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0歲的趙厚林硬是拍腦袋想了半天,纔想起來對面的“特邀嘉賓”,這次聚會王明娥還特地請來了當時他們的三位“小老師”,施南庚、李永生和方禮龍三位老師是原南京工學院的學生,當時南京化工學院獨立建校招生後,師資極度缺乏,三位老師還是大四,畢業後就到學校任教,當時主要帶學生實習和畢業設計。”64年畢業後的化機系91和92班同學們還經常保持着密切的交往,留在南京的同學們時常結伴去上海找老同學,定居外省的老同學也會到南京找王明娥他們幾個聚一聚。

15名耄耋老人不遠萬里,只爲赴一場與母校60年的約定!

“下次再約”經常是同學好友間互道離別的一句口頭語,在當下很多年輕人眼中,不過是一句“約定俗成”,而對於這羣耄耋老人們來說,卻成爲一種“不變的誓言”,畢業後“三年一小聚,五年一大聚”成爲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之一。而今,時至入學60年之際,作爲原南京化工學院獨立招生後的第一批學生,他們再次榮歸母校。

5月23日,南京工業大學丁家橋校區科技創新大樓C501會議室裏,原南京化工學院化機系59級的15名校友像大學時一樣開始相互逗起趣來。

01

從校友到老師再到同事的錯綜關係

“他是誰,你還記得?”化機91班的團支部書記王明娥,也是這次活動的組織者,所有的老同學一來,總是少不了她的“嚴格盤問”。80歲的趙厚林硬是拍腦袋想了半天,纔想起來對面的“特邀嘉賓”,這次聚會王明娥還特地請來了當時他們的三位“小老師”,施南庚、李永生和方禮龍三位老師是原南京工學院的學生,當時南京化工學院獨立建校招生後,師資極度缺乏,三位老師還是大四,畢業後就到學校任教,當時主要帶學生實習和畢業設計。

15名耄耋老人不遠萬里,只爲赴一場與母校60年的約定!

從左到右依次是:施南庚、李永生、方禮龍

“你看看這就是我們當時的畢業設計小組。”王明娥還精心收藏着南京化工學院91班畢業設計小組的合影,說到這裏她笑侃道:“現在我已經80歲啦!不過我們的三位老師也就比我大三屆,施老師也不過才89歲,他既是我的學長,也是我的老師,後來還是我的同事。”

1964年畢業那年,學校從300多名畢業生中評選出了1名優秀生留校任教,王明娥就是那位幸運兒。施老師對王明娥有着深刻的印象:“當時的學生學習很勤奮,也很辛苦,既要課堂學習,還要去農村勞動和工廠勞動。王明娥比其他學生要更加刻苦,學習任務本身就很繁重,她還要做學生工作,基本上每天都是自習到9點多才回去睡覺。”

15名耄耋老人不遠萬里,只爲赴一場與母校60年的約定!15名耄耋老人不遠萬里,只爲赴一場與母校60年的約定!15名耄耋老人不遠萬里,只爲赴一場與母校60年的約定!15名耄耋老人不遠萬里,只爲赴一場與母校60年的約定!

02

阻擋不了的母校歸途

說起這次聚會,王明娥老師感慨萬千:“雖然我一直在學校上班,但是上一次‘我們’作爲一個整體一起回到了當年校園,那還是與南京建築工程學院合併之前的事。”64年畢業後的化機系91和92班同學們還經常保持着密切的交往,留在南京的同學們時常結伴去上海找老同學,定居外省的老同學也會到南京找王明娥他們幾個聚一聚。從祖國的大江南北奔赴到一起,他們的足跡走遍了江浙滬一帶。“三年前我曾帶這些老同學去浦口校區看過,他們對那很陌生。”王明娥老師表示三年前就有很多老同學呼籲再回老校區一聚:“今年是我們59級入學60年,這個日子很特別,大家的想法也很強烈。”

