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起彼伏的“咯咯”声中,不时有鸡蛋经过鸡笼内的坡道滚到前方的蛋板上。

每个蛋箱上都有定期更新的溯源二维码。

展现

辽宁振兴发展

生动实践

奋斗故事

金字品牌

挖掘

辽宁振兴发展

底气所在

实力之基

行动抓手

一枚小小的褐壳鸡蛋,让连续多年被命名为全国产粮大县的锦州黑山县再次成为“国家级样板”。

8月10日,黑山县褐壳鸡蛋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成为目前全国唯一蛋类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

对于蛋鸡产业历史悠久的黑山县人民来说,褐壳鸡蛋是他们勤劳致富的法宝,更是他们的骄傲和自豪。

提高免疫力 母鸡也吃益生菌

走进蛋鸡养殖场,一栋栋养鸡棚间种着绿植,如果不是棚里传出“咯咯”的叫声,根本想象不到这里是一处养鸡场。

鸡棚地面上整齐划一地排列着分为上下三层的鸡笼,不时有鸡蛋从鸡笼内的坡道滚到前方的蛋板上。每天,陈红梅都会到这里和工人一同捡鸡蛋。“随着养殖场的发展,以后这里会使用机器自动捡蛋装箱,亲手捡鸡蛋的收获体验可不多喽。”

陈红梅是富源禽业养殖场的总经理,她从2007年进入蛋鸡养殖业。如今,她经营的养殖场已有12栋鸡棚、10万只鸡,每天产蛋近10万枚。

刚进入饲养蛋鸡行业时,陈红梅并不知道养个鸡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在她的印象中,自家院子里养的鸡根本不用管,它自己就会找食儿吃,很快就长起来了。所以当初她没多想,就一头扎进了这个行业。

可自己干起来,陈红梅才知道并没有想的那么容易。“一天三遍料、观察产蛋量,但最重要的是要时刻关注鸡的健康,要是一个疏忽,鸡之间相互传染,那遭受的损失可就大了。”

为了达到检测要求,蛋鸡的养殖全程都不能用药。为了让鸡少生病、不生病,就要在鸡饲料中加入益菌素,让它们跟人一样提高免疫力、调节肠道功能。

陈红梅的养殖场不仅为周边农户提供了工作机会,更带动了周边的小养殖户共同致富。从鸡雏引进到饲料购买,陈红梅都会号召大家一起团购,享受优惠价格,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名副其实的“中国蛋鸡第一县”

目前,锦州黑山县有70多家养殖场与陈红梅的规模相近,早在2011年,黑山县的蛋鸡存栏就已成为全国第一名,并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标准化蛋鸡示范县”。

黑山具的蛋鸡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黑山县处于北纬42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每年的无霜期有161天,季节、光照、温度极其适应蛋鸡养殖。同时作为耕地面积205万亩,玉米产量稳定在20亿斤的农业大县,黑山县也为蛋鸡饲养业提供了充足、优质的饲料资源。

据资料记载,1980年,蛋鸡饲养步入快速发展轨道,黑山县当年饲养量达54万只;1985年,饲养量上升到195万只;2007年,存栏量达3230万;到2011年,存栏量达到3500万只,跃居全国之首;2015年,在养鸡行业不景气的状态下,饲养量仍达到了5327万只。所以,黑山县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蛋鸡第一县”。

养鸡行业日益规范化、标准化

2005年,一场禽流感疫情曾给黑山县的养鸡行业带来重创。禽流感发生时,曾因为疫情扑杀1460万只,紧急免疫1400万只。

这场禽流感警醒了黑山养鸡人,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黑山迅速恢复生产,蛋鸡发展开始走出村屯、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

标准化养殖场完全采用先进的养殖设备和饲养管理模式,严格按照技术规程,组织疫病免疫、监测、无害化处理。黑山有了完善的疫病控制、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有了先进的乡镇监督机构,更加重视疫病、安全。

近几年,黑山县引进蛋鸡健康养殖等新技术,蛋鸡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被农业部确定为蛋鸡养殖标准化示范县,被省政府批准为蛋鸡养殖“一县一业”示范县,有5家养鸡场被农业部授予“国家标准化蛋鸡养殖示范场”。

