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委屈!這樣的招牌就該挨罰)

近日,一張照片在微信朋友圈熱傳,照片中顯示,哈爾濱一家店鋪掛起“喝酒人才培訓基地”字樣的豎匾。

哈爾濱驚現擼串喝酒人才培訓基地?真相是這樣的

記者觀察發現這是一個臨街的店鋪,門臉上掛着“XX魚頭和小串”的大牌匾,而門兩側各掛起一塊豎匾,右側牌匾寫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擼串喝酒人才培訓基地”,左側牌匾則寫着“瀋陽啤酒學院哈爾濱分院”。乍一看,還以爲是政府機關或者什麼培訓機構。

而進入屋內,才真相大白,其實這就是一家餐廳,所謂“喝酒人才培訓基地”實爲串店。

哈爾濱驚現擼串喝酒人才培訓基地?真相是這樣的

大廳擺放着幾張餐桌,據該店負責人介紹,這個餐廳是連鎖店。而對於“喝酒人才培訓基地”這樣的店名,他不願多說,至於是否真培訓“喝酒人才”這一問題,對方只是說喝酒“得練”。

對此,有媒體採訪有關部門獲悉,這樣加掛的店名牌匾是無法通過審批。有關部門負責人稱,店名牌匾應該和營業執照上名稱一致。而在事件曝光後,該店店主也誠懇表示,將會摘除該牌匾。

違規店名被責令整改和處罰事件時有發生

這次這家“喝酒人才培訓基地”被摘牌的類似事件,以前也曾發生過。很多商家爲了吸引眼球和吸引顧客甚至是譁衆取寵,很喜歡在自己店鋪的名字和招牌上做文章。然而最後,他們面臨可能不是顧客門庭若市,而是來自工商執法部門的罰單。

最有名的就是在前兩年,一家在全國多個城市都有門店的網紅炸雞店取名“叫了個雞”,除此以外,店內菜單和海報也令人感到反感。該店被顧客投訴之後,就遭到工商部門的處罰和勒令整改,撤換所有實體店的宣傳語和菜單等等。

哈爾濱驚現擼串喝酒人才培訓基地?真相是這樣的

2014年6月,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一家燒烤店起名“蝦雞叭烤”,引起市民和媒體關注。經媒體報道後,當地工商和城管部門拆除了燒烤店牌匾,要求業主立即停業整改。城管執法人員將起名低俗的牌匾摘下,工商執法人員現場下達責令改正通知單,責令燒烤店立即停業整改。

哈爾濱驚現擼串喝酒人才培訓基地?真相是這樣的

面對執法人員,燒烤店的老闆稱自己不識字,起這個另類的店名原本就是圖個樂子,引人眼球。特別是被媒體曝光後,居然有人特意趕來一看究竟,老闆原本還在爲自己的“傑作”沾沾自喜,沒想到這麼快就領到罰單,喫到苦果。老闆表示接受教訓,下回絕不再犯。

2008年,鄭州一名男青年開服裝店,將店名定爲“衣冠勤售”,以至於招來不少爭議。店主張某說,店名登記的是“鄭州市金水區張曉龍服裝商行”、“爲取這個店名,我們可花了一番心思!”

哈爾濱驚現擼串喝酒人才培訓基地?真相是這樣的

工商部門瞭解情況後,告知張某,招牌名字與工商營業執照覈定的名稱不符,且“衣冠勤售”用詞不規範,易引起誤解,屬於違規,責令張某撤換門頭字號。沒有辯解,張某很快搬出凳子,依執法人員要求,着手拆除。工商執法部門人員表示,如果張某以“衣冠勤售”這一字號去申請登記,他們是不會予以審批的。

除了以上這些,根據媒體報道統計,此前各地查處的店名有:如服裝店叫 “她奶奶個熊”,酒店叫“塔瑪地酒店”、“仁肉包子飯店”,火鍋城叫“八鍋聯君”,理髮店叫“小三髮型”、“瘋幹故事”……各類雷人店名五花八門,不一而足。

店名不是你想取就能取

這些年,一些小店故意使用讓人產生歧義的字眼,更多的是低級媚俗,對社會的不利影響較大,有些甚至帶有政治性問題。店名不是想取就能取的,取點名也是有法可依的,除了牌匾要和營業執照上的名稱相同以外,依據:《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個體工商戶名稱登記管理辦法》,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名稱不得含有違反社會公序良俗等內容的字眼,商標法也對商標註冊有類似規定。

哈爾濱驚現擼串喝酒人才培訓基地?真相是這樣的

巧妙地利用語言的豐富性,巧用諧音,可以令店名更具有文化意味,但如果搞一些譁衆取寵、毫不嚴肅,甚至是低級情趣的店名。從客觀上確實能吸引眼球,產生強烈的廣告效應,達到促銷的目的。

但其產生的對社會、對經濟秩序和城市品位的深遠影響值得我們深思。首先,它有違法律法規、有悖社會公德和道德的嫌疑,把社會倡導的積極向上的東西戲說甚至戲謔,甚至是在蔑視正義。其次是大大降低了城市的品位,給人一種低級感。

各位老闆在取店名的時候

可是要動動腦子呀~

吉國傑 本文來源:中國之聲 責任編輯:吉國傑_NBJ11143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