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谣言和八卦齐飞的娱乐圈,明星被抹黑已然成了一种常态。有人用这种方式博眼球,有人靠这种手段给自家雪花发电,更有人或许天生就是暴脾气,只为在网上蹦跶来一场即兴battle。不过就算碰到这种情况,被黑的明星也只能默默忍受,砸在身上的烂鸡蛋再臭,也只能在角落画圈圈。

但是,最近有一位明星却很刚:想造谣我是吗?那就法院见。向恶势力低头?不存在的。

日前,在网络上,#法院要求顾年时向杨洋道歉#的讨论占据了半壁江山。

这件事还要从2016年12月份说起。“顾年时”发表了一篇文章,图文并茂地对杨洋本人、杨洋粉丝以及杨洋的团队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抹黑。

该文章发出后便被迅速传播扩散,阅读量高达860W,转发超2W。其对涉及人员的影响之深可见一斑。

事件发酵后,杨洋方面发表过澄清声明,但却收效甚微。

最终,杨洋方面将“@顾年时”告上了法院。

2018年4月17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该案件,宣判杨洋方获得完全胜诉。

法院认为:“赵的文章不仅存在多处内容失实,还随意进行夸张性描述以歪曲事实,并由事及人,使用大量侮辱性言辞攻击和贬低原告的人品和能力,有较强的攻击性。”最终判决:“被告(用户名:顾年時)在其首页置顶位置发布致歉声明,就其发布涉案文章内容构成侵权向原告杨洋赔礼道歉。

但在法院宣判后,理应接受判决进行赔偿道歉的“@顾年时”,却继续暗讽杨洋方。

而她的拥护者还一直抓住杨洋明星的身份,对明星状告素人这件事颇有微词。

就算是普通人也要尊重法律,难道在法院判决书公布之时,都不能写出被告的名字吗?

一副我弱我有理的样子真的让人看了很尴尬......

一直以来,公众人物的名誉维权之路就是“兜兜转转曲曲折折”。大部分的公开维权声明最后都走向了不了了之,深究其原因大概在于“名人”的身份。明星身份带来光环的同时,同样也在拖累这场辩论的公正性。

与传统的“大鱼吃小鱼”不同,舆论中的食物链是“弱者吃定强者”。纵观这件事的始末,杨洋遭受无端谩骂多次才能有一次上诉的权利,否则就变成别人口中的滥用“强权”;而得到法院判决之后,还不能轻易就让别人履行道歉的义务,否则就会被扣上“炒热度”的帽子。Exo me?这公平吗?

这场舆论的博弈逐渐变了味,好像在“顾时年们”的口中,立场变得比对错更重要。因为我是素人,我错了你也不能公开挂我,因为你是明星,我造谣你也要必须忍受。

什么时候明星的维权变得如此艰难了?难道就因为这个身份,所以就要在忍受这种戾气和不理智的攻击吗?

都说做艺人就要“食得咸鱼抵得渴”。诚然,承受质疑是明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但这不代表明星就没有了人权。当质疑的声音突破法律的底线,每个人都有权利为自己的名誉而战,而素人的身份也不该成为犯错的遮羞布。

其实,就算履行了判决结果,杨洋收到的补偿也不过就是一声道歉和为数不多赔偿金,这对于被损害的名誉和形象来说不值一提。但人不该对丑恶习以为常,一再的退让也是对造谣的纵容。这也是杨洋以及团队冒着风险也要维权的原因吧,让这个圈里少一点污浊之气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和独立思考,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漫漫的追星历史里,见过为爱发电做公益、做慈善的,也见过为了互怼就让自己变得面目狰狞,对错不分的。思考成为什么样的人、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是追星girl成长道路上的一门必修课吧。

娱乐嘛,大家开心就好。是电视剧不好看了,还是自家雪花不美丽了?何必花时间在抹黑他人身上。且追且佛系,且追且理智,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