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馬位於南芬蘭的西部,我們從赫爾辛基驅車大約開了兩個半小時到達。這是一座依靠航運繁榮起來的城市,其毗鄰芬蘭西南部的波的尼亞灣,擁有良好運力的運河與海港相連。儘管其始建於15世紀,但其真正的輝煌還要到19世紀末,大帆船最後的黃金時代,勞馬建立了芬蘭第一支帆船船隊,城市的繁榮因航運而達到頂峯。可見勞馬人與海,與船都有着深深的淵源。在進入海事博物館前,我們有必要先參觀一下位於老城區萬塔的聖十字教堂。教堂的基石可以追溯到15世紀,但如同萬塔區所有的木建築一樣,現在看到的應該是19世紀重新修建的。

  教堂入口處的飛剪大帆船模型,體現了勞馬人在精神層面與船與海的緊密聯繫。教堂內一些宗教用品也由船上的儲物箱製成,讓我想起梅爾維爾在《白鯨》裏描述的南塔開特的教堂。大廳右手的小小祈願室內,一個紙質燈塔和掛滿寫滿祝福語的紙片小魚的漁網替代了宗教的沉悶,四歲半的兒子也用他稚嫩的小手寫下幾個歪歪扭扭的中文,表達了他幼小心靈裏的美好願望。

  ▼勞馬教堂

  ▼勞馬教堂內

  海事博物館並未在萬塔區,驅車找了一陣。這棟紅磚建築規模不大,但相比周圍建築顯然更具歷史感,其坐落在一個小臺地上,此處還發生過一場戰鬥,後面會向大家提到。

  大門兩側放置着當年大帆船時期的錨和螺旋槳,拿兒子1米的身高和它們比較,應該是千噸級的船隻主錨,或是更大型船的副錨。

  ▼勞馬海事博物館正門

  ▼一進門,首先是兩座主羅經,這是左邊一座,兩側黑色卵形物有什麼用,平衡磁力?

  ▼主羅經內部有64個點位,應該是19世紀末產品。

  ▼右側這一座是翻蓋式的,可能是爲了應對在烈日下觀測。除了翻蓋,兩側的球體形狀也不同。

  ▼翻蓋打開狀態

  ▼羅經內部,已經腐蝕,約上世紀初產品。

  ▼翻蓋主羅經

  ▼翻蓋master compass內部

  ▼車鍾,上面那個是丹麥文,下面德文,紅色爲倒車,四格分別爲全速(voll)、半速(halb)、微速(langsam)、怠速(ganz langsam),不知翻譯有錯否?

  另外車鍾這玩意到底是類似儀表盤的信號顯示裝置還是能實時控制引擎?

  ▼Bella號模型,精細度不好,看上去更像抽象的陳設,但這艘船是在勞馬建造的。其上方是保存下來的艏像。

  ▼大帆船模型,見證了19世紀末勞馬的輝煌年代。

  大飛剪船,沒仔細照說明,可能爲木結構。

  ▼這艘大型四桅船可能是鋼鐵船殼,木結構應該很難做出船艏那種線形。巴克帆帆裝,最後桅單獨掛縱帆。舷牆採用了古典的炮門裝飾,這些模型的實船都在勞馬註冊,後面還有歷史照片。

  ▼主體飾品和船照。

  ▼木質飛剪船。

  ▼fregatti 是芬蘭語的Frigate,甲板上也放置了一門甲板炮,但看上去這門甲板炮放置很隨意,舷側沒有炮門,炮架沒有固定甚至直接放在天窗上,我懷疑這是個不嚴謹的錯誤。結合後面圖爾庫海事博物館裏的大帆船也稱爲Frigate,我懷疑Frigate可能不僅僅指護航艦,可能也指那些走定期航線的大型商業帆船?

  ▼這艘fregatti側面

  本文爲看北朝授權發佈,主編原廓,原著 h__l。任何媒體或者公衆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