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軍的前身爲長春起義的國民黨第60軍,改編爲解放軍第50軍後曾配屬第二野戰軍參加成都戰役,爾後歸還第四野戰軍建制。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一至第四次戰役。

尤其在第四次戰役中於漢江兩岸頑強阻擊,經受了嚴峻的考驗,血戰50個晝夜,以重大犧牲完成任務,受到彭總的表揚,447團被志願軍總部授予“白雲山團”榮譽稱號。

50軍是軍委1979年12月31日作戰會議上決定的第二批參加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部隊,擔任戰役預備隊角色。原計劃使用在雲南方向,迂迴越西北計劃取消後,149師赴雲南方向,軍指揮機關和148、150師(並指揮20軍58師)赴廣西方向執行作戰任務。

148師442團與炮團在板爛正面進行牽制性進攻,殲敵338師460團650人。443團與444團進至北山地區配屬55軍164師,爲該師預備隊,參加了諒山地區作戰,打到奇窮河南岸。

149師爲昆明軍區戰役預備隊,原計劃配屬14軍作戰,後根據鄧小平指示改歸13軍指揮,擔起了殲滅沙巴地區敵316A師的重擔。149師以一個加強團實施穿插,迂迴敵側後,主力沿10號公路正面進攻。於3月3日攻克沙巴縣城,清剿兩天後回撤入境,共殲敵2338人,重創了越軍316A師。

150師3月6日出境,歸41軍指揮,在高平以西執行清剿殘敵、搜剿敵倉庫物資、查找友軍失散人員和烈士遺體的任務。3月13日,448團在回撤途中,由於軍工作組指揮失誤,遇伏部隊幹部驚慌失措處置不當,打了敗仗。

造成遇伏的2營和前去增援的1連、8連共542人失散(被俘迴歸219名),丟失各種槍支407,爆出1979年對越作戰最大丑事,令50軍能這支在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中都有着不俗表現的老部隊蒙受了極大的恥辱,用50軍軍史的話說,叫做“嚴重損害了我軍的政治聲譽,教訓極爲沉痛”。

戰後追究隨150師行動的軍工作組責任:兩個副軍長一個降職(一說撤職),一個調離,副政委黨內警告。

58師則在54軍162師協同下於3月12日攻佔重慶。

50軍在此次作戰中最大的特點是部隊相當分散,共在兩個方向五個地區作戰。軍前指沒有指揮到自己所屬的任何一個師,指揮的是從武漢軍區調來的58師。共殲敵2187名(不含149師含58師),戰後被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的集體和個人分別佔5%和4%。時任軍長張志禮,政委張立勳。

本文爲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