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瑪麗·居里,你還能說出多少個女性科學家?時至今日,科學界對女性的歧視尚存,但是本文所列的每個女性都對現代生活這部辭典做出了直接的貢獻。

無名女科學家之:艾達·金,拉芙蕾絲伯爵夫人

 

 

作爲以荒淫無度而臭名昭著的拜倫勳爵的唯一合法子女,艾達·金由其母親安妮撫養長大,而其父親在她剛滿一個月時拋棄了她們母女。安妮不想讓艾達遺傳她詩人父親的放蕩性格,爲了壓制任何可能潛在的放蕩因子,她使女兒全身心投入到邏輯學及數學學習中去。艾達自幼便天資聰明,查爾斯·巴貝奇從她的名師處得知其才能後,成爲了她的親密同事。

 

 

打孔卡和計算機器在19世紀初便已出現,不過1842年之前,它們都很笨重,算術計算機尤其如此。彼時,巴貝奇正在研究需調用不同發動機的計算機器,而他剛剛使用了一種新的引擎,名爲分析機。拉芙蕾絲意識到巴貝奇的這一引擎不僅僅在於解決任何簡單甚至複雜的數學運算,還有更大的潛力,因此她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增進巴貝奇研究的工作中去。當她在意大利的一篇文章中翻譯並外推這一分析機時,她寫下了世上首個被公認爲計算機程序的算法。

 

 

直到一個世紀過後,人們才意識到她的筆記爲何物,而拉芙蕾絲有多偉大:世界上首位計算機程序員。1953年,當現代計算機科學仍在襁褓階段時,爲了紀念這一領域的進步,也爲了表達其對該領域所作貢獻的敬意,拉芙蕾絲的筆記被再次發表了。

無名女科學家之:埃米·諾特

 

 

通過埃米·諾特的一系列成果解釋清楚其重要地位並非易事,因爲若想真正理解她有多麼具有革命性,你可能得先獲得幾個數學博士學位纔行。埃米·諾特被愛因斯坦及其同時代的人譽爲數學界的雅典娜,如果沒有這名女性,現代數學及教學將會完全不同。

 

 

 

 

抽象代數的建立得益於她。她徹底改寫了衆多關於數學概念的書籍,以至於在數學界的不同專業領域都可見到“Noetherian”這一形容詞。很多諸如線性動量守恆和能量守恆等各領域的基本定理的提出,都要歸功於她的原理,人們恰如其分地稱之爲“諾特定理”。時至今日,諾特的成果還被應用在黑洞的研究中,這種天體在她死後的幾十年間都只存在於科幻小說中。

諾特之所以爲現代數學之母不僅僅只是因爲她在該領域是個多產的革命家。她是數學家們的“奉獻樹”,因爲她允許其他學者免費引用其成果。還由於她在學術上的慷慨,很多當代數學論文都將其尊爲合著者,儘管通常這些論文所涉及的領域與她的作品僅有粗略的相關性。月球陰暗面的一個隕石坑,和太陽系主小行星帶中的一個小行星便以她命名。

無名女科學家之:瑪麗·安妮

 

 

瑪麗·安妮於1799年出生在英國的一個工薪階層家庭。她的名字來源於她死於火災的姐姐,而且她還是一次奇特的雷擊事件的唯一倖存者,這次事件中有三名溺愛她的女性被雷擊而亡。她的父親是名木匠,在閒暇時採集化石賣給觀光者。他經常帶着孩子們一起去搜尋化石。雖然人們期望她能以農民爲職業,但她受其公理會部長對地理的着迷的鼓舞,決心從化石挖掘中成就一番事業。

 

 

在19世紀早期,安妮有了一系列的革命性發現,在1809年至1829年,相繼挖掘出魚龍,蛇頸龍,翼手龍等的巨大骨骼塊。這些古老恐龍的化石之前就曾被髮掘過,然而由於當時聖經直譯主義廣爲流傳——受衆甚至包括受過教育的精英們,對於它們究竟爲何物一直未曾達到一致意見。安妮及其同輩人斷言的“絕種論”既激進又令人難以接受。。然而,安妮仍然可以通過她的化石挖掘聲名鵲起,她因發掘的海洋化石而名聲在外,甚至人們認爲繞口令“she sells seashells……”指的就是她。當她年僅12歲時,就發現了第一個魚龍,當時她的哥哥發現了一個跟她身高高度差不多的頭骨,安妮把骨架剩餘部分都挖出來了。

