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孩子學會說話的基本發展過程是,1歲以內爲說話的準備期,但是有呀呀學語,如:

在5個月前能完成“a,o”等發音,到了7~8個月可以發“爸爸、媽媽”等音;

1~1歲半能把某些詞與對象聯繫起來,如能主動說“媽媽、爸爸、門、燈”等;

1歲半能聽懂小故事,以詞代句;

1歲半~2歲能說簡單的句子,如出去玩了;

2~3歲爲掌握基本語言的階段;

3~7歲是一生中詞彙量增長最快的時期,5~6歲半語言發育基本完成。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在發育過程中兒童語言發育沒有達到與其年齡相應的水平。引起語言發育遲緩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耳聾

耳聾影響聲音輸入障礙,如中度以上耳聾可以影響孩子對語言的理解和表達,導致說話遲緩,耳聾越重影響語言發育情況較明顯。

2

兒童行爲障礙性疾病

如兒童孤獨症,由於社交行爲障礙,對別人交流說話對象不關心,影響學習說話,同時運用語言能力差,自言自語,重複刻板語言,或說話單調,沒有抑揚頓挫表現等。

3

智力低下

智力低下在語言發育遲緩中所佔比例最大,由於智力低下,學習和模仿能力差,對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差,說話晚。

4

學習說話環境變化和複雜

孩子在學說話時,突然改變孩子習慣生活語言環境,而新的陌生環境方言不同,導致理解困難,會影響語言表達導致說話困難。在一個家庭裏,有來自不同地方的家庭成員,各說各的方言,語言環境複雜,會影響家庭中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導致說話延遲。

5

構成說話的組織器官異常

如先天性齶裂孩子,由於口腔上齶不同程度缺陷,導致說話的構音器官不全,影響語言發育,導致說話延遲;部分腦癱孩子,由於構音器官肌肉運動不協調導致說話表達困難、延遲。

6

單純說話延遲

除外上面這些原因外,有些孩子僅有說話(語言表達能力)落後表現,隨着語言發育,最後語言表達能力爆發,可以像同齡孩子一樣進行正常說話和交流,但是這種孩子比較少。

總之,孩子說話遲大部分是因爲一些疾病導致,只有排除了一些相關疾病和語言環境變化影響後,才考慮單純說話晚,那就沒有關係。如果是疾病導致說話遲,就要儘早診斷,儘早治療,以免影響孩子疾病治療,錯過最佳語言學習時期。

文/湖南省兒童醫院

副主任醫師 何金華

編輯 靳澎

圖/源自網絡

推薦文章:

關注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