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进入第二阶段后,东线高平方向解放军各部队转入清剿行动,分区划片,拉网合围,扫荡战区内的残敌,搜缴战利品,守护交通线,保障后方的安全。

  广州军区第41军122师奉命组织部分兵力,对朔江地区分片包围,逐山逐洞地清剿逃散潜藏的越军。其中步兵365团5连负责搜剿坂涯西山地区,根据情报显示,越军步兵346师246团的指挥机关可能潜藏在这一地区。

  实际上,朔江越军主力被打散后,346师246团副政委阮克帝带领团机关等部分人员,还有851团3营一部残兵等逃到了坂涯西山地区,利用大小石山上的数十个洞穴潜藏匿迹,伺机袭扰我军,顽强与我纠缠。

  为了消灭这股残敌,365团5连奉命配属82迫击炮3门、重机枪3挺、82无坐力炮3门,进至坂涯西山地区进行清剿。5连前一阶段在围歼马利、长白山地域之敌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攻击锐利,防御顽强,打出了威风。

  坂涯西山地形非常复杂,多石洞、石缝和悬崖峭壁,大洞套小洞,多洞相连,周围还有灌木、草藤遮蔽,很难发现越军的踪迹。鉴于地形不利,越军又善于藏匿、既能打又能溜的特点,5连决定成小群多路展开,控制要点和主要道路,先包围,后分片搜剿。

  从3月4日至7日,5连采取控制要点、加强火力、昼搜夜伏、打炸结合的战术,逐步缩小包围圈,步步挤压残敌防线,先后打死和俘虏了数十名越军,其中包括取得击毙越军246团副政委阮克帝的重大战果。

  5连连长亓建军和指导员朱八一召集班排长及战斗骨干开会,仔细分析了几天来的战况,认为坂涯西山潜藏之敌连续遭我严厉打击,损失惨重,难以久持,不会束手待毙,可能乘夜暗寻机逃跑。与其正面和穷寇决战,增加不必要的伤亡,不如网开一面,暗中半道截击,把敌人放出来消灭。根据上述决心,5连调整了部署,以班为单位成小群多路展开,重点对坂涯西山东北侧小石山设伏,并组织火力封锁了各个进出路线。同时虚张声势,用部分火器佯攻大石山,引诱小石山之敌出逃。

  3月8日凌晨,“蛇”终于出洞了。小石山之敌经过长时间观察,见5连火器的主要攻击方向在大石山,而小石山这边没什么动静,以为抓到了机会,遂决心出逃。有6名越军乘着天色黑暗,从小石山东侧石洞口出来,悄悄溜下山。他们没想到,走到山脚时正好进了5连6班的伏击地域。6班一个组等到这股敌人走到近前,突然一齐开火,当即毙敌3名。有2名越军向东逃跑,被潜伏在东侧开阔地的5连3班截住,一顿乱枪全部打死。走在最后边的一名越军见势不妙,连滚带爬逃回了山洞内。

  经过搜查,发现5名被击毙的越军每人都带着一支冲锋枪和一、二支手枪,身上都有军官证,全部是尉级军官。其中有一具尸体的军官证上写着是步兵346师851团3营9连连长黄中尉,从他的身上搜出了两支手枪,有一支是“五九”式手枪。这种手枪是中国仿制苏联马卡洛夫PM手枪的产品,由于质量不稳定,因此生产数量不多,其中有部分支援给了越南。按照编制规定,“五九”式手枪是配给团一级指挥员使用的。黄中尉能有此枪,应该是从伤亡的团级指挥员那里取得的。由此可见,朔江越军确实伤亡惨重,连团一级指挥员也不能幸免。

  365团5连机智灵活,勇猛顽强,胜利完成了清剿坂涯西山残敌的任务。战后,该连被广州军区授予“攻坚英雄连”荣誉称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