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中,李维杰携家带口在异国打拼多年,生活不算富足,所以他对妻女一直有份愧疚之心,当他得知妻女合力“误杀”了曾迷奸女儿的素察时,他选择挡在家人前面冲锋陷阵。肖央、谭卓、陈冲等几位演员更是贡献了迄今为止最为精彩的炸裂演技,尤其是肖央,可以说电影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他塑造的角色立体复杂,演绎精准到位,细节处理恰到好处。

12月13日《误杀》上映,不到一周的时间票房已经突破3亿,相信在这个周末,《误杀》的票房会更上一层楼。已经完成二刷的小编提示大家,越早看越好,争取做给别人剧透的人,不然被剧透得七七八八,就没劲了。

总的来说,《误杀》值得N刷的原因,实在是因为影片有太多细节的处理耐人寻味。肖央、谭卓、陈冲等几位演员更是贡献了迄今为止最为精彩的炸裂演技,尤其是肖央,可以说电影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他塑造的角色立体复杂,演绎精准到位,细节处理恰到好处。

如果你对肖央的印象还停留在筷子兄弟、神曲演唱者和喜剧演员的话,那你真应该重新审视这位有魅力的小眼睛男人。他已经用“李维杰”这一角色完成反杀,这也让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肖央的演技一直被低估。

影片中,李维杰携家带口在异国打拼多年,生活不算富足,所以他对妻女一直有份愧疚之心,当他得知妻女合力“误杀”了曾迷奸女儿的素察时,他选择挡在家人前面冲锋陷阵。李维杰从电影中获取灵感,虚构事实,模糊时间点,强化证人记忆,“剪辑”成毫无破绽的不在场证明,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犯罪天才。

李维杰的人物形象很复杂,他提醒别人去报警而不是私了,是侠义;他在藏尸地点上对妻子有所隐瞒,是保护;他选择不给即将高考的家庭断网,是善良。他是个好人,但他不能只被定性成“一个好人”。

影片中关于“羊”镜头一共出现了四次,这其中大有深意。李维杰第一次见到活羊,到活羊被恶警一枪打死,再到死羊被卖进棺材,最后是羊再次在寺庙中出现。羊的际遇也代表了李维杰内心良善死而复生的过程。

李维杰对外界所展现的善良也蒙蔽了很多“乌合之众”,他们无条件地信任他,无意中为他做了“伪证”。但李维杰还是选择自首,这是一种罪犯的自我救赎心理。不可否认,李维杰心中有恶,但当家庭责任感和道德感在心中闪烁时,他又回归到了一位卑微父亲的角色,也想到要教给女儿们什么。懦弱、低姿态、沉着冷静背后飘忽的双眼,这些丰富人物立体程度的细节都被肖央完整地演绎出来。

最让小编记忆犹新的是雨天挖坟那场戏,唯一的知情者李维杰伪装地很好,他表面装无辜博取同情,激发大众对阶层的愤怒,进而成为暴乱的导火索,但实际上他早就转移好尸体,瞒天过海。驾驭这样多面复杂的人物形象,难度可想而知,怪不得肖央被广大网友送外号“河北宋康昊”。

调侃之余,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电影中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社会性共鸣。《误杀》中的迷奸案让人联想到最近的几起社会新闻,“有些孩子是孩子,有些孩子就是禽兽”,这句话仿佛在为老百姓发声,如果电影能够让观众们聚焦于未成年人保护、科普正当防卫、维护合法利益等一系列命题,那它又是另一层意义上的成功。

同时,道德教育和两性关系教育也不应该被忽视,它们要比知识教育更为迫切。家长作为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一环,更应该以身作则,拉韫溺爱素察酿成大错,但李维杰也是一个“坏榜样”。他在用不正义捍卫正义,如果他的女儿们学到了只要投机取巧就能逃脱制裁,很难保证她们不会变成下一个犯罪者。

最后,影片中有句台词同样激起大范围的讨论:“羊如果有足够的草吃,是不会在乎有谁薅他们羊毛的。”这句话中的羊和薅羊毛的人又在暗指哪段关系?想必这其中的深意,看过电影的人应该会有自己的精彩解读。

电影《误杀》还在火热上映中,趁着这个周末,不妨和父母、孩子或朋友一起走进影院去感受这隆重而深刻的一堂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