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萬籟俱寂,東邊的地平線泛起一絲絲亮光,小心翼翼的浸潤着淺藍色的天幕,大地從東方甦醒。靜悄悄的軍營中,戰士們還沉浸在香甜的夢裏,一個人已經悄悄起身,率先進入了屬於他的“戰場”——竈房。

他叫王帥,吳忠支隊紅寺堡中隊尖刀班排頭兵,也同樣是被戰友嘖嘖稱奇的“竈房魔術師”。

“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曾是多少人對軍人的誤解,而“要當就當打仗的兵,堅決不圍着鍋臺轉”又是多少人對炊事工作的誤解。

“圓滾滾、胖墩墩、五大三粗”是提起炊事員的第一印象,但他們卻不知道爬雪山、過草地的長征途中多少炊事員揹着沉重的鐵鍋翻山越嶺,保障着紅軍戰士,又有多少炊事兵爲了幾根野菜而葬送生命。在如今的部隊中,炊事員也是戰鬥員,也是上一線的精兵,而王帥,正是其中之一。

“當兵不習武,不算盡義務,武藝練不精,不算合格兵。”從踏入軍營那天起,王帥就將這四句話作爲自己的座右銘。

在平時的訓練中,處處能看到他矯健的身影,他以刻苦作爲自己面對訓練的態度。除了中隊正常組織的訓練外,他還每天晚上給自己“開小竈”,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下連沒多久就成了戰友們口中的“精幹兵”,順理成章地進入了尖刀班。

剛到尖刀班的第一天,王帥就受了不小的打擊。原來在器械訓練時,班上的其他人都能完成單槓五練習,而他卻還在三練習打轉,要強的他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單槓五練習!

於是,每天開飯前,戰友們總會看到器械訓練場上一個勤奮的身影,一次又一次嘗試,一次又一次失敗……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從最開始的上不去,到最後能夠流暢地完成五練習,他終於成功了!

軍事技能的不斷提高讓王帥在各項訓練中都變得如魚得水,他曾以爲沙場上揮灑的青春將是他軍旅生活永遠的色彩,直到茶米油鹽闖進了他的生活。

一次,中隊由於人員調動,炊事員崗位出現了空缺。在瞭解到王帥入伍前曾經在飯店工作過的經歷後,中隊長找來王帥,問他能不能補上。

他的回答很乾脆:“能!”就這樣,從手握鋼槍到與案板爲伍,從沙場衝鋒到與五味相投,王帥一頭扎進了炊事工作之中,擔起了保障中隊全體官兵一日三餐的重任,一干就是半年。

雖然幹着炊事工作,但心頭對軍事訓練的熱愛一點也沒有減少。今年五月份,因工作突出,王帥被推薦參加總隊炊事員培訓班。

起初,他很不理解,覺得自己來當兵,軍事訓練纔是最重要的,但到培訓單位後,他逐漸明白炊事員崗位雖小,卻關係着官兵的喫喝健康,責任重大。既然選擇成爲一名軍人,那麼不管幹啥都要幹出個樣子來!

思想暢通了,工作的勁頭也足了,3個月培訓過去,他的廚藝突飛猛進,結業考覈中名列前茅,還被評爲了優秀學員。

回到中隊,他迫切地想要把自己的所學所長展現給大家,讓大家喫得更好,恨不得一股腦地將自己這些天學的菜全部做出來。

爲了給大家調節好伙食,他每天變着花樣地做飯,真正做到了“飯菜跟着官兵走,食譜跟着季節走”。他做的飯菜令戰友們讚不絕口,看着戰士們狼吞虎嚥的樣子,他的心裏特別踏實。

謙虛好學的他深知炊事技能是一門大學問,要想真正融入這三尺竈臺,必須加強學習。爲了進一步提高廚藝,他常常找經驗豐富的老班長討教,瞭解戰士的喜好,自己也在不斷摸索中成長。

現在的他對部隊伙食“6211”和“1126”駕輕就熟,他烹飪的飯菜多次受到各級領導的表揚和肯定。

尤其是一手招牌菜獅子魚,通過他遊刃有餘的刀法、巧妙精湛的廚藝、精心製作的醬料,一條水中魚就變成了一道飯桌上的雄獅,難怪戰友們叫他“竈房裏的魔術師”!

菜刀耍得好,體能也沒有落下。每天晚上王帥依然會給自己加操,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不能因爲自己是炊事員就拖了尖刀班的後腿!”雖然竈房的工作很忙,但是他的軍事成績始終沒有倒退,仍然能夠做到拉得出、叫得響。

時光荏苒,轉眼間兩年的部隊生活就快結束了,面臨復員的他更希望的是能留在部隊,繼續給戰友們搞好保障。

新的一天,軍營裏又響起嘹亮的口號,而他還是堅守在他的後勤崗位上,繼續着他的故事……

監製:姚寶林

主編:常效傑 馮欲曉

編輯:韓海波 劉曉千 李學謙

作者:

王 卓 呂 川 尹健翔

投稿:[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