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獵的好處那麼多,所以皇帝們也樂此不疲,到了清代,皇帝狩獵還被列入皇家盛典,軍樂團助陣,萬人圍觀,可謂一時壯觀。史料記載,他曾一週射殺8只老虎,還在從五臺山迴鑾途中聽說有一隻老虎潛行於山林,頓時興致高漲,順手拿來一張弓箭,騎馬奔山林而去,不大一會,就見隨從們抬下一隻老虎。

歷代帝王們比普通百姓會玩。但有的玩來了江山,也有的玩丟了江山。所以皇帝也得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爲了玩穩江山,他們不僅自己練功,還設立武科舉,將天下文武人才全部蒐羅來治國安邦。

那麼,皇帝最喜歡的武功本事是什麼呢?打獵是一門軍事技能

古代戰爭是冷兵器,真槍真刀,最厲害的莫過於騎馬射箭了,因此皇帝們最喜歡的就是拿野獸練兵。大的老虎黑瞎子,小的野兔狐狸山雞,只要是闖進視野都不例外,先拿下再說。

在古代,打獵是專門的軍事學問,戰國以前,打獵被搬到軍事教學的課堂,成績的好壞就由打獵數量的多寡來確定的,除了能嘗野味,說不定還能被領導看中提個幹升個級。打獵的好處那麼多,所以皇帝們也樂此不疲,到了清代,皇帝狩獵還被列入皇家盛典,軍樂團助陣,萬人圍觀,可謂一時壯觀。打獵規矩是有講究的

不能一次性捕殺。古人重禮樂,所以打獵狩獵也有個規矩,這個規矩早在夏商時期就基本定了下來。《周禮》說古代帝王打獵按季節分爲四個階段,分別叫做春蒐、夏苗、秋獮、冬狩。

春蒐就是春天萬物復甦,獵物也在發情階段,要順應萬物生長的規律,保持獵物的持續繁衍。但尚未懷孕的禽獸就可以捕殺。夏苗就是專打爲害莊稼的禽獸。秋獮是可以射殺了。冬狩是指冬天聚衆圍獵。

但是隨着戰爭形式的變化,打獵逐漸淡化了軍事化特色,到了漢代漸漸地成了皇帝們的業餘愛好,漢武帝就特別喜歡打獵。唐代時靠武力獲取天下的,李唐的將士們個個擅長騎射,這是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最好的註腳。若不是李世民對狩獵如癡如狂,那些將士們哪能練得一手好獵技。

唐代打獵盛況空前

李世民自己還喜歡書法,他就揮毫下下了自己的三大愛好,從中也可窺見大唐盛世之一面:“大丈夫在世,樂事有三:天下太平,家給人足,一樂也;草淺獸肥,以禮畋狩,弓不虛發,箭不妄中,二樂也;六合大同,萬方鹹慶,張樂高宴,上下歡洽,三樂也。”

《文獻通考》、《新唐書》對此都有詳細記載,說唐朝帝王們的狩獵作爲國之大事,列入禮儀範疇,不僅規模空前,而且對田獵的開始、過程及分配獎勵做出了具體安排。平時小規模的操練演習不算,還有定期的大規模田獵,這種田獵不僅有出征儀式,而且興師動衆,可能持續十天半月之久。

當然,狩獵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主除了圍獵和騎射,還有撒網,索套、火攻、坑捕等。康熙是打獵教練

但是李世民還是沒有清代的皇帝會玩。滿清奪得天下後的前半個王朝,一直沒放鬆武備和軍訓,他們把古代狩獵閱軍的禮樂制度發揚光大起來。因爲他們本來就是馬上民族,靠騎射打下的江山,不能把看家本事給忘了。

在此國策下,清朝的皇帝多是狩獵高手,其中最牛的非康熙莫屬了。他在是少年時就接受了專門的騎射訓練,加上一生征戰,積累了豐富的狩獵經驗。《東華錄》記載,爲了弘揚傳家本領,康熙在熱河開闢了木蘭圍場,把木蘭秋獮定爲重要的軍典大事,每逢盛事必召蒙古諸部王公善騎者助興。

康熙說:承平日久,最易遂忘武備!固國之本,在於勤加訓練。史料記載,他曾一週射殺8只老虎,還在從五臺山迴鑾途中聽說有一隻老虎潛行於山林,頓時興致高漲,順手拿來一張弓箭,騎馬奔山林而去,不大一會,就見隨從們抬下一隻老虎。時人稱之爲“打虎帝”。

可惜,好景不長,曾經的騎射英雄們耽於安樂,最終全都變成洋人的獵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