今年三月初,王明娥和92班的團支部書記葉永蓉召集南京的幾個同學一起開了一次會,把這次聚會的事給定了下來,四月初,王明娥緊鑼密鼓地就開始了聚會的相關準備工作。在“老同學老朋友”羣裏,十幾名同學討論起來相聚母校的事,像極了一個個有糖喫的小孩。

80歲的徐琴芳剛剛在家過完生日,就馬不停蹄地從北京趕了過來,她的一對兒女閔先生和閔女士也陪着母親一起來到了聚會現場。“我請了好幾天假,老人家有這個心願,我們做兒女的要支持。”母親的每一次老同學聚會,閔先生都排開萬難義無反顧地支持和陪同:“每次一有老同學來電,她就會跟我們唸叨着大學的生活,也會經常鼓舞我們要好好上學。”以優異的成績從北京大學畢業,閔先生沒有辜負母親的一番心願。

15名耄耋老人不遠萬里,只爲赴一場與母校60年的約定!

王明娥正在和老同學們分享老照片

03

與祖國共振的青春歲月

與年輕輩的大學時光相比,這些老一輩的青蔥歲月並沒有那麼一帆風順。剛一入學就遭遇三年自然災害,建校初期簡陋的校區、木板搭建的臨時宿舍、永遠填不飽的肚子、到處奔波的外地實習,他們就是在最艱苦的環境中鍛煉出最堅毅的品格。

薛士傑是91班團支部副書記,他告訴記者:“我們那時候喫的飯你們絕對沒有喫過,那時候中午喫的飯都是煮完再用開水衝,再放在蒸鍋上面蒸,蒸完後像淘米碎一樣,看起來是一大碗,其實沒多少實料,喫完一會就餓了。”1955年24歲的薛士傑從部隊下來到無錫一個工廠工作,沒有一技之長的薛士傑萌生了讀大學的念頭:“可是我當時還是初中文憑啊,我得先讀高中啊。”就這樣,讀完三年高中再入大學,27歲的薛士傑成爲了當時化機系的“老大哥”。64年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丹陽化工廠,74年轉到金陵石化一個下屬工廠當廠長,一干就是一輩子。同樣幹了一輩子的還有趙厚林,畢業後,趙厚林被分配到蘭州做原子能工藝,在覈工業部一待就是20年,在那裏他找到了一輩子的老伴,84年底,他回到老伴的家鄉,在常州石油化工廠工作,98年離休後,趙厚林又開始了又一個20年在工廠打工的歲月,他笑着說:“工廠的老總不放我走啊,我又做了十幾年的技術工人,現在是顧問。”

15名耄耋老人不遠萬里,只爲赴一場與母校60年的約定!

薛士傑跟記者分享自己的青春故事

“你們爲我們國家的建設做出了傑出貢獻!你們是母校的驕傲!”在返校座談會現場,南京工業大學原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校友總會副會長兼祕書長高明教授還特地將歡迎PPT中的“返校”改爲“榮歸”。而在薛士傑眼中,學校的發展更令他們動容:“今天經過高書記的一番介紹,大家感觸頗多,化工的發展、母校的發展真的是‘驚天動地’!”

15名耄耋老人不遠萬里,只爲赴一場與母校60年的約定!

趙厚林特地爲此次聚會寫了一首詩

“大家相聚在丁家橋校區 ,感受母校的變化,”隨着年紀的增長,面對越來越少的老同學隊伍,王明娥依然相信:“母校的情懷一定會讓我們再次心跳加速。”

往期回顧

我校趙愷同學喜獲“2018 江蘇省大學生年度人物” 提名,快來爲他投票吧!

擁有這雙手的人已經賺了!

久等了!南京工業大學各學院女生圖鑑來啦!(一)

▌黨委宣傳部融媒體中心 ▌

圖片 | 祝文飛 王明娥提供

文字 | 朱琳

排版 | 朱琳

責任編輯 | 朱琳

15名耄耋老人不遠萬里,只爲赴一場與母校60年的約定!

有沒有在看的校友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