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艺会自有艺术资料专题奉献之:多家博物馆金银铜丝缕玉衣们

解放以来,汉墓中所发现的玉衣已在十件以上,其中河北省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二件、定县西汉中山孝王刘兴的一件、江苏省徐州东汉楚王刘戊(一说为第二代楚王刘郢客)的一件、 安徽省亳州东汉末年曹操的宗族曹腾(曹操祖父)的一件,共5件,已经完全复原。以满城汉墓的二件为例,刘胜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 片,金丝重1100克,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 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惊人的。

死者身份地位不同,玉衣所用缕属也不一样。已出土的玉衣资料显示,西汉诸侯王、列侯的玉衣多数是金缕,也有使用银缕、鎏金铜缕、铜缕和丝缕的。西汉玉衣的缕属主要是取决于使用者的经济实力,并不完全由政治地位决定。

东汉时期,对玉衣的使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后汉书·礼仪志》:“大丧……黄绵、缇缯、金缕玉柙如故事。” “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皆令赠印玺,玉柙银缕;大贵人、长公主铜缕。”从考古发掘出土的玉衣看,东汉时期的诸侯王、列侯没有使用金缕玉衣的,都是用银缕、铜缕或鎏金铜缕,与《后汉书·礼仪志》的记载相一致。

两汉时期,皇帝、诸侯王、列侯与其后同制,在玉衣的缕属上男女平等。金缕玉衣象征着帝王贵族身份,有非常严格的工艺要求,到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从此玉衣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

银缕玉衣在我国仅发现一件,1970年出土于徐州市东汉彭城王刘恭后裔的墓中。玉衣全长1.70米,玉片2600余块,银丝约800克,形状与金缕玉衣相似,现藏南京博物院。

虽然死亡是人生的一种自然归宿,但是古人认为“灵魂不灭”,并相信玉有特殊的功效。汉代皇室贵族迷信玉能养精,使用“金缕玉衣”作为殓服,玉塞九窍,可使精气长存。

临沂市博物馆藏品

银缕玉衣之:南京博物院土山汉墓藏品

银缕玉衣1969年出土于徐州土山一号汉墓,从墓葬结构看,该墓采用黄肠石结构建筑,是汉代帝王或诸侯王葬制形式。说明墓主必属诸侯王等级;黄肠石上有刻铭:“官十四年省”文字。

银缕玉衣全长170厘米,玉衣分头罩、脸盖、前胸、后背、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拇指、左右裤筒、左右鞋子共十四个部件。它的每一个部件都是彼此分离的个体,每个部件的周缘都有丝织物缀边,以使每个部件加固定型,便于组合。

整件玉衣共用玉2600余片,编缀玉衣的银丝重约800克。玉衣的头部有眼盖、鼻塞、耳塞和口含,下腹部有罩生殖器用的小盒和肛门塞。玉衣头部由头罩和脸盖组成。两眼呈橄榄形、下腭呈半月形。鼻子是用15片小条梯形玉片和一片半圆形玉片组成,以显示人脸逼真形象;手套与拇指套左右手皆作四指握拳状,而左右手的拇指套长度不一,一长8.5厘米,一长8厘米;鞋的部分则作圆头平底高帮鞋状,明显分左右脚。

全国出土文物中,超过2000片玉片的玉衣不超过8件,而南博的这件为第一件修复完整的。

图片均为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