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集团于4月22日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三)》特种邮票。与此同时,中国集邮总公司推出系列精美的红楼梦主题邮品,其中包括首日封、PZ邮折、《红袖情长》、《书香红楼》、《红楼赋》等二十余种邮品。本次邮品,以传统文化为“里”,更以传统工艺为“媒”,不仅展现了如雕版印刷、浮雕等传统工艺,更有名家鼎力加盟,如邮票设计者萧玉田、戴敦邦、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人李江民等,旨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向消费者展现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三)》邮票邮品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工艺背后凝结的精益求精、专注敬业的匠人精神。

“画中有故事”的工笔大师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三)》特种邮票在设计上延续了《红楼梦(二)》的设计风格,由蜚声中外的工笔画大师、国家一级美术师萧玉田先生担纲设计,四枚邮票重点描绘了《红楼梦》中四十一回至四十四回“妙玉奉茶”、“惜春作画”、“平儿理妆”以及“夜探潇湘”这四个经典场景,小型张着重描绘第三十七回中讲述的雅结海棠社故事,方寸间演绎红楼儿女的嬉笑嗔怒和爱恨情长。

萧玉田先生在《梦境红楼》纪录片中提到,“《红楼梦》著作影响力巨大,读者广泛,如何让《红楼梦》邮票的设计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两年倏忽而过,第二组红楼梦主题邮票面世的两年里,萧玉田老师工笔重彩的画面、细腻的人物刻画不仅得到了世人认可,方寸之间呈现出的一颦一笑更是成为经典。

定睛《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三)》邮票画面,场景中邮票细节丰富、构图饱满、色彩古朴写实,人物体态细致入微,让红楼梦经典场景以及人物面貌跃然眼前。如贾宝玉雨夜披蓑戴笠,探潇湘馆时,黛玉的娇羞神态一览无余,仿佛隔着画面还能听到“渔翁”、“渔婆”的对话。一笔一划勾勒出的人物表情、动作、服饰以及画中场景、摆放器件,细细考究后,皆可品味其背后掌故。

在本次《红楼梦》主题邮品中,萧玉田先生不仅设计了一套两枚的首日封、小型张首日封画面,还为《诗心品红 画境寻梦》邮册题写标题,并提供了多幅绘画在邮品设计中。翻开邮册,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红楼梦中事,均是对萧玉田先生昔日红楼梦书画进行的故事延展,工笔描神,一个个红楼梦中人物似静还动,一觞一咏间,幽情尽显,极具欣赏价值。

不仅如此,中国集邮总公司本次特推出《红袖情长》邮册,围绕新邮中表现的五个场景逐一展开,其中还特别选用邮票设计者萧玉田先生创作的线描手稿,记录新邮诞生的过程,极具纪念意义。

“纸上宝石”还原古味红楼梦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三)》特种邮票及系列邮品发行时间恰逢世界读书日前一天。读书,是知识的洗礼,更是一场智慧启迪的仪式,中国集邮总公司特推出《书香红楼》邮品,除丰富的邮票外更添惊喜——根据邮票故事创新地增加了被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的一套五枚藏书票。

本次《书香红楼》中的藏书票由中国著名雕版印刷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人李江民先生亲自操刀制版,摒弃现代的机器印刷工序,采用了传统的雕版印刻手法,古色古香地还原了五个《红楼梦》中的经典场景。且此次一套五枚的藏书票风格色彩一致,精致的画面以及统一的设计更是增加了收藏和观赏价值。

在本次邮品中,藏书票既得到了工艺水准上的保证,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艺术化呈现。用李江民先生自己的话说:“出自纯手工的雕版印刷产品色彩饱和、线条圆润,是凝聚了时间和心血的作品,是历史的见证。与机器做的相比,它是美的,有‘灵魂’并值得珍藏。”

除了纸质邮品,中国集邮总公司还推出了《红楼赋》银章珍藏册,限量发行“双玉读曲”10g彩色银章一枚。

此枚银章由曾发行 “黛玉葬花”大铜章、红楼梦十二金钗迎春、探春纪念章等产品的上海造币有限公司倾力打造。上海造币有限公司建于1920年,历史悠久,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此次再打造“双玉读曲”彩色银章产品,可谓与“红楼梦”主题有着深厚缘分。

不仅如此,“双玉读曲”彩色银章还有三位名家光环加持。银章画面授权于工笔画大师萧玉田先生和袁翔先生的《双玉读曲》画作,制作则由上海造币有限公司知名设计师陈彦文先生设计。

“双玉读曲”彩色银章正面采用了彩印技术,通过饱满鲜活的色彩立体地将画中人物呈现出来;背面运用了浮雕手法,配以镜面、喷砂等工艺。考虑到银章的收藏价值,银章的表面还采用了纳米镀膜技术,既防止了银章氧化,又给银章增添了独特亮丽的表面光泽。

北京晨报记者 陈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