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都记者了解到,由于中队驻地偏远,执勤站岗条件艰苦,每逢遇到台风过境,狂风四起,中队官兵为确保核电安全,万无一失,常常要上演“最美逆行”。南都记者了解到,由于核电站厂区占地面积大,钟炜升所在的中队巡逻哨兵执勤一天走15公里已属家常便饭。

走近东海之滨核电卫士,揭秘武警10年来如何“与核共处”?

开篇语:

武警部队,素有“忠诚卫士”美誉,主要担负执勤、处突、反恐怖、海上维权执法、抢险救援及防卫作战等任务,足迹可谓遍布高原哨所、偏远海岛,以及大漠戈壁。历经改革后,如今部队整体建设发展情况如何?

近日,南都记者受邀参加武警部队组织的“我与忠诚有个约定”主题采访活动,历时8天时间走进武警部队7个基层单位,上高原、下海岛、到一线,挖掘改革后武警官兵执勤训练生活,用笔触和摄像机捕捉官兵不为之人知的精神风貌。

位于东海之滨的福建宁德,这里有一群武警核电卫士。过去10年,他们一直驻守着海峡西岸经济区首座核电站——宁德核电站。除了生产清洁、安全的能源外,这里还是国内第一座拥有生态茶园的核电站。

核电站光彩的背后,是武警官兵的默默付出。

走近东海之滨核电卫士,揭秘武警10年来如何“与核共处”?官兵每天过着“白天看海水、晚上听海风”的执勤生活。刘欢摄

十年前,武警福建总队宁德支队执勤二中队开始入驻这里,与宁德核电站同诞生,担负起核电站守卫任务。

当你还在“谈核色变”,这里的核电卫士无论狂风暴雨,已在上演一场场“最美逆行”。谈起他们的“核动力”来源,该中队中队长汪晓宾对南都记者说,作为守卫核电安全的武警战士,背后面对的是千家万户,“绝不允许有任何闪失。”

今年21岁的钟炜升,来自广东揭阳,至今已入伍3年。谈起自己是如何跟核电中队结缘的,他直率又不失可爱的告诉南都记者自己是“摇号”来的这里。

走近东海之滨核电卫士,揭秘武警10年来如何“与核共处”?战士在2号哨执勤。刘欢摄

下连第一天,钟炜升坐车经过跨海大桥,一路盘山公路来到中队,放眼望去,视线范围内都是核电站厂区和大海,一开始他兴奋了好几天。但慢慢地,钟炜升发现自己每天要面对的是徒步巡逻15公里、爬三趟178级台阶上下哨的执勤生活,强大的体能消耗,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自然会感到吃力。

南都记者了解到,由于核电站厂区占地面积大,钟炜升所在的中队巡逻哨兵执勤一天走15公里已属家常便饭。离营区最远的2号哨在一座名叫“二跳岛”“的海岛上,距营区有3公里远,这里四面都被海水包围,官兵每天上哨都要爬上坡度近70度的178个台阶,相当于爬20多层的高楼。

走近东海之滨核电卫士,揭秘武警10年来如何“与核共处”?中队官兵爬上178级台阶上哨。刘欢摄

由于地处特殊地理位置,2号哨也被称为“178高地”。

作为中队的“光荣哨”,这里每天重复上演着“白天看海水、晚上听海风”的执勤生活。海边空气湿度大,盐分含量高,对官兵的身体可以说是不小考验。

走近东海之滨核电卫士,揭秘武警10年来如何“与核共处”?官兵在核电站厂区巡逻。刘欢摄

由于岛上哨兵能坐拥核电厂区和整片大海,常被冠以“岛主”身份。为了能到2号哨当“岛主”,官兵都铆足劲要提高自身军事训练水平。

军人向来崇尚荣誉,钟炜升也不例外。

走近东海之滨核电卫士,揭秘武警10年来如何“与核共处”?沙滩俯卧撑。左一钟炜升,广东揭阳人。潘珊菊摄

由于这里靠近海边,中队自创了一套特色训练法来增强官兵体能。钟炜升每次执勤之余,都会和战友们一起到沙滩上训练,包括扛假人、推轮胎、沙滩俯卧撑、沙滩蛙跳、练摔擒、爬战术等。与此同时,冲坡、冲楼梯、扛水冲178高地、绕电站长跑、扔石头也是他们交替的体能科目。

