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高島益郎上午的發言,周恩來說:“我非常欣賞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所說的這樣一句話:恢復中日邦交應從政治上解決,而不要從法律條文上去解決。高島益郎發言的核心,是從什麼時候算日中之間結束戰爭狀態和如何處理戰爭賠償問題,是以1952年締結的日臺條約爲依據呢,還是由中日聯合聲明宣佈之日起纔算數。

本文摘自《周恩來在林彪出逃後》,作者:陳揚勇

核心提示: 田中用“添了很大的麻煩”來描述日本過去幾十年對中國的侵略及其損害,當場就引起很多與會中方人員的不滿。

日本首相訪華說錯什麼引起周總理強烈不滿?

當翻譯把最後一句話翻譯出來後,宴會廳裏開始出現低低的議論聲。 當時參加宴會的姬鵬飛回憶說:“周總理和我們在座的中國同志對‘添了麻煩’這句話十分反感,會場氣氛一下子由熱烈變得冷清。”

1972年9月25日上午11時30分,北京首都機場。一架來自日本的DC-8專機徐徐降落。

艙門打開,日本國首相田中角榮走下飛機。已經等候多時的周恩來走近舷梯。中日兩國總理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這是戰後日本首相首次訪問中國。隨同田中訪華的還有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內閣官房長官二階堂進等人。

田中一行被安排在釣魚臺國賓館下榻。

中午喫過飯後,周恩來和田中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一次首腦會談。

周恩來首先問候田中:“你也沒有休息一下,喫了飯就來了。”

田中說:“中午的茅臺酒好喝。”

周恩來說:“茅臺酒比伏特加好,不上頭,疲勞的時候喝一點能起振奮作用。如果你覺得茅臺酒好喝,我們送一點給你,把你的威士忌改成茅臺。”

周恩來的話把大家說得哈哈大笑,緊張的氣氛一下子變得輕鬆起來。

周恩來回顧了田中執政40多天以來的情況,說:“首相閣下在外交上以這樣高速度地進行,這在日本歷史上也是很少見的。我很欣賞首相閣下9月21日宣佈訪華日期時跟記者所講的,一定要使會談取得成功,而且肯定會取得成功。我們以這樣的心情歡迎首相閣下來訪問。”

周恩來的讚歎是由衷的。剛剛執政一個多月,就毅然摒棄佐藤內閣的對華政策,把促進日中友好、實現日中邦交正常化的主張付諸行動,田中確實表現了政治家的勇氣和果決精神。

田中也表示了對周恩來的敬意。他說:“儘管從我的願望來講,希望加緊實現日中兩國邦交正常化,但根據以往的歷史經驗,如果時機不成熟,這種願望也是不容易實現的。但周總理馬上對我這個願望表示了歡迎,並邀請我到中國來訪問。

也就是說,周總理馬上抓住了這個時機,配合了我的願望,做出了表示,所以我們才能迎接這個日子。我原來心裏想,到中國來恐怕是不容易的。今天我能這麼快到中國來訪問,感到喜出望外。”

接下來的會談是坦率的。

田中首先提出:希望在29日發表聯合聲明,這樣可以不用在日本國會通過。

田中還開門見山地表明,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要謀求日中邦交正常化,就需要自動結束與臺灣的關係。

但要避免因此在自民黨和國會內引起混亂。第二,不要因爲臺灣地位的變動,引起東亞形勢發生變化而使蘇聯有機可乘。

關於聯合聲明,田中要大平具體談一下。

大平接着說:田中首相不顧政治生命和個人安危,下決心訪華,以解決日中邦交正常化之大業,這是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因此一定要取得成功。在建交問題上,有兩大問題:第一,我們充分理解中國提出的復交三原則,對中方所說的“日臺條約是非法的、無效的,應予以廢除”,我們無任何異議,也不要求貴國改變這種見解。可是從日本的立場來說,這個條約已經過日本國會的批准。日本作爲條約當事國,是負有責任的。假如日本完全同意中方的見解,那就等於日本政府在過去20多年內一直欺騙國會和國民,日本政府一定會受到批評。所以我們的態度是,實現邦交正常化,與此同時日臺條約即告終了。希望中方理解我們這一立場。第二,關於日本和第三國的關係問題,即日美關係對日本的存在具有重大意義。我們的立場是在維持日美現存關係的情況下,謀求日中邦交正常化。這次帶來的聯合聲明草案,既充分考慮了貴方的意見,同時也反映了我們上面所談的立場。我們希望通過同貴國的商談,搞出一個可行的聯合聲明。

大平說完後,周恩來談了七點意見?

