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除了10发弹匣供弹的G-43半自动步枪、8发漏夹供弹的M1加兰德步枪、10发弹匣供弹SVT-40半自动步枪等少数半自动步枪外,各主要交战国基本上都普遍使用栓动步枪,譬如毛瑟98K、三八式、莫辛-纳甘、李-恩菲尔德等。

栓动步枪,也即拉栓式步枪,需要以手动方式完成子弹推入枪膛,以及将弹壳退出枪膛,所以只能进行单发射击,无法达到半自动或全自动射击的要求。

一战时,大都装备5发弹仓压弹的栓动步枪,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除了美军步兵普及了半自动步枪、卡宾枪、冲锋枪等半自动和自动兵器外,许多国家的步兵还是以一战时期的栓动步枪为主力,偶有半自动步枪或冲锋枪。

二战栓动步枪,大都采用5发桥夹装弹,士兵一次性能将5发子弹压进弹仓,有利于快速装弹,同时桥夹制作简单、方便,能节约宝贵的金属资源。

一战对许过国家破坏极大,经济发展遭到了重创,军工没精力和心思将栓动步枪改成半自动步枪,或开发全新的步冲合一的自动步枪,依然以一战时期的栓动步枪,作为其陆军步兵的主战装备。

综上,5发弹夹,仍然是二战时期,许过国家军队的供弹方式,是典型的栓动步枪弹仓储弹数,当然李-恩菲尔德步枪是个特例,弹仓储弹基数为10发,远超一般国家的5发弹药基数。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