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聽說人民日報記者想了解包產到戶的事,陳小梅趕緊把戴潔天從永嘉叫回溫州市區,在當時的市委招待所一起接受了艾豐的採訪。30多年過去,戴潔天和陳小梅已經無法記清當年其他更具體的對話,只記得艾豐在溫州的採訪持續了一段時間,他們後來又去招待所找過艾豐幾次。

5月21日晚,中國經濟網在首頁發佈了經濟日報原總編輯艾豐同志逝世的訃告——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黨的新聞宣傳戰線優秀領導幹部、著名新聞記者、新聞教育家、經濟日報原總編輯艾豐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5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

艾豐曾任人民日報經濟部主任、編委和經濟日報總編輯,作爲新聞工作者長期活躍在一線。他曾爲溫州的改革發展“發聲”,高度評價溫商和溫州民營企業,與溫州結下深厚情緣。

第一次到溫州

1984年,艾豐第一次到溫州,就寫下了一篇重量級報道。

今年96歲的戴潔天,1956年曾主持燎原高級農業社包產到戶試點工作取得成功,總結了很多經驗,寫出了全國第一份包產到戶總結。

後來被錯劃爲右派,1979年平反,到永嘉縣畜牧辦公室工作。

艾豐到溫州是因爲當時瞭解到一個新聞線索——“全國第一個搞‘包產到戶’的不是在安徽,而是在溫州,而且很成功”,他是衝着在溫州搞“包產到戶”的主角戴潔天來的。

當時,艾豐先找到了在溫州水利部門工作的戴潔天夫人陳小梅。

聽說人民日報記者想了解包產到戶的事,陳小梅趕緊把戴潔天從永嘉叫回溫州市區,在當時的市委招待所一起接受了艾豐的採訪。

戴潔天和陳小梅坐在艾豐面前,兩人問艾豐:“叫我們談什麼?”艾豐說:“你們心裏想講的話,就是我想要的東西。”這是三人的第一段對話。

陳小梅說,聽了艾豐的回答,他們把埋藏多年想要說的話都說了。

這一次採訪,從晚飯後開始,深夜11點多結束。其間,艾豐看到了“包產到戶”時寫下的珍貴文件——《燎原社包產到戶總結——他們是怎樣把生產責任制落實到戶的》。

當天的採訪結束後,艾豐對戴潔天和陳小梅說:“如果還有想到什麼,就到招待所來找我。”

30多年過去,戴潔天和陳小梅已經無法記清當年其他更具體的對話,只記得艾豐在溫州的採訪持續了一段時間,他們後來又去招待所找過艾豐幾次。

1984年10月12日,《人民日報》在當天的2版,頭條刊發艾丰采寫的長篇報道《已是山花爛漫時》,謳歌在溫州飽經磨難探索“包產到戶”的改革者。

這篇報道有這樣一段編者按:

四化建設中,我們需要兢兢業業、忠於職守的幹部,但更需要勇於開拓、善於創新的幹部。包產到戶是我國農村經濟改革中的一個偉大成功,在它的曲折發展中,湧現了衆多的開拓型人物。

爲什麼生活在呼喚着開拓型人物?怎樣纔是正確的開拓之路?黨組織應該怎樣對待開拓型的幹部?

這些,無論對發展方興未艾的農村大好形勢,還是對推動正在起步的城市經濟改革,都是迫切的現實問題。最早搞包產到戶的李雲河、戴潔天的事蹟和經歷,正是在這些方面給我們以啓示。

艾豐後來在一次接受溫州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採寫這篇文章對我的影響很大,除了作爲新聞作品本身的意義以外,它更啓迪了我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對待社會發展、如何堅持真理。”

幫助一個溫州家庭

因爲那次採訪,艾豐認識了戴潔天、陳小梅夫婦,也知道夫妻倆當時長期分居兩地。

陳小梅說,後來,艾豐向當時的溫州主要領導進言,他們得以擺脫分居兩地的狀況實現團聚。而此時,爲“包產到戶”而蒙冤多年的戴潔天已經61歲。

此後,艾豐來溫州,必然會到他們家拜訪。陳小梅說,艾豐多才多藝,字寫得很好。他們當艾豐像家裏人一樣,每年都會聯繫相互問候。

在戴潔天看來,艾豐是個“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的人,和他說話沒有隔閡。

2002年1月,陳小梅爲戴潔天所著的《燎原火種——1956年永嘉包產到戶始末》一書出版的事情,去過一趟北京,待了半個多月。這期間,多次到艾豐家以及經濟日報社,與艾豐就書名等問題商談。最後,“燎原火種”這四個字就是由艾豐所寫。

而昨天(5月22日),陳小梅戴上眼鏡,細細地將有關艾豐去世的新聞報道看了幾遍,並念給戴潔天聽。

揭開“溫州奇人”背後故事

寫過《已是山花爛漫時》後,溫州也從此成爲艾豐關注的地方。

1991年,任人民日報社編委、經濟部主任的艾豐,採訪了當時被評爲“全國優秀企業家”的滕增壽,並寫下《溫州奇人——記全國優秀企業家滕增壽》。

這篇報道2000多字,一共五段,“吹牛哲學”“三輪車理論”“斷指及其他”“善出奇兵、可敬可畏”“和尚廠長”等每一段的標題都非常吸引人。

沒有人爲的拔高、沒有強扭的角度,艾豐選取了滕增壽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細節和話語,生動報道了滕增壽這個極具個人風格的企業家的故事,自此,“奇人”之稱不脛而走。

“奇人”之後,艾豐繼續深挖滕增壽現象,在《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爲《大有大的好處——評述國營溫州玻璃鋼建材廠發展之路》一文。

艾豐不僅是傑出報人,也是優秀的社會活動家。1992年,他發起和組織指揮“中國質量萬里行”大型社會活動。艾豐說,溫州是全國第一個接受、響應他的質量理念的城市。1994年,溫州市在全國首次明確提出“質量立市,名牌興業”。

此後,艾豐多次來溫參加各類活動,爲溫州發展出謀劃策、爲溫州鼓與呼。

2013年1月,艾豐到溫州參加2012溫州經濟十大年度人物、2012十大在外風雲溫商頒獎典禮,並作題爲“中國需要進行品牌革命”的主旨演講,概括了“溫州品牌的四個內涵”,提出“溫州品牌怎麼發展”的四個建議。

艾豐,這位十分關注溫州的新聞人離開了。從他之前寫下的對於溫州的寄語,依然能感受到他的溫情和熱切——

“敢爲天下先的溫州人永爭天下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