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進入第二階段後,東線高平方向解放軍各部隊轉入清剿行動,分區劃片,拉網合圍,掃蕩戰區內的殘敵,搜繳戰利品,守護交通線,保障後方的安全。

  廣州軍區第41軍122師奉命組織部分兵力,對朔江地區分片包圍,逐山逐洞地清剿逃散潛藏的越軍。其中步兵365團5連負責搜剿坂涯西山地區,根據情報顯示,越軍步兵346師246團的指揮機關可能潛藏在這一地區。

  實際上,朔江越軍主力被打散後,346師246團副政委阮克帝帶領團機關等部分人員,還有851團3營一部殘兵等逃到了坂涯西山地區,利用大小石山上的數十個洞穴潛藏匿跡,伺機襲擾我軍,頑強與我糾纏。

  爲了消滅這股殘敵,365團5連奉命配屬82迫擊炮3門、重機槍3挺、82無坐力炮3門,進至坂涯西山地區進行清剿。5連前一階段在圍殲馬利、長白山地域之敵的戰鬥中表現出色,攻擊銳利,防禦頑強,打出了威風。

  坂涯西山地形非常複雜,多石洞、石縫和懸崖峭壁,大洞套小洞,多洞相連,周圍還有灌木、草藤遮蔽,很難發現越軍的蹤跡。鑑於地形不利,越軍又善於藏匿、既能打又能溜的特點,5連決定成小羣多路展開,控制要點和主要道路,先包圍,後分片搜剿。

  從3月4日至7日,5連採取控制要點、加強火力、晝搜夜伏、打炸結合的戰術,逐步縮小包圍圈,步步擠壓殘敵防線,先後打死和俘虜了數十名越軍,其中包括取得擊斃越軍246團副政委阮克帝的重大戰果。

  5連連長亓建軍和指導員朱八一召集班排長及戰鬥骨幹開會,仔細分析了幾天來的戰況,認爲坂涯西山潛藏之敵連續遭我嚴厲打擊,損失慘重,難以久持,不會束手待斃,可能乘夜暗尋機逃跑。與其正面和窮寇決戰,增加不必要的傷亡,不如網開一面,暗中半道截擊,把敵人放出來消滅。根據上述決心,5連調整了部署,以班爲單位成小羣多路展開,重點對坂涯西山東北側小石山設伏,並組織火力封鎖了各個進出路線。同時虛張聲勢,用部分火器佯攻大石山,引誘小石山之敵出逃。

  3月8日凌晨,“蛇”終於出洞了。小石山之敵經過長時間觀察,見5連火器的主要攻擊方向在大石山,而小石山這邊沒什麼動靜,以爲抓到了機會,遂決心出逃。有6名越軍乘着天色黑暗,從小石山東側石洞口出來,悄悄溜下山。他們沒想到,走到山腳時正好進了5連6班的伏擊地域。6班一個組等到這股敵人走到近前,突然一齊開火,當即斃敵3名。有2名越軍向東逃跑,被潛伏在東側開闊地的5連3班截住,一頓亂槍全部打死。走在最後邊的一名越軍見勢不妙,連滾帶爬逃回了山洞內。

  經過搜查,發現5名被擊斃的越軍每人都帶着一支衝鋒槍和一、二支手槍,身上都有軍官證,全部是尉級軍官。其中有一具屍體的軍官證上寫着是步兵346師851團3營9連連長黃中尉,從他的身上搜出了兩支手槍,有一支是“五九”式手槍。這種手槍是中國仿製蘇聯馬卡洛夫PM手槍的產品,由於質量不穩定,因此生產數量不多,其中有部分支援給了越南。按照編制規定,“五九”式手槍是配給團一級指揮員使用的。黃中尉能有此槍,應該是從傷亡的團級指揮員那裏取得的。由此可見,朔江越軍確實傷亡慘重,連團一級指揮員也不能倖免。

  365團5連機智靈活,勇猛頑強,勝利完成了清剿坂涯西山殘敵的任務。戰後,該連被廣州軍區授予“攻堅英雄連”榮譽稱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