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的一位悍将,被敌军包围时,敌军不忍杀他纷纷磕头求他归降

文/隽山堂

汉末有一位义士,虽然《三国演义》中并未描述他的故事,但是在历史上他确实一位不得不提的战神,这个人就是傅燮(xie)。

汉末的一位悍将,被敌军包围时,敌军不忍杀他纷纷磕头求他归降

傅燮是西汉名人傅介子之后,据说他的祖先曾斩杀过楼兰王,是为汉朝扬威边域的英雄后人。而傅燮也继承了他先祖的英勇无双,在奸臣当道的时代,仿佛一股清流。

傅燮,子南容,身高八尺,相貌威严。在他年少时就去洛阳求学,师从太尉刘宽,并且得到北地太守范津的赏识,推举他为孝廉。

汉末的一位悍将,被敌军包围时,敌军不忍杀他纷纷磕头求他归降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朝廷征召各地有勇有谋的人士随军出征。傅燮担任护军司马,跟随名将皇甫嵩讨伐黄巾。

在出征之前,傅燮上书汉灵帝,对黄巾之乱的根源作出论述,并且指出皇帝宠信宦官也是祸乱的原因之一。中常侍赵忠看见这样的奏章后,对傅燮心生不满。后来傅燮在平定黄巾之乱的战争中虽立下大功,却因赵忠从中作梗,不得封侯。

汉末的一位悍将,被敌军包围时,敌军不忍杀他纷纷磕头求他归降

此后,凉州名士韩遂等人勾结羌虏,举兵谋反。车骑将军皇甫嵩奉命出战也未能平定,朝廷一下陷入慌乱之中。这时司徒崔烈竟在朝廷会议上,提议放弃凉州。

在汉灵帝犹豫之间,傅燮挺身而出直言弹劾崔烈,“斩司徒,天下乃安!”。朝堂众人都大吃一惊,崔烈一干人等怒斥傅燮侮辱大臣。

汉末的一位悍将,被敌军包围时,敌军不忍杀他纷纷磕头求他归降

汉灵帝问傅燮何出此言,傅燮解释道:“凉州为天下要冲,世宗汉武帝开辟凉州,设立四郡,如同斩断匈奴人的臂膀。若让异族得到凉州,则会发动更强大的攻势,这是最大的恶果!如果崔烈不知道这道理,那就是愚昧,如果他明知而为,那么他就是对陛下不忠!”

汉末的一位悍将,被敌军包围时,敌军不忍杀他纷纷磕头求他归降

此番慷慨陈词,不仅获得了汉灵帝的认同也赢得了朝廷众人的敬重。但因为傅燮忠勇廉洁,不愿趋炎附势、勾连中官,所以受到了一众权贵的排挤,被派遣至叛乱的凉州任职汉阳郡太守。

由于傅燮声望很高,一到任就有许多羌人靠降。这时凉州刺史耿鄙妒忌傅燮有此功绩,执意要出兵平叛,以立功证明自己的实力。傅燮知道耿鄙此战必败,极力劝阻,却被他误以为是要阻碍他立功。

汉末的一位悍将,被敌军包围时,敌军不忍杀他纷纷磕头求他归降

耿鄙带走了凉州主力军,路途不过一般便生哗变。耿鄙被杀,凉州主力军溃散,叛军开始进攻傅燮坚守的汉阳郡。得知消息后,傅燮守城不出,这时城外许多受过他恩惠的匈奴骑兵,一同在城外磕头,跪求他出城投降,他们保证送他安全回乡。

当时傅燮之子傅干也劝说他的父亲归降,然而傅燮性格刚烈,宁可战死也不愿失掉战士的名节,于是率领所有士兵出城作战,最终战死沙场。

汉末的一位悍将,被敌军包围时,敌军不忍杀他纷纷磕头求他归降

朝廷得知他的死讯,十分悲痛惋惜。两年后的陈仓之战,皇甫嵩大破叛军。十余年后,马腾韩遂为敌,相互攻杀,直至公元211年,马腾之子马超联合韩遂骑兵被曹操打败。后来终于将凉州二十多年的战乱平息下来。

汉末的一位悍将,被敌军包围时,敌军不忍杀他纷纷磕头求他归降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不仅没有提到汉末傅燮这一位忠良之将,还将马腾美化,实在是一大遗憾。若是当时傅燮能得到朝廷重用,也许又能开创一番太平盛世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