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養鄉是雲南德宏州梁河下面的一個村子,位於雲南省西部橫斷山脈西南端、高黎貢山西麓坡階地中的峽谷地帶,這裏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不分明,雨量充沛,是傣族聚居地,村民主要以農業爲主,閒時,大家喜歡坐在村子奘房旁的空地上聊天。

溫暖溼潤的氣候,讓這裏的林木長得異常茂盛,村民的房屋就分散掩映在這林木之中。

在傳統的傣族習俗裏,女主外,男人主內,女子是家裏的頂樑柱,出門幹活做生意,而男的則在家裏收拾家務帶孩子,平時在村裏閒逛斗酒品茶。

每逢村子裏要搞什麼集體工程時,每家每戶都要出個勞力參與,而勞動力也主要由家裏的頂樑柱:女主人,假如誰家一時沒空,就必須自覺到村裏繳納份子錢做爲補償。

這個傣家村不大,誰家瓜果熟了,就會分點給其他村民,哪怕是客人直接去摘,或直接索要,也不會不好意思。

看我是客人,主人家直接拉我過去,讓我在她的果園裏隨便摘,隨便喫,又是喫又是拿,感覺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朋友小錢家是地道的傣家人,跟小錢的母親和媳婦比起來,他爸顯得更安靜點,中午請我喫燉豬蹄,看着他爸把豬蹄放在柴火上烤得焦黑,倒是有點稀奇,不過後來燉出來的豬蹄真的很美味,肉香十足,木柴的香味也夾雜在豬蹄裏,這是城裏永遠都嘗不到的味道。

小錢家是村子裏目前唯一一個自釀米酒的家庭作坊,用自產的大米發酵,用傳統的工藝發酒,偶爾也會有村裏人拿自家的糧食過來請小錢幫忙釀酒。

小錢家的米酒釀造保存工藝也蠻有特色,竟然是用當地的水牛清早拉的第一次牛屎來封酒保存,據說只有勐養傣家纔有這種釀造工藝,這樣的酒也有個很俗的名字:牛屎酒。

用新鮮牛屎封酒,酒香醇厚濃烈,除了這裏其他地方根本無法仿製 在很多人的意識裏,燒香、拜佛、放生是最好的祈福方式之一,但勐養這裏依然保存着漢代流傳至今的祈福方式:樹牌立碑。在村口不遠的一個道路交叉口的路邊就看到很多這種石碑木牌,平時看到這種東西,我都會繞開速速離開,但沒想到同行的朋友阿邦告訴我,這是當地人的一種祈福方式,一定要拉我靠近去看。

這些碑有木板做的,也有石板雕的,有古有今,一些石碑木板上面的字跡由於年代久遠,已經看不清上面的文字,慢慢的被旁邊一些新的代替。阿邦說這是指路碑,舊時候交通不便利,在荒郊野外的岔道口,容易迷失方向,而一些願意“做好事”的人就會在這裏樹上“指路碑”,幫助來往行人認路。

指路碑上除了會寫清各個岔道的方向,方便行經此處的陌生人尋找到正確的行路方向,碑上同時也會附上一句:弓開絃斷 箭來碑擋。據說這句話的出處是傳說中的一個仙人喜歡抓弄行人,被他用箭射中的人,會在路上迷失方向,而指路碑可以將他射出的箭擋住,保護路人可以找到正確的方向。

指路牌與以前在湖南郴州古驛道邊上供過往商戶人馬飲水的蓄水池一樣,都是有心人爲了“做好事”,爲給家人積德祈福而方便過往路人,只是這種祈福方式在很多地方已經消失,而在梁河勐養這邊依舊保留着,與燒香拜佛相比,這種方式更得人心。我們現在還能經常見到的“泰山石敢當”石碑是單純爲了自己,而“指路碑”既爲己也爲人,在行爲上也更令人敬佩,《周易坤文言》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