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靠近你時開着的一扇門

按:以下爲《三聯生活週刊》5月20日專題封面“理想家庭——爲什麼《我愛我家》”約稿。此爲原稿,刊發後有刪節。

1994年被電視上的《我愛我家》深深吸引時,我不會想到20年後自己能見到這部喜劇中的很多演員,還能和全劇的導演聊起拍攝點滴,不會想到還能爲這樣一部電視劇寫出一本書。

那時我剛剛上高中。有一天晚上我亂按遙控器,找到一個臺正播放電視劇片頭,“策劃王朔”四個字最先吸引了我。那已經是《我愛我家》的第五集,《親家母到俺家》。一開場就看到幾個熟悉的身影,宋丹丹、梁天和趙明明。隨後扮演親家母“老和同志”的韓影出場,在那之前我看過她在電視劇《渴望》中扮演快言快語的劉大媽,而她這個新角色喜劇性大大升級,言談舉止令人笑到噴飯。

你是我靠近你時開着的一扇門

| 和平母親與和平,右爲韓影

不過同時讓當時的我感到納悶的是,這部新劇的形式自己從來沒有見到過。說幾句話就有觀衆笑幾聲,特別像晚會上的喜劇小品,但畫面中又是電視劇場景,找不到觀衆在哪裏。高中階段我每天都寫日記,緊張枯燥的學習生活本無太多精彩可記錄,追劇那段時間可有的寫了,每天晚上看完就把當天幾集的大致劇情寫進日記本。40集看完,續集再來80集,全劇一共120集。

再往後就盼着它的重播,只要電視上播我就興趣不減地看。後來買到VCD碟片,再後來是DVD碟片,而後又在互聯網上看,至今不知觀看了多少遍。我喜歡全劇的臺詞,喜歡演員的表演,喜歡那種大家庭的愉快氛圍。《我愛我家》好像有一種氣場,只要它的畫面和聲音在家中出現,屋裏的空氣也會隨着快樂起來。

你是我靠近你時開着的一扇門

| 《既然曾經愛過》一集劇照

多年後通過網絡尤其是微博才發現,像我這樣喜歡《我愛我家》的大有人在,有的簡直到了癡迷的程度。癡迷者們以說起劇中的臺詞爲樂,很多時候一句臺詞簡單幾個字就是大家的快樂密碼,無需多言便能心領神會。

在癡迷的基礎上,很多人開始對《我愛我家》進行挖掘,不過多限於臺詞和劇情層面,而對其背後拍攝的細節知之甚少,同時又有了解的慾望。遺憾的是此劇拍攝期間國內傳媒業還不太發達,更缺乏第一時間的網絡記錄,很多似是而非的說法多年以來在坊間流行,缺乏確鑿的信息。比如很多人都關心的問題,張國榮是不是真的與《我愛我家》拍攝擦肩而過?前40集梁天扮演的賈志新受人歡迎,到後80集他爲什麼很少出現?

你是我靠近你時開着的一扇門

|《不速之客》一集劇照

帶着諸多疑問,2013年初我萌生了爲《我愛我家》寫一本書的想法,通過採訪臺前幕後的當事人還原拍攝往事。恰好在這個時候,有一家媒體想做《我愛我家》20年的專題文章,請我幫他們想一下專題呈現方式並參與採訪工作。

參與專題的經歷幫我打開了採訪《我愛我家》當事人的大門,通過訪問一個又一個主演,我聯繫到更多演職人員。當時我的想法是不留遺憾,只要能採訪到的人,哪怕只是一個小配角,我也要和他取得聯繫,請他回憶當年。

採訪並非一帆風順。有些人託各方面關係都聯繫不到,聯繫到了人家又不願接受採訪,還有的20年前的小配角如今已經成爲知名演員,對《我愛我家》並沒有那麼深厚的感情。由於年代久遠,還有些人已經記不清楚當年的拍攝細節,對於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憶和說法,很難說清誰對誰錯。

當然,更多參與過《我愛我家》的人還是懷有對本劇的熱愛,哪怕自己只是扮演其中一個小配角,也能聲情並茂地敘述起當年的精彩臺詞,說起劇中的方言。

比如在韓影老師家,她說起和平母親那一段哭腔表演依然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隨口還說了幾句,講起她處理這段臺詞時的妥善考慮。另外那兩句毛主席詩詞的大鼓片段,她也隨口哼唱了出來,“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

你是我靠近你時開着的一扇門

| 韓影在家中,2013年5月拍攝

在劇中扮演保姆李大媽的李明啓老師,年事已高卻精氣神十足,採訪過程中她能隨口說出李大媽的臺詞,還做出劇中“擦皮球”的動作。採訪結束的路上,我收到李老師發來的一條短信:一定要寫上,第一是大作家梁左劇本寫得好,故事生活,人物鮮明,讓我享受了這個創作過程,過去多少年我都不能忘。而後她又補發了一條:還要寫上,永遠懷念大作家梁左。

你是我靠近你時開着的一扇門

| 李明啓回憶《我愛我家》

金雅琴老師當時還健在,不過也已經89歲,耳力已經非常不好。在她居住的北京人藝老單元樓裏,我每提一個問題,都需要湊到她耳邊大聲說出。但金老師的思維還是非常活躍,而且多年的話劇表演經歷給了她一條好嗓子,每回答一個問題都擲地有聲,不僅能清晰地想起當年的事情,每一段話結束還不忘抖一個小包袱兒,緊接着就是她招牌式的“哈哈哈”的爽朗笑聲。

