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庆丰

在义乌闹市区的义乌之心南侧的湖清门,有一家开心照相馆刚刚老店新开搬迁到此,这里闹中取静,虽然不是很起眼,但有心的顾客还是能够比较容易找到这里。

老店新开业

这是一家营业面积只有15平米的小照相馆。店老板骆宝美经营这家照相馆已经有28年历史了,随着时代与城市的变迁,她的照相馆开始从北门街,然后到下车门,几次搬迁易址,刚刚这个月,她原来开在绣湖西路的开心照相馆老店,因为城市有机更新要拆迁,所以才搬迁到这来的。经过几天试营业,在8月29日正式开始营业!

骆宝美原来是一名乡村代课老师,1990年的暑假,一位开照相馆的亲戚让她去帮忙,没有想到骆宝美就喜欢上了这个行业,她毅然辞去了老师的工作,自己在城里北门街开了一家照相馆。当时90年代初彩照还没有普及,还是黑白的,这就要自己掌握暗房技术,白天她拍照,晚上自己在暗房里冲洗胶卷和扩印照片。全部都用手工,也很辛苦。当时拍一张照片1.5元,冲洗一张照片成本大概在五六角,在那个时候平均一天收入在100元左右,节假日在150元左右,照相馆一天的收入,是她做代课老师2个月的收入。

骆宝美从事照相馆三四年后,彩色胶卷渐渐开始普及了。

回忆起20多年前彩色胶卷时代的辉煌,骆宝美不免喜形于色,那时候一部分人都还没有照相机,都喜欢到照相馆拍照,当时拍一次彩色照片5元,后来涨到10元,冲洗一张照片成本大概在1元多一点,还有店里承接彩扩,塑封,外拍灯业务利润相当可观,在当时绝对是高薪职业。当时店里忙不过来,骆宝美请人当帮手,还带了学徒。后来这些学徒出师后都自己去开了照相馆。

位于绣湖西路的开心照相馆下个月就要拆迁 现在已腾空

到了本世纪,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胶卷不再成为人们照相的必需品,许多人拍了照片后,直接可以通过电脑收藏观看,方便快捷也省成本。传统胶卷照相这个行业开始逐渐衰落。尤其是近几年,智能手机拍照功能逐渐完善,到照相馆拍照的人越来越少了。渐渐地,包括骆宝美的师傅、还有带出的徒弟,身边的同行照相馆都一家家的关门了。

但骆宝美还是坚持下来了,现在她的照相馆主营业务就是拍证件照和外拍集体照。骆宝美说特别是拍集体照,不是有相机就能拍好的,要有很多技术含量在里面的,2016年承接了“铁道兵89319部队浙江省78年战友联谊会”一个大单,一次给800人拍集体照,为了拍摄出让顾客多满意的集体照,她特地从上海请来了师傅,还有运来了台阶,四位工作人员参加同步协调,才拍摄下这张“宏伟巨作”,这也是让她最值得骄傲的一张作品。现在一直挂在照相馆最显眼的地方。

800人的集体照是骆美宝最值得骄傲的作品

骆宝美经营照相馆的秘诀就是诚信,认真,让顾客满意。虽然新店搬到湖清门不久,但已经有的老顾客找到了这里,因为义乌市区这样的老照相馆已经越来越少了,对于骆宝美来说,坚守就是一种责任,更让她开心!

坚守这家小照相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