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衆所周知的原因,華爲啓動了自己的“備胎”計劃,從供應鏈到硬件、軟件全部自己研發,其中就包括操作系統的研發。餘承東宣佈,華爲自研OS最快在今年秋天,最晚明年春天就可能面世。

雖然華爲信心滿滿,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研發操作系統是一件非常難的事。現如今,蘋果的iOS系統與谷歌的安卓系統是全球最主流的兩大手機操作系統,兩者加起來幾乎佔據了100%的份額。

在兩者爭霸的過程中,也有廠商加入了這場操作系統的爭奪戰中,但最後都敗下陣來了。比如諾基亞的塞班、三星的Bada和Tizen、微軟的Windows Phone、黑莓的BlackBerry OS等等。

開發一款操作系統需哪些步驟呢?操作系統的開發一大難點就是內核,在LINUX的基礎上,內核也有諸多模塊需要開發,不僅需要處理算法,也要考慮到軟件的架構設計、可擴展性等。

所以首先要找內核,使用開源的LINUX內核通常是最好的選擇。iOS系統的底層是UNIX內核的二次開發,而安卓的底層是基於LINUX內核的二次開發。即使選擇了成熟的LINUX作爲最底層核心,開發一款操作系統依舊是一項龐大且複雜的工程。

研發操作系統還需要一整套知識體系框架、編程接口、編程語言等基礎設施,以區別於安卓和iOS系統獲得知識產權保護。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的投入,還需要研發者深厚的技術積累與不斷優化升級,這是一項週期很長的工作。

操作系統開完好了之後,配套生態是關鍵中的關鍵。因爲配套沒做好,WP系統慘敗。嚴格來說,WP系統已經是一套非常完整的操作系統了,但是由於缺乏軟件生態,最後被開發者和用戶拋棄。

很多小衆的操作系統之所以沒能普及,最大的門檻還是基於操作系統的應用生態並不完善。用通俗的話講,就是有操作系統但沒有足夠的APP。截至2017年底,蘋果商店共有210萬個APP,Google Play則有360萬個APP,這種龐大的軟件生態成爲了其他OS無法攻破iOS與安卓的壁壘。

從更加宏觀的角度看,操作系統成功的重點還在於能否搭建起一個能夠連接軟件開發者、芯片企業、終端企業、運營商等產業鏈上多個主體的完整生態圈。從安卓、iOS、Windows等的歷史看,這些操作系統之所以能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認可,是建立在全球開發者共同開發和維護的基礎上。

對於華爲的自研OS,他們不僅在系統開發與生態構建方面需要克服不少困難,還要構建好自己的軟件生態。只有這樣,華爲的操作系統纔有可能能活下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