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遺傳因素、基因突變和環境因素以外,癌症的發病還和我們的日常飲食習慣有着密切的關係。

缺乏β-胡蘿蔔素可能誘發肺癌

除了吸菸、吸入過多油煙等因素會導致肺癌以外,人體若缺乏β-胡蘿蔔素也可能誘發肺癌。因此,長期吸菸者、肺結核患者和矽肺患者等易患肺癌的人羣應多喫富含β-胡蘿蔔素的食物,如甘薯、胡蘿蔔、菠菜、芒果、木瓜等。

缺乏蛋白質可能誘發胃癌

人們若從飲食中攝入的蛋白質不足,尤其是攝入的優質蛋白質不足,就可能誘發胃癌。因此,萎縮性胃炎患者、胃潰瘍患者、有胃癌家族史者等易患胃癌的人羣應常喫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深海魚蝦、牡蠣、大豆、瘦肉和雞蛋等。

缺乏膳食纖維可能誘發結腸癌

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在人體內分解後,會產生較多的致癌物質。在缺乏膳食纖維的情況下,這些致癌物質會長時間地停留結腸黏膜上,從而可誘發結腸癌。因此,人們在日常飲食中應多喫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大麥、豆類、胡蘿蔔、柑橘、燕麥等。

缺乏維生素D可能誘發乳腺癌

許多臨牀調查數據表明,乳腺癌患者體內的維生素D含量往往較低。因此,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未生育的女性、中老年女性、月經初潮較早或絕經較晚的女性等易患乳腺癌的人應多喫魚肉、牛肉、豬肝和雞蛋黃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並應經常曬太陽,以促使機體合成更多的維生素D。

癌症患者如何進行運動康復

一般認爲,適度運動可提高自然免疫力,增強的自然免疫力能夠延緩腫瘤生長。但是長時間大強度運動會使一些免疫細胞的數目和功能被抑制。

因此,耗竭性運動可能會增加患腫瘤的風險。也就是說運動的度要把握好,不能因爲運動好就運動過量,超過自己的體力承受限度。一般來講,運動的最佳狀態爲全身微微出汗,不感到疲憊爲佳。

腫瘤患者在康復過程中採取的運動,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要根據腫瘤患者的病情和體質,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儘量以緩和的運動方式爲主。

2.在運動過程中,患有不同腫瘤的病人,應充分考慮到疾病與治療所造成的後果,從而區別對待。例如:肺癌患者肺葉切除術後要加強胸部的運動鍛鍊來改善呼吸功能;乳腺癌根治術後要加強上肢的活動等。

3.要注意全身運動與局部運動相結合,這樣才能發揮其康復醫療的最大作用。一般可以以全身運動爲主,對於局部截肢或伴有腦血管病的患者,還應配合相應的局部運動和功能鍛鍊。

4.循序漸進,逐漸加大運動量。在運動鍛鍊開始時運動量要小,隨着病人機體功能的改善,運動量可逐漸加大。達到應有的強度後,就可以維持在此水平堅持鍛鍊。應防止突然加大和無限加大運動量,以免發生副作用。特別是腫瘤病人長期臥牀者,要想恢復原來的體力活動,一般需要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5.持之以恆,長期堅持。運動對腫瘤的康復具有一定效果,但亦並非一日之功,只有長期堅持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6.骨轉移患者運動要注意骨折風險,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適當運動。

癌症爲什麼要康復治療?

癌症是全身性疾病,在癌症早期癌細胞就可能轉移,對於轉移的癌細胞及微小癌竈,無論是手術、放療、化療、介入治療還是中醫中藥治療等治療方法都不能把它們徹底消滅。絕大部分癌症無法徹底根治,其中 5 年內復發轉移率在80% 左右,5年以後復發轉移率10% 左右。

爲了預防復發轉移,必須通過綜合康復治療強化免疫功能,抑制或消滅轉移的癌細胞及微癌竈,使其不再繁殖發展,達到與其和平共處的目的,長期帶癌生存。

另外,手術、放療、化療也常常引起多種併發症、毒副反應及後遺症,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爲了提高生活質量,癌症也需要康復治療,因此,癌症臨牀治療結束後,整體治療並未結束,還需要進行長期的綜合康復治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