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万籁俱寂,东边的地平线泛起一丝丝亮光,小心翼翼的浸润着浅蓝色的天幕,大地从东方苏醒。静悄悄的军营中,战士们还沉浸在香甜的梦里,一个人已经悄悄起身,率先进入了属于他的“战场”——灶房。

他叫王帅,吴忠支队红寺堡中队尖刀班排头兵,也同样是被战友啧啧称奇的“灶房魔术师”。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曾是多少人对军人的误解,而“要当就当打仗的兵,坚决不围着锅台转”又是多少人对炊事工作的误解。

“圆滚滚、胖墩墩、五大三粗”是提起炊事员的第一印象,但他们却不知道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途中多少炊事员背着沉重的铁锅翻山越岭,保障着红军战士,又有多少炊事兵为了几根野菜而葬送生命。在如今的部队中,炊事员也是战斗员,也是上一线的精兵,而王帅,正是其中之一。

“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从踏入军营那天起,王帅就将这四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在平时的训练中,处处能看到他矫健的身影,他以刻苦作为自己面对训练的态度。除了中队正常组织的训练外,他还每天晚上给自己“开小灶”,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下连没多久就成了战友们口中的“精干兵”,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尖刀班。

刚到尖刀班的第一天,王帅就受了不小的打击。原来在器械训练时,班上的其他人都能完成单杠五练习,而他却还在三练习打转,要强的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单杠五练习!

于是,每天开饭前,战友们总会看到器械训练场上一个勤奋的身影,一次又一次尝试,一次又一次失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从最开始的上不去,到最后能够流畅地完成五练习,他终于成功了!

军事技能的不断提高让王帅在各项训练中都变得如鱼得水,他曾以为沙场上挥洒的青春将是他军旅生活永远的色彩,直到茶米油盐闯进了他的生活。

一次,中队由于人员调动,炊事员岗位出现了空缺。在了解到王帅入伍前曾经在饭店工作过的经历后,中队长找来王帅,问他能不能补上。

他的回答很干脆:“能!”就这样,从手握钢枪到与案板为伍,从沙场冲锋到与五味相投,王帅一头扎进了炊事工作之中,担起了保障中队全体官兵一日三餐的重任,一干就是半年。

虽然干着炊事工作,但心头对军事训练的热爱一点也没有减少。今年五月份,因工作突出,王帅被推荐参加总队炊事员培训班。

起初,他很不理解,觉得自己来当兵,军事训练才是最重要的,但到培训单位后,他逐渐明白炊事员岗位虽小,却关系着官兵的吃喝健康,责任重大。既然选择成为一名军人,那么不管干啥都要干出个样子来!

思想畅通了,工作的劲头也足了,3个月培训过去,他的厨艺突飞猛进,结业考核中名列前茅,还被评为了优秀学员。

回到中队,他迫切地想要把自己的所学所长展现给大家,让大家吃得更好,恨不得一股脑地将自己这些天学的菜全部做出来。

为了给大家调节好伙食,他每天变着花样地做饭,真正做到了“饭菜跟着官兵走,食谱跟着季节走”。他做的饭菜令战友们赞不绝口,看着战士们狼吞虎咽的样子,他的心里特别踏实。

谦虚好学的他深知炊事技能是一门大学问,要想真正融入这三尺灶台,必须加强学习。为了进一步提高厨艺,他常常找经验丰富的老班长讨教,了解战士的喜好,自己也在不断摸索中成长。

现在的他对部队伙食“6211”和“1126”驾轻就熟,他烹饪的饭菜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表扬和肯定。

尤其是一手招牌菜狮子鱼,通过他游刃有余的刀法、巧妙精湛的厨艺、精心制作的酱料,一条水中鱼就变成了一道饭桌上的雄狮,难怪战友们叫他“灶房里的魔术师”!

菜刀耍得好,体能也没有落下。每天晚上王帅依然会给自己加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能因为自己是炊事员就拖了尖刀班的后腿!”虽然灶房的工作很忙,但是他的军事成绩始终没有倒退,仍然能够做到拉得出、叫得响。

时光荏苒,转眼间两年的部队生活就快结束了,面临复员的他更希望的是能留在部队,继续给战友们搞好保障。

新的一天,军营里又响起嘹亮的口号,而他还是坚守在他的后勤岗位上,继续着他的故事……

监制:姚宝林

主编:常效杰 冯欲晓

编辑:韩海波 刘晓千 李学谦

作者:

王 卓 吕 川 尹健翔

投稿:[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