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多次採訪解放戰爭時期策反國民黨海軍重慶號和第二艦隊起義的老地下工作者陳志遠。雖然老人已90歲高齡,但談起他的戰友林遵、姚汝鈺、戴熙愉、張君然、何炳纔等參與收復南海西沙、南沙羣島的往事,仍然思路清晰,滔滔不絕。

周密準備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法國認爲中國無暇南顧之際,打算趁機吞併西沙。武漢會戰開始之際,法國派軍突襲西沙主要島嶼,在西沙建立行政區,在西沙珊瑚島豎立“主權碑”,以示法國“治理”。中國駐法國大使顧維鈞立即向法國政府提出抗議。到了1939年,日軍從法軍手中奪取東沙、西沙、南沙的控制權。

抗戰結束後,侵佔西沙、南沙羣島的日軍撤退到海南榆林港向中國軍隊投降。國民政府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協定》,繼收復臺灣之後,立即組織以海軍爲主的力量,協助廣東省政府,南下收復西沙與南沙羣島。法國殖民當局回到東南亞後,依舊不改其錯誤主張。中華民國政府雖提出抗議,並決定與法方進行談判,但法國自動放棄談判。

中國海軍進駐西沙、南沙羣島的籌備工作,由海軍總司令部第二署海事處承辦。海軍總部調驅潛艦永興號、坦克登陸艦中建號和護航驅逐艦太平號、坦克登陸艦中業號等四艦分別組成進駐西沙、南沙羣島艦隊。4艘軍艦由林遵、姚汝鈺率領前往西沙、南沙進駐接收,內政及陸海空各部代表隨往視察。

4艦於1946年11月8日駛抵榆林港補給,並與榆林和三亞海軍部門商議無線電聯絡計劃。林遵對參謀戴熙愉的航海才能非常賞識,就指示他與太平艦副艦長何炳才、參謀林煥章密切合作,共同研究擬訂航行計劃。經過半個月研究、設計和準備,制訂了全部航行計劃、途中艦隊聯繫及指揮信號等。在榆林港期間,林遵等還向當地的老漁民瞭解南沙和西沙羣島的情況,在那裏添置一批適應珊瑚礁區航行的漁用木船,還僱用約40名熟悉各島情況的漁民組成運輸民工隊。

幾經研究決定,由林遵偕林煥章率太平、中業兩艦進駐南沙羣島。張君然隨姚汝鈺率永興、中建兩艦進駐西沙羣島。4艦在11月中旬和下旬曾兩次駛出榆林港,卻遭遇狂風巨浪,中業、中建兩艘大型登陸艦橫搖至30度,全艦隊只得返航榆林港待晴。

收復西沙

11月23日,永興、中建二艦趁風浪稍減的間隙先行出航,於11月24日凌晨抵達進駐目標西沙的主島“貓島”,在礁環外拋錨。

時任國民黨海軍司令部海事處上尉參謀張君然從“永興”號驅逐艦上先率戰鬥小組乘艇登陸搜索,發現島上未見一人,原有建築都已破壞殆盡。隨即按原定部署組織人員登陸,搶運物資,搭建營房,構築工事,修建炮位。這時海上仍有7級大風,使各項工作遇到困難,但經過五晝夜苦鬥,進駐工作便大體完成。待駐島生活設施安排就緒,電臺已經架通,考察任務也已完畢後,11月29日上午艦隊又派出儀仗隊,隨同中央各部會代表及廣東省接收專員和駐島人員,爲收復西沙羣島紀念碑揭幕,並鳴炮升旗。紀念碑系水泥所制,正面刻“海軍收復西沙羣島紀念碑”及“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立”,背面刻有“衛我南疆”四個大字。後來,張君然任海軍西沙羣島管理處主任,又重豎“海軍收復西沙羣島紀念碑”旁署“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張君然立”,背面刻“南海屏藩”四個大字。

至此收復西沙羣島的任務初步告成,國民政府以永興艦名字將貓島命名爲永興島。11月29日,一行暫時告別永興島,到西沙的西部永樂羣島考察,並越過琛航島和廣金島,察看了珊瑚島,見島上仍有法國和日本侵佔時期殘留的房屋,當即將此情況電告海軍總司令部。艦隊於11月30日下午勝利返抵榆林港。

收復南沙

12月9日8時,林遵率領艦隊由榆林港出航,向南沙羣島主島黃山馬礁駛去。12月12日上午,艦隊發現已進入1000米左右的較淺水域,距珊瑚區不遠。於是林遵派水兵上桅頂加強瞭望,搜索變淺的水色,並減低航速,開動回聲測深儀,不斷記錄水深讀數,隨時注意其變化。

10時左右,正前方地平線上出現一條短黑線,以後逐漸見到岸形。雷達熒光屏上顯示出一粒光點,與天文觀測的經緯度、水深和海圖上標繪的圖像校對,斷定這是黃山馬礁無疑。當艦隻航經一塊珊瑚平臺時,將船速減至極慢,改以該島岸線的方位測定船位,並用雷達測得距離和水深。11時,各艦在該島的西南岸外拋錨後,何炳才帶水兵和海軍陸戰隊各一班放下汽艇和救生划艇開始登陸。

何炳纔等前進至距岸約50米處,由於水太淺,他們只好離艇涉水登陸。一行先進入近岸邊的堡壘搜索,未發現任何人員,於是在其頂部升掛國旗。再向北進入兩座混凝土房子搜索,只發現了日軍留下的破爛。何炳才帶領士兵把日軍豎的石碑推倒,接着負責材料、機械、儀器和修建的工人等陸續上岸。

當天,爲了紀念太平艦接收該島,即以“太平”爲該島命名。海軍官兵在島上豎立一個高約一米的水泥鋼筋碑,碑身爲方錐形,正面碑文爲“南沙羣島太平島”,背面刻“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立”,碑左側刻“太平艦到此”,右側刻“中業艦到此”。接收儀式在碑側舉行,國民政府廣東省政府專員麥蘊瑜主持。被法、日先後侵佔的南沙羣島,從此回到祖國懷抱。

經調查,當時島上水井1口,水井的水質經過化驗仍可供飲用,官兵立即裝上手搖水泵。當時留下的人員有海軍陸戰隊一個排以及氣象員、無線電員、修理人員、醫務人員等共約60餘人,還留下一批武器彈藥、醫療器械和藥物、生活用具(包括捕魚網具、釣具等)和足夠半年用的燃料和糧食。

12月25日,太平艦等返回廣州港白鵝潭錨地,受到廣東軍政當局和羣衆的熱烈歡迎,國民政府南京海軍總司令部立即傳電嘉獎。林遵隨後舉行記者招待會,各報爭相向全國和世界報道我國收復西沙、南沙羣島的新聞。此後,進駐艦隊留廣州,由姚汝鈺負責就近處理兩羣島事宜。

作者:王俊彥 來源:人民政協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