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大千爱听京戏

日推送之《张大千爱听京戏》录自《北京文史资料》第45辑《张大千在北平的片段回忆》一文,作者王振中。张大千是著名国画大师,他不仅爱欣赏京剧,而且与许多京剧名家是朋友,他认为京剧艺术与绘画艺术有许多相通之处,如二者在表形诉状,达意抒情,虚实多寡等方面,都有其相通的地方。

张大千幼年时,就会唱京剧。离蜀后到上海,又迷上京剧,和京剧不少名演员如梅兰芳、程砚秋、余叔岩、马连良、金少山、李万春、孟小冬等都结为至交。梅兰芳并且拜张大千为师,向他学画,对张极为推崇。程砚秋也喜欢收藏书画,常向张大千请教古代各家的画风特点,受益良多。程砚秋不怕多花钱,以张大千在敦煌千佛洞临摹的隋唐仕女壁画“飞天”为稿,在苏州、北京绣制了两个舞台大幕,这在当时京剧挑班著名演员中是独一无二的。

晚年孟小冬与张大千

七七事变前,张大千在北平时,常到宣武区椿树三条余叔岩家向余学戏。在我家聚餐雅集时,笔者曾听张大千清唱《奇冤报》。因我正向杨宝忠学京胡,刚从琉璃厂竹兰轩买了一把高质量的京胡,便为之操琴。《奇冤报》中“别古”一折,张就是和余叔岩学的“余派”韵味。张大千给余叔岩画了一副春夏秋冬四扇屏,还写了一副对联,两人交情很好。余叔岩虽然出身梨园世家,但为人不俗。只是鸦片烟抽得厉害,日夜颠倒,晚上说戏,白天多在睡觉。

当时离余家不远的李铁拐斜街有一家叫两益轩的清真饭馆,在北平很有名气。红案头灶厨师白永祥,号称“燕京第一名厨”。住在附近一带的京剧演员王瑶卿、言菊朋、谭富英、萧长华、马富禄等都经常去。张大千和余叔岩也经常是那里的座上客。当时被誉为“故都三绝”:“唱不过余叔岩,画不过张大千,吃不过白永祥”。张、余在两益轩吃饭时,有次溥雪斋(伒)在座,溥颇风趣幽默,他也听说过“故都三绝”的传闻,遂灵机一动,乘机让余叔岩操琴作自拉自唱状,张大千手中拿着画笔作画状,白永祥拿着锅铲作烹调炒菜状,叫石头胡同大北照相馆为之合拍了一张照片,名为“三绝图”,分赠友人。

张大千与马连良

张大千认为,京剧是一门吸收各剧种之长的综合性艺术。无论是唱、念、做、打,布景道具,服装唱腔,都有艺术性,优于其他地方剧。张尤其欣赏京剧脸谱绘画,认为脸谱能把剧中人的职业、性格、好坏全都表现出来,是一种达到最高水平意境的绘画艺术。他曾对脸谱进行过研究、收集与勾绘。

张大千从不抽烟喝酒,更不喜麻将之类的赌博,唯一的爱好就是听京剧。每逢梅兰芳、程砚秋演出,都给他送池子第四五排中间最好座位的票来。张大千说:“梅兰芳的唱腔美妙极了,和我写字有神气相通之处,多听他演戏,对书法会大有帮助的。不但是唱腔,而且配乐(京胡、锣鼓)、服装、道具、身段动作等,全都是一种美的综合。我从京剧中会得到不少灵感,会印证不少绘画原理。”他这一番话,至今50多年了,思之记忆犹新。

(《北京文史资料》第45辑)

怀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