在沙滩上搞体能,难度自然高于陆地训练,负重情况下,更是难上加难。由于海滩沙子是软的,可起到泄力作用,更消耗体能,久而久之,官兵体力也就大幅提高了。

走近东海之滨核电卫士,揭秘武警10年来如何“与核共处”?沿海奔跑训练。刘欢摄

说到体能,不得不提与2号哨有关的“扛水冲178高地”训练内容。由于岛上缺水,需要定时抬水上去,中队官兵专门练习扛桶装水爬178级台阶上哨,既解决了哨兵喝水问题,也锻炼了体能。

“要上2号哨,只有军事素质达到一定标准,符合哨位执勤条件,才能去站哨。既不是因为站着舒服,也不是因为站那不用训练。” 执勤班班长逯人赫向南都记者介绍,对2号哨要求高是因为站在那里必须一个人面对一个岛,整个岛附近发生任何突发情况,“你都需要做到一个人能快速应对和处置。”

如今,钟炜升已将练体能当成一项乐趣,特别是沙滩体能对他来讲更是一种“放松”。作为中队400米障碍记录保持者,钟炜升提起这事就滔滔不绝,为了研究矮墙到高板之间的最佳步数和起跳点,他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有一次,钟炜升无意间发现过云梯其实和猴子手脚并用爬行的动作有异曲同工之处。发现采用这种方式过云梯后,在越障碍时大大缩短了通过时间。

宁德核电站驻地位于风口,一年中5级以上的大风天有200多天,每年台风也有五六起。南都记者了解到,由于中队驻地偏远,执勤站岗条件艰苦,每逢遇到台风过境,狂风四起,中队官兵为确保核电安全,万无一失,常常要上演“最美逆行”。

一旦遇到超强台风,核电厂区的画面是这样的:一方面核电站全体员工紧急撤离,另一方面中队官兵却全员调动,协调钢筋、水泥、篷布等就便器材搭设临时岗亭。狂风中,经常官兵搭设的晒衣场都被掀翻,营区所有窗户上的玻璃被打破。尽管临时岗亭的钢筋支架在狂风骤雨侵袭下随时可能倒塌,官兵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守卫燃料安然无恙。

走近东海之滨核电卫士,揭秘武警10年来如何“与核共处”?核电基地处突演练。潘珊菊摄

“不讲科学、麻痹大意,核就是桀骜不驯、危害难测的烈马;谨遵科学规律,核自然是可以为人类服务的千里马。”汪晓宾说,作为守卫核电安全的武警战士,背后面对的是千家万户,绝不允许有任何闪失。

一谈到核,总有人会“谈核色变”,但中队驻守至今,官兵没有一人因为恐核调离。对武警战士而言,执勤就是战斗,哨位就是战场。尤其核电守卫无小事,不容一点闪失。

为了消除驻地群众对核电的误解,过去多年,中队官兵都定期对周边群众进行科普。如今,中队多名官兵已成为专家口中的“核博士”,他们对核电站的设备如数家珍,对核电知识了然于胸,有效消除了群众对核电的误解。

“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据多名中队官兵介绍,常年在核电站生活,365天受到的辐射量相当于人到医院做了一次胸透,远远低于天然辐射。

“刚到核电站,一开始不了解核电常识,心里难免会将其跟核辐射挂钩。” 钟炜升说,经过中队传授的核知识后,“才知道辐射对我们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甚至比医生还低。”

南都记者潘珊菊 发自福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