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恬淡爲上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爲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衆,以悲哀蒞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譯文

武力是不吉祥的東西,人們都厭惡它,所以心懷大道的人不接納它。君子平時居處以左側爲貴,而用兵時卻以右側爲貴。武力是不吉祥的東西,不是君子的工作,若果迫不得而使用它,最好淡然處之。取勝了也不要得意,如果得意,就是喜歡殺人了。喜歡殺人的人,不可能在天下取得成功。所以,吉慶的事情,以居左側爲尊;兇喪的事情,以居右側爲尊。因此,副將常居於左側,主將常居於右側。這是說,作戰要以喪禮來處置。殺人衆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去面對,打了勝仗也要用喪禮來處置。

現代解讀

老子認爲,兵器戰爭雖然不是祥的東西,但作爲君子在迫不得已之時,也要用戰爭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只是在獲取勝利時不要以兵力逞強,不要隨意地使用兵力殺人。還有,對於在戰爭中死去的人,還要真心表示哀傷痛心,並且以喪禮妥善安置死者。戰爭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禍,這是人所共知的。所以,老子說“夫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祥之器也”,但他同時又說,對於戰爭“不得已而用之”,這表明老子在咒詛戰爭的同時,也還是承認了在“不得已”時還是要採用的。

所謂君子迫不得已而使用戰爭的手段,這是爲了除暴救民,舍此別無其他目的,即使如此,用兵者也應當“恬淡爲止”,戰勝了也不要得意洋洋、自以爲是,否則就是喜歡用武殺人。這句話是對那些喜歡窮兵黷武的人們的警告。所以,老子談論戰爭問題,目的在於反對戰爭,而不是爲用兵者出謀劃策。

智慧典例

慎用暴力手段解決問題

老子說,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意思是,喜歡殺人的人,不可能得志於天下。這就提醒我們,暴力手段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矛盾激化容易導致暴力,用暴力解決問題比較直接,常是人們在盲目狀態下解決問題時的首選方案。然而,它未必是最好的方案,也未必真能解決問題。過去新建立的王朝常屠戮功臣,即“鳥盡弓藏”。實際上,通過這種暴力手段,雖能一時確保新朝穩定,卻容易形成暴力的輪迴,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以暴易暴”。進入了21世紀,“非暴力”這一解決矛盾的選擇越來越爲多數世人所理解,並加以運用。

暴力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不能完美地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以,不要企圖以強權控制對方,而最好像“周瑜打黃蓋”那樣,讓對方心甘情願爲你服務。即使是強制性的提案,如果留少許修改的餘地,就不會讓人認爲是被強加的。

比如,在開會時,管理者可以先提出一個劃定範圍的提案,然後說:“這就是我的想法,現在該你們發表意見了。”這時,大家就會開始熱烈地討論,並得出結論。最後,他可以說說:“好了,我們就朝着這個目標去努力吧!”雖然他最初就已決定了90%的大綱,只給下屬留下10%的修正餘地,但下屬卻完全沒有被強迫之感,反而會覺得結論是大家的意見,當然就會口服心服地貫徹執行。

要追求內心的和諧,想問題、辦事情,要多關心少排斥,多支持少挑剔,多謙讓少爭執。面對矛盾、摩擦、誤會、糾紛等,要有求同存異的大度雅量,要有克己爲人的奉獻胸懷,要放開眼界、提高境界,不長“小心眼”,不搞“小動作”,不弄“小圈子”,要大事小事皆容得。

鳳和強都是急性子的人,他們愛得熱烈,也吵得熱鬧。鳳喜歡嘮叨,強卻最煩這個。所以一旦鳳嘮叨,強就心煩意亂,家庭戰爭爆發也就在所難免。最激烈的一次,強還動了手。當然他並非故意,只是當時在氣頭上,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戰後,鳳跑回孃家去住,直到強再三賠禮道歉,鳳才肯回家。

無論夫妻間產生何種矛盾,訴諸暴力都不是好辦法。家庭暴力讓人最痛的不是傷口,而是心的傷痛。如果對方只是偶因衝動犯錯,最好的辦法就是以柔克剛,讓他自慚形穢。生活中矛盾不斷,需要我們去協調、去處理,在矛盾運動中將事物推向前進。但是,在協調、處理各類矛盾或問題時,一定要換位思考,求同存異,抓大放小,不訴諸暴力手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