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裝由來

由於唐朝對海外的巨大影響,在宋代時,“唐”就已經成了東南海外諸國對中國的代稱。歷宋、元至明,外國將中國或與中國有關的物事稱之爲“唐”。不僅以“唐”作爲“中國”之地的代稱,而且稱中國人爲“唐人”。中國人的歷史情結很深。唐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強盛的朝代。在海外的華僑華人往往稱自己是“唐人”,他們聚居的地方便稱爲“唐人街”。

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1673年,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日本,唐時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謂之‘大唐街’,今且長十里矣。”1875年,張德彝在《歐美環遊記》中稱唐人街爲“唐人城”,其通英語,英語稱唐人街爲Chinatown。唐人街的歷史比英語名稱Chinatown要早幾個世紀 所以外國人遍把中國的一切文化冠以唐,中式服裝叫做“唐裝”。唐裝發展

唐裝是馬褂的改良品。它繼承了馬褂的特點,使馬褂重新登上了時尚舞臺。 現有”唐裝“已經進行了很多改良。比如中式服裝很少用連袖,因爲連袖就等於服裝沒有肩部,也不能用墊後,那樣肩部就不夠美觀:傳統中式服裝是不收腰的,女士穿着缺乏曲線美,中式服裝都改成收腰的了:過去的裙子下襬非常窄,走路只能邁碎步,現已把裙襬做大了,便於活動;還有像旗袍,清代的開襟特別高,現代人儘管比過去開放得多,但穿起來還是有點彆扭,所以開襟就低多了。

唐裝的面料已不再侷限於織錦緞面料,真皮滿式”唐裝“已面市並開始在白領階層慢慢流行開來。真皮與滿式”唐裝“的結合不僅保留了原有的雍容華貴、富態休閒的韻味,同時皮質面料和製作工藝使其顯得挺括。”唐裝“被賦予了一些西式特徵,使”唐裝“得以走出工作場所、節日服裝的小空間,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都能穿,拓寬了唐裝的穿着場合。唐裝流行的意義

唐裝之所以叫唐裝,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中國最鼎盛的時代,我們以發達強盛的唐朝爲中國之榮。唐裝,正在成爲服裝的“中國名片”,用民族的符號和服飾的語言向世界自我介紹:“我是中國人”。而今,唐裝再度在神州大地流行,這意味着中國文化幾千年鑄就的奇詭魔魅,終要重放異彩,還意味着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一種徵兆。唐裝作爲一種流行時尚可能是一時的,但其包涵的民族意識的覺醒,中華民族文化的自我認同,則是長久的。一個民族的衣飾特色,滲透着一個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一段輝煌歷史的精練縮影,今人於中得見東方文化的悠悠神韻。真正的古典,更多的是一種資源,一種精神,一種文化的甦醒,一種懷舊情緒的放任。我們追憶過去,不是要回到過去,而是要讓逝去的美重新生長,生活亦有前提,那就是時代的土壤,正是古典與現代的共謀,成就了今日唐裝遍地開花的輝煌場景。小編說:

現在無論上至領導人開APEC會議,還是下至明星和普通老百姓結婚,都在流血唐裝等中國傳統服飾。這代表了人民對中國民族文化的喜愛和自信。相信中國的傳統服飾也越來越大放異彩,其實建議學生的校服可以設計一款古代傳統服飾,無論是唐裝還是漢服都無所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