(一)中日兩國恢復邦交是雙方的“大同”,也是第一位的原則。根據這條原則,其他問題總是好解決的。

(二)田中首相組閣以後,多次提到要站在充分理解中國方面提出的恢復中日邦交三原則的立場上。在此基礎上我們自會照顧日本政府所面臨的某些局部困難。

(三)田中首相講得很清楚,日本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關係一恢復,日蔣條約就自行失效了,日臺外交關係也就中斷,我欽佩你們的果斷。

(四)同意從政治上解決問題,一些歷史方面的問題不要拘泥於法律條文。因此同意會談後發表聯合聲明,而不採取條約形式,以後可以再締結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爲基礎的和平友好條約。

(五)聲明中要指出,中日友好不排他。對第三國關係,日美安全條約問題,我們雖有意見,但可以不觸及它。這是你們的事。

(六)聯合聲明中要宣告結束戰爭狀態。你們用了“確認”戰爭狀態結束的措辭,我們不完全同意,因爲這樣寫法可被理解爲從締結舊金山和約後,中日戰爭狀態已經結束。我們請兩位外長用用腦子,寫出一句雙方都能同意的話。

(七)聲明中要寫上你們理解恢復中日邦交三原則。

周恩來既堅持了原則,又體諒了日方的難處。

晚上,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宴會,歡迎田中首相一行。

周恩來在致詞中讚揚田中訪華“揭開了中日關係史上新的一頁”,同時也指出?

“自從1894年以來的半個世紀中,由於日本軍國主義者侵略中國,使得中國人民遭受重大災難,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樣的經驗教訓,我們應該牢牢記住。”

周恩來最後指出:“促進中日友好,恢復中日邦交,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現在是我們完成這一歷史性任務的時候了。”“中日兩國人民應當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周恩來的講話博得陣陣掌聲。

周恩來講完後,田中起來致答詞。

但是,田中講話中有一句話引起了參加宴會的中方人員的不快與反感。

田中說:“這次訪問,我是由東京直飛北京的。我再一次深深地感到日中兩國是一衣帶水的近鄰。兩國不僅在地理上如此相近,而且有着長達2000年豐富多彩的交往歷史。然而,遺憾的是過去幾十年之間,日中關係經歷了不幸的歷程,其間,我國給中國國民添了很大的麻煩,我對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

田中用“添了很大的麻煩”來描述日本過去幾十年對中國的侵略及其損害,當場就引起很多與會中方人員的不滿。當翻譯把最後一句話翻譯出來後,宴會廳裏開始出現低低的議論聲。

當時參加宴會的姬鵬飛回憶說:“周總理和我們在座的中國同志對‘添了麻煩’這句話十分反感,會場氣氛一下子由熱烈變得冷清。”

第二天上午,中日雙方舉行外長會談,具體討論聯合聲明的內容。

日方條約局局長高島益郎的發言再次給中日談判帶來了陰影。

高島益郎首先發言,對日方方案作了說明。他提出了四點意見:(一)不同意中方方案所說的“自本聲明公佈之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之間的戰爭狀態宣告結束”。因爲這樣會讓人覺得日臺條約從一開始就是無效的。(二)中方提出的復交三原則,應當分開寫,第三條“日臺條約是非法的,也是無效的,必須予以廢除” 不能上。(三)關於臺灣問題,根據舊金山條約,日本已經放棄了對臺灣的一切權利,現在沒有必要對此再作法律上的認定。(四)關於戰爭賠償問題,蔣介石在締結日臺條約時已宣佈放棄戰爭賠償,因此沒有必要再寫入聯合聲明中。

高島益郎發言的核心,是從什麼時候算日中之間結束戰爭狀態和如何處理戰爭賠償問題,是以1952年締結的日臺條約爲依據呢,還是由中日聯合聲明宣佈之日起纔算數?如果中方接受高島益郎的說法就等於承認日臺條約是有效的,從而間接否定我們在中日復交三原則中“日臺條約是非法的、無效的,必須廢除”的原則。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原則問題。