现在,黑山县蛋鸡生产合作社有75家,社员人数超过1000户;从事鸡蛋包装运输的企业达到50多家;鸡蛋加工企业6家,加工能力超过1万吨;省级蛋鸡重点产业龙头企业2家;全县的蛋鸡营销业主和经纪人达1500余人;鸡蛋远销到北京、天津、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区,并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家,全县每天向国内外销售鸡蛋超450吨。

全国蛋类中唯一“国家级样板”

“蛋壳颜色深、硬实,蛋清有弹性。”养殖户们都知道自己的鸡蛋好,但怎么个好法却没人能说明白。

于是,黑山县委、县政府将黑山褐壳鸡蛋申报送审。经认证检测,黑山褐壳鸡蛋每100克鸡蛋含蛋白16.1克以上,含磷脂0.34克以上,含脂肪3.97克以下,含维生素A325微克、维生素E1.37毫克、钾0.13克、铁6.9毫克、硒0.26毫克,各种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种类齐全,特别是人体所需的八种必须氨基酸含量高,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此外,黑山褐壳鸡蛋的卫生指标符合国家鲜鸡蛋卫生标准的规定,无药残,是纯绿色食品。

2012年12月7日,黑山褐壳鸡蛋通过农业部专家组评审、公示,被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6月28日,黑山褐壳鸡蛋上报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创建申请,并通过审批、验收,成为目前全国唯一蛋类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

防伪加追溯让鸡蛋“走南闯北”

有了品牌,黑山褐壳鸡蛋更严格地实施标准化管理,加强鸡蛋生产过程监管。制定了饲养管理、饲料使用、兽医防疫、兽药使用等4个技术规范和防疫、消毒等8个制度,同时严格执行经华夏认证的4大技术标准体系,确保黑山褐壳鸡蛋成为安全、营养、优质、品牌化的辽宁特产中高档品质鸡蛋。

为确保黑山产的每枚鸡蛋都安全可靠,鸡蛋上均贴有防伪标签,每个包装箱上还都有一个二维码,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就可追溯从蛋鸡良种、养殖、饲料到鸡蛋的收集、贮藏、运输、线上线下销售、质量这八个主要环节。

富源禽业养殖场场长李伟介绍,他们对饲养员要求非常严格,每个员工都有自己负责的鸡舍,不允许随意交换。“就是怕交叉传染,一个鸡舍的鸡得病,不会由饲养员传染给别的鸡舍。”

黑山县畜牧兽医局畜牧股股长王俊友介绍,他们每个月都会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可追溯平台上记载的数据信息、来源与各种检测报告和监管信息,为可追溯平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主要检测鸡蛋是否存在药残和有无使用抗生素和违禁药品等,如果发现,就会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有了溯源二维码的加入,黑山褐壳鸡蛋开始走南闯北,北京、上海、厦门、浙江等地的大超市里也能见到黑山褐壳鸡蛋的身影。

记者手记

加强品牌建设

小鸡蛋有大发展

一枚小小的鸡蛋,带动着黑山人民勤劳致富奔小康。如今,黑山褐壳鸡蛋已成为“国家级样板”,黑山人仍在为如何继续加强品牌建设、持续开展产销衔接、实施“互联网+”蛋鸡业努力着。

鸡蛋卖得好,质量是根本。黑山褐壳鸡蛋不断强化生产过程监督管理,加强溯源标准管理,达到一户一码、一日一码、一批一码,实现问题可追踪、责任可认定。对鸡蛋经销商、合作社、养殖户进行分类管理,达到产品在养殖基地、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记录等的有效追溯。

在互联网+的浪潮中,黑山褐壳鸡蛋正逐步建立互联网销售平台,实施黑山褐壳鸡蛋精品包装网上销售,实现购销信息网上发布、资源共享,并尝试鸡蛋体验式消费。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建设从选蛋、洗蛋到打码、包装的全自动现代化蛋品精选车间,实现蛋品高端销售。

在黑山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的《黑山褐壳鸡蛋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0年)》中提到,到2020年,蛋鸡饲养量稳定在3600万只,存栏1600万只,鸡蛋总产量保持在18万吨,蛋鸡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

黑山褐壳鸡蛋在黑山人的努力下,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驻锦州特约记者 张墨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