 

 

安妮的貢獻有效地解決了了滅絕論爭論,而且成爲蓬勃發展的考古學的創始觀念。她的異端家庭貧苦女兒的身份嚴重阻礙了她被科學界認可,另外,雖然她是很多少見而完整化石的主要來源,地質學家們在發表有關安妮的發現的報告時卻從未提及她。自她死後,有幾個物種以她命名,以對她在考古學範例轉變中的重要性表示敬意。

無名女科學家之:麗斯·梅特納

 

 

另一名被愛因斯坦讚譽爲“德國的居里夫人”的女性,麗斯·梅特納的故事卻是一個悲劇。如埃米·諾特一樣,梅特納所出生的年代,女性被明令禁止接受高等教育。梅特納是史上第二名獲得維也納大學學位的女性,於1905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梅特納的父親鼓勵其雄心壯志,資助她在柏林工作,在那裏她遇到了物理學鉅子馬克斯·普朗克。

 

 

普朗克因其驅逐女學生而聲名狼藉,但這次他勉強地允許梅特納進入她的課堂。一年之後,他讓她做化學家奧托·漢恩的研究助手,隨後,她與奧托·漢恩取得了幾項開創性的發現。漢恩-梅特納組合就是20世紀早期原子核物理學家中的列儂-麥卡特尼組合((Lennon/McCartney)),他們聯合發表了幾篇關於輻射和俄歇效應((Auger Effect))的文章,都由梅特納個人推理出來。

 

 

20世紀30年代,當納粹控制德國之後,梅特納的猶太血統在其職業及生活中成爲了不利因素,她被迫逃往荷蘭。儘管是由於她的獨特見解,才使世人知道核能並非原子聚變,而是她所命名的“裂變”,但她被禁止在漢恩的文章中被授予名譽。漢恩因這一發現於1944年被授予諾貝爾獎,不過梅特納確實獲得了幾項殊榮,而且如諾特一樣,爲了紀念她,有幾個天體以她的名字命名。

無名女科學家之:芭芭拉·麥克琳托克

 

 

1921年,當芭芭拉·麥克琳托克在康奈爾大學學習成爲一名植物學家,她在遺傳學課程,這個當時尚未成熟的領域上了一堂課。她的教授對她課程上的表現影響深刻,因此邀請麥克琳托克註冊加入康奈爾大學的遺傳學計劃,這在當時女性不可參加。在康奈爾大學,她將被介紹到她所有主要成就中的主角,玉米。

 

 

麥克琳托克主要研究對象是染色體,尤其是每對染色體的作用,通過監測玉米的後代,她將某些染色體與生理指標聯繫起來。確定細胞繁殖中着絲點作用時也與她息息相關,她還準確地預測到端粒是所有染色體末端有保護性的垃圾信息。

 

 

麥克琳托克最爲重要的成就爲1948年,她關於玉米籽粒胚芽顏色的研究。出乎所有的意料,她發現負責基因激活的遺傳基因座不僅僅可以打開,關閉基因,而且事實上,可以再染色體上游走。她的成果及結論在當時實在是太過超前,以至於無人理解,也就無人關注。直到遺傳學發生過幾次跳躍式進步後,她終於在1983年獲得了諾貝爾獎。

無名女科學家之:多蘿西·霍奇金

 

 

多蘿西·霍奇金出生於埃及,與她的考古學家父母居住在一起。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霍奇金回到英國,開始讀書。霍奇金在她幼年時就表現出化學方面奇高的天賦,儘管她對拉丁語知之甚少,仍然被薩默維爾學院錄取了。在那兒,她瞭解了X-射線晶體照像術,它引領她走向了她那些偉大的發現。

 

 

她於1945年成功構建了類固醇後,她發表了青黴素的相關發現。9年後,霍奇金及其團隊發表了關於維生素b12 結構的相關發現,並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繼而,她又繪製了幾個關鍵有機分子結構圖,以判定他們在生物體及實驗室人造產物中的功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