姬鵬飛外長在會上對我方的草案作了說明,並表示不能同意高島益郎的觀點。

會後,姬鵬飛把高島益郎的發言情況向周恩來作了彙報。周恩來聽了後很生氣。

外交談判往往是關係到國家的根本利益,有時激烈的交鋒是難免的。

26日下午,周恩來與田中舉行第二次首腦會談。會談一開始,周恩來對田中的“添了很大的麻煩”和高島益郎的發言提出批評。

周恩來說: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使中國人民遭受了重大的損害,而侵略戰爭的結果也給日本人民帶來災難。中國解放後,毛主席一再強調,要嚴格區分極少數軍國主義分子和廣大的日本人民。我們做了很多工作。田中首相表示對過去的不幸過程感到遺憾,並表示要深刻的反省,這是我們能夠接受的。但是,用“添了很大的麻煩” 來表述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中國人民是通不過的,這句話引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感。因爲普通的事情也可以說是“添了很大的麻煩”。

周恩來進一步指出:在中國,有人不慎把水濺到了女孩子的裙子上,也可以說給你“添了很大的麻煩”。這是一種輕微的道歉。

田中解釋說:從日文來說,“添了麻煩”是誠心誠意地表示謝罪之意,而且包含着保證以後不重犯、請求原諒的意思。可能是日語“添麻煩”一詞與漢語的含意不一樣。如果中共覺得不合適,可以按照中國的習慣改。

針對高島益郎上午的發言,周恩來說:“我非常欣賞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所說的這樣一句話:恢復中日邦交應從政治上解決,而不要從法律條文上去解決。從政治上解決,比較容易解決問題,而且照顧雙方。如果只從條文上去解釋,有時很難說通,甚至發生對立。”

“(中日)要建交,如同大平外相所說,就要同蔣介石斷交,日臺條約就自然失效。如果把舊金山條約、日臺條約都拿來作根據,問題是無法解決的。我們說,只有在你們充分理解我們提出的復交三原則的基礎上,才能照顧你們面臨的一些困難,而不是相反。日臺條約在於你們同臺灣之間,但這個事實是當時美蔣關係造成的。這次在公報中可以不提這個字眼,但不能讓我們承認這個條約的存在和合法。不然,就等於中國是從今天才算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統治。這是我們根本不能接受的。”

在這番充分的說理後,周恩來話鋒一轉,嚴厲批駁高島益郎關於戰爭賠償的說法。他說:“你們條約局局長上午在外長會談中的發言,我認爲不是田中、大平先生的本意。說蔣介石已在日臺條約中宣佈放棄要求賠償的權利,所以這次聯合聲明中就不必再提賠償問題了。這個說法使我們感到詫異。當時蔣介石已逃到臺灣,他已不能代表全中國,是慷他人之慨,遭受戰爭損失的主要在大陸。我們放棄賠償要求,是從兩國人民的友好關係出發,不要使日本人民因爲賠償負擔而受苦。你們條約局局長對我們不領情,反而說蔣介石已說過不要賠償,這個話是對我們的侮辱,我們絕對不能接受。日本外務省的條約局局長居然說出這種話來,使我們感到喫驚。我們在復交三原則的基礎上照顧日本政府的困難,日本也應該照顧我們的立場。”

周恩來的話入情入理,簡明扼要地闡明瞭中國政府的立場。田中對此表示完全理解。在周恩來發言後,田中立即說:“我明白了。中國把恩怨置之度外,從大處着眼,本着互諒互讓的精神處理問題,日本應坦率地評價中國的立場。

關於如何表述兩國間結束戰爭狀態,也是會談中的焦點問題。雙方提供的草案中,對這個問題的表述還有較大距離。中方草案的表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日本之間的戰爭狀態自本聲明公佈之日起宣告結束。”日方草案的表述是:“日本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此確認,日本國和中國間的戰爭狀態已經結束。

”這一表述的潛臺詞是,這個問題在日臺條約中已經解決,此次只是確認而已。

由於我們認爲日臺條約是“非法的、無效的”,因此對日方的表述難以接受。周恩來在第一次會談中曾要兩國外長動動腦子,想出一句雙方都能接受的話。兩國外長主持的聲明起草小組再三斟酌,也沒有找到令雙方滿意的措辭。在這種情況下,周恩來說:讓我考慮考慮。經過一番考慮,周恩來用“不正常狀態”來代替原來正文中 “戰爭狀態”。這個建議使中日雙方都感到滿意。

會談中,田中還含蓄地表示,日本有一部分人有一種疑慮,擔心像中國這樣的大國會不會輸出革命。對此,周恩來明確表示:中國不會輸出革命,也絕不會稱霸。

兩國外長根據兩國首腦會談的精神,主持聯合聲明起草小組,就有關分歧問題緊鑼密鼓地協商聯合聲明的具體措辭。到9月27日下午,中日雙方在幾個主要的問題上都達成了一致,剩下的只是一些技術性的問題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