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金正在加速流入ETF基金

一個備受關注的信號是:美國市場上,被動股基、主動股基的規模已經旗鼓相當。

作爲全球最大的ETF市場,美股已走過了風風雨雨的25年,其發展趨勢於我國ETF市場具有借鑑意義。

2018年來中國ETF規模逆風飆漲,投資者如何把握先機、順勢而爲?

你知道嗎?“被動投資”漸成流行

“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之戰由來已久,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向後者投出贊成票。

根據晨星最新發布的美國公募基金月度報告,截至4月底,被動股基規模4.305萬億美元,主動管理股基規模4.311萬億美元,前者較後者僅少60億美元,這一差別較總體量幾乎可忽略不計。

要知道曾經,即便是股神巴菲特一直爲被動股基“賣力站臺”,美國主動股基仍然佔據上風很多年。在10年前,美國股票型基金中,主動股基金佔有75%的市場份額!但根據市場預測,如果當前的趨勢延續,5月底,美國被動股基規模超越主動股基是大概率事件。

這將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對國內投資者的未來佈局,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和歐美髮達國家相比,中國的ETF發展起步較晚,截止2019年一季度末,共有199只ETF基金上市交易,總規模超過1萬億元。但對標美國等成熟市場,國內ETF仍處在發展的初始階段,仍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

見證被動投資的歷史時刻“聰明錢”大愛的ETF怎麼選?

爲啥2018年是“中國ETF發展元年”?

值得關注的是2018年以來,國內的ETF市場出現了新氣象。

按照一般的市場規律,ETF份額的暴增多在牛市。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股票型ETF增長最大的幾個年份分別是:2007年(637.14%)、2009年(246.38%)、2014(58.28%)。

反觀2018年,滬指跌幅超過了24%,年跌幅僅次於2008年,ETF卻迎來了大爆發。據數據,截至2018年末,市場上共有198只ETF,合計份額2502.95億份,相比2017年末的949.11億份增長163.72%。

這種“反常”在2019年得以延續,5月以來市場俯衝後低位盤整,但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0日,5月以來不少股票ETF出現了資金淨申購;其中,滬深300、上證50、創業板指、中證500等大盤寬基指數成爲資金湧入的主要方向。

當然,規模逆勢增長不是唯一的變化,另一些積極的變化也非常明顯,比如:ETF成交額上漲活躍度上升,多類機構對ETF的戰略性增持,觀念上被動投資與主動投資不再二元對立等等。機構由此判斷,如果說2004年是ETF的創立元年,那麼2018年則是ETF的發展元年。

爲什麼國內ETF基金越來越受歡迎?

一方面,ETF作爲一類工具型產品,本身具備流動性好、透明度高、費率低等優勢;

另一方面,伴隨着養老金入市以及外資的流入,機構資金在市場中的佔比不斷提升,ETF的配置作用越來越被機構投資者重視;

此外,投資者的觀念也在發生變化,追求更穩妥的投資方式,通過ETF基金分散風險。

本文源自銀華基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