統疾病的產前診斷及預後進行了詳細介紹。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的Mehesh Choolani教授介紹了利用華通膠幹細胞宮內治療胎兒骨骼系統疾病的經驗,爲未來胎兒宮內治療單基因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