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國防科技工業局8月15日首次公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月球車的外形,並啓動月球車全球徵名活動。目前,“嫦娥四號”任務進展順利,即將前往發射場進入發射準備階段。當晚《新聞聯播》對此進行了廣而告之。

嫦娥”奔月十一年 中國人的探月之夢前赴後繼

一經聽聞 網友們又“嗨”了

2013年,我國曾在“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上搭載過“玉兔號”月球車,“玉兔號”這個名字就是通過長達兩個月的徵名,從近20萬個名字中選定的。當年,網友們就“嗨”翻了,紛紛用各種奇思妙想“裝點”這位“使者”:“盤古開月號”“好奇號”“天蓬元帥號”“后羿號”……

五年後的今天,又見徵名帖,各路熱心網友再度聚首。據稱,此次徵名將通過網絡提交和紙質投遞等方式進行徵集,最終確定“嫦娥四號”月球車的名稱。

嫦娥”奔月十一年 中國人的探月之夢前赴後繼

首次月揹着陸 或有原創性發現

“嫦娥四號”月球車按計劃將於今年12月隨“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一起,執行世界首次月球背面着陸探測任務。它可以在月球表面行駛完成月球探測、考察等複雜工作。而其所搭載的全景相機等國產科學設備和中性原子分析儀等國際合作設備,有望取得針對月球環境和地質構造的原創性發現。

“嫦娥四號”這次公佈的月球車,正是在“玉兔號”的基礎上改進的升級版。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介紹說,探測器在可靠性上下了功夫,特別是在防止月球上的石頭、溝壑、摩擦這方面做了上千次實驗,保證它能夠長期地在月球上運行。

目前,“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研製工作進展順利。用於實現地月通信的“鵲橋”號中繼星自今年5月發射以來,狀態良好,爲任務實施做好了準備。

嫦娥”奔月十一年 中國人的探月之夢前赴後繼

中國人探月之夢 前赴後繼

11年前,“嫦娥一號”豪情遠赴;如今,“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整裝待發……它們承載着中國人的探月之夢,前赴後繼。

事實上,中國探月工程的正式建立和開展由來已久。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計劃,並將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爲“嫦娥一號”。中國探月工程用“嫦娥奔月”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來命名,充滿古典浪漫主義,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中國人“奔月”的決心。

“嫦娥工程”按計劃分爲“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以及“建立月球基地”3個階段。目前已經發射的“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探測器和即將發射的“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探測器,都屬於無人月球探測階段。

2007年10月24日發射的“嫦娥一號”衛星圓滿完成了“繞月”使命;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成功發射,對預選降落區域進行了探測;

2013年發射的“嫦娥三號”實現了月球軟着陸,這是我國航天器首次降落在地球以外的天體。

今年年初,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預測2018年全球科技大事件,“嫦娥四號”任務榜上有名。

尚未發射的“嫦娥五號”任務主要是實現無人自動採樣返回。

“嫦娥一號”是單體,“嫦娥三號”由着陸器和巡視器組成,而“嫦娥五號”則由軌道器、上升器、着陸器和返回器,像葫蘆娃一樣串在一起,共同組成。

嫦娥”奔月十一年 中國人的探月之夢前赴後繼

從一號到三號,從四號到五號……直到未來的無數“號”,探月工程步步爲營,生生不息,已經成爲我國科技自主創新的一面新旗幟,產生了巨大的精神和物質能量,必將成爲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強力推動器。而一代代中國航天人刻苦鑽研、殫精竭慮、無私奉獻、攻堅克難,以前赴後繼地不懈奮鬥,托起了中華民族的“探月夢”“航天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