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的北京路,是廣州大南門(今北京路、大南路口)內外的一條南北向主要街道。宋代滅南漢後,拆南城牆,將南城沿至江邊,建“雙闕”。1244年,建雙門樓,從此北京路中段被稱作雙門底,漸成爲商業區。

清代時,今北京路由北至南依次爲承宣直街、雙門底、雄鎮直街、永清街,以賣書坊、古董市、花市爲著名。清雍正年間,現北京路與沿江路交匯的珠江邊,是天字碼頭的所在地,爲清代時是專爲迎送官員而設,附近的接官亭正是當時迎接官員的地點。

中華民國九年(1920年),廣州拆城牆開路,將此路改名爲“永漢路”(國民政府使用粵音英文名“Wing Hon Road”),取的是清朝已滅,把南街名“永清”變爲“永漢”之意。

1936年,曾任國民政府首任立法院長的胡漢民去世後,又胡本身乃廣州人,爲紀念之,永漢路更名爲“漢民路”。1966年改名爲北京路;現今,這一區域雖歷經十多個朝代及兩千多年的滄桑,但其中心地位始終沒有改變。

《五羊石像》是由尹積昌、陳本宗、孔繁緯創作的花崗岩城市雕塑,始建於1960年4月,位於廣州市越秀公園內的越秀山木殼崗。五羊大小不一,姿態各異,造型優美,已經成爲廣州城市的標誌。

粵菜在國外是中國的代表菜系。粵菜做法比較複雜,精細。粵菜中的廣州菜集順德、南海、番禺、東莞、香山、四邑、寶安等地方風味的特色,兼京、蘇、淮、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長,融爲一體,自成一家。

粵菜取百家之長,用料廣博,選料珍奇,配料精巧,善於在模仿中創新,依食客喜好而烹製。烹調技藝多樣善變,用料奇異廣博。粵菜是一種文化,是一種氣氛,是一種渲染,是一種和諧,是一種民俗,是一種色彩,也是一種健康標準的體現。

中山紀念堂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東風中路,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爲紀念孫中山先生集資興建的。中山紀念堂於1929年1月動工,1931年11月建成。1956年,重鑄的高5米的孫中山先生銅像屹立在紀念堂前。

1963年對紀念堂進行了大規模翻修,屋頂全部採用藍色琉璃瓦,在6萬多平方米的公園四周增建了鐵柵欄,在園內栽種了很多樹木、花卉。【廣東廣州,1993年。攝影:伊馮·莫里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