你是我靠近你時開着的一扇門

| 《滅鼠記》一集劇照,右二爲金雅琴

你是我靠近你時開着的一扇門

| 金雅琴在家中。2013年4月拍攝

有很多人懷念《我愛我家》劇組那種親如一家的氣氛,而這種氣氛後來在其他劇組很難找到。《我愛我家》成功絕非偶然,它是精英團隊合作的結果,就像全劇副導演林叢老師所說,當時全劇組的人有一種後來再也無法複製的熱情。

2014年盛夏,我爲《我愛我家》寫的書出版了。起書名費了一定周折,出版社最後定下一個很特別的名字《我愛·我家》,一語雙關,飽含真情。當年世界盃之後八月的一個午後,出版社在北京鼓樓西劇場舉行了一場特殊的新書發佈會——《我愛我家》劇組20年聚首。

你是我靠近你時開着的一扇門

| 2014年8月,《我愛我家》20年聚會。左起依次爲方青卓、李明啓、關凌、楊立新、英達、張克境(文興宇愛人)、張越和英壯

你是我靠近你時開着的一扇門

| 聚會現場擺放的新書《我愛·我家》

在那場活動舉行前後的一段時間以及這些年裏,《我愛我家》劇組舉行過不止一場重聚活動,在我看來當天那一場是氣氛最歡快,討論最熱烈的。後來我聽了一遍全場錄音,還別有用心地數了一下,不長不短的三個小時裏,現場觀衆居然笑了240次,平均每40秒笑一回。

那場活動的尾聲,女主持人大聲說,“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臺上嘉賓和臺下“家迷”齊聲喊出,“姆們姆們姆們。”熟悉《我愛我家》的觀衆都清楚,這句話是劇中和平母親的經典臺詞,“姆們”是北京話,其實就是“我們”。

也是從那之後,我和英達老師等劇組成員也慢慢熟悉起來。後來我們還建了一個羣,命名爲“楊柳北里”,也就是《我愛我家》中老傅他們這一大家子所住小區的名字。羣裏有《我愛我家》劇組成員,也有幾位“資深家迷”,大家每天發言活躍,天南海北地聊天,百無禁忌地抖包袱兒,宗旨是“寧傷感情,不傷包袱”。在羣裏聊着不過癮的時候,大家就見面喫一頓飯。

英達老師不是羣主,卻是當仁不讓的“大家長”。不管是在羣裏發言還是飯桌上聊天,他都能表現出超常的記憶力和表現力,這麼多年過去他仍然能一字不落地說起劇中很多臺詞,而且附帶人物語氣和說話節奏。從中不難看出,當年30歲出頭的他在自己的情景喜劇處女作上,傾注了多麼大的心血。

你是我靠近你時開着的一扇門

| 英達在《我愛我家》拍攝現場說戲

只是25年前他拍完《我愛我家》時絕不曾想到,這一部中國情景喜劇的開山之作,居然長期成爲難以超越的巔峯之作。20多年來英達老師拍攝過不同題材的情景喜劇,也打造出《東北一家人》、《閒人馬大姐》等具有很大影響的劇集,但對於絕大部分觀衆來說,《我愛我家》不管是質量水準還是從懷舊角度來說始終無法超越——也包括後來的《家有兒女》、《武林外傳》等劇。

不過無論能不能超越,不管如今中國的情景喜劇是不是處於低谷,目前已年近六旬的英達老師還是在堅持拍攝情景喜劇,他無愧於“中國情景喜劇之父”這樣的讚譽。受到英達老師的關照,我也參與過他執導新作的編劇工作。在冥思苦想寫劇本過程中我更深深感覺出,《我愛我家》那麼多如今看來已成經典句式的臺詞,已成經典橋段的情節,當年包括英達老師和文學師(總編劇)梁左老師在內的創作者們,當年曾經爲其貢獻出多麼大的智慧,傾注了多麼大的心力。

2009年我愛人懷孕的時候,我們兩人在家把珍藏的《我愛我家》DVD碟片從頭到尾重看了一遍。再度獲得快樂的同時,我們想到是否可以給即將出生的孩子取一個小名,釦子。在《我愛我家》裏,釦子顯得有些神祕,被人提及多次,她是圓圓鄰居家的女孩兒,也是同班同學和閨蜜。2009年9月,我們家的扣子降生,而今她已經九歲多快滿十歲了。

你是我靠近你時開着的一扇門

| 釦子和我。2016年4月拍攝

現在的扣子很少看《我愛我家》,但她知道自己的小名和《我愛我家》這部劇的淵源。她平時最愛看的電視劇倒也是情景喜劇,林叢導演的《家有兒女》。相比《我愛我家》,《家有兒女》劇情更對釦子現階段的胃口。看到劇中宋丹丹、張一山、楊紫等人的表演,釦子時不時哈哈大笑。聽到她的笑,我想起自己25年前看《我愛我家》時發出的笑聲。

在《我愛我家》中扮演老傅的文興宇老師,在《家有兒女》中也經常出現。我的女兒不會想到,這樣一位高個子老人最早是通過《我愛我家》才形成自己的喜劇表演風格,而這位如今已去世多年的老人家,曾給我們那代人帶來過多少溫暖和歡愉。

你是我靠近你時開着的一扇門

| 文興宇和金雅琴

《我愛我家》中多次出現的一個情節是,老傅家的門很多時候都開着,儘管出於安全考慮居委會於大媽經常提醒他們關門。對於我來說,《我愛我家》也是這樣一個永遠開着門的歡樂所在,那裏永遠亮着燈。

注:文中圖片拍攝者包括王小京、楊明和本人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