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刁亦男導演的新片《南方車站的聚會》入圍了戛納主競賽單元,也是唯一一部入圍主競賽的華語電影。除了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還有顧曉剛的處女作《春江水暖》入選影評人週的閉幕影片,邱陽的短片《南方少女》入圍“影評人週”短片競賽單元,馬楠執導的《活着唱着》入圍了導演雙週單元。


第72屆戛納電影節於當地時間25日晚閉幕,韓國影片《寄生蟲》奪得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獎。

戛納電影節閉幕!一同追憶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高光時刻


由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寄生蟲》講述的是無業家庭的人去面試高薪家教發生的意想不到的故事,構思巧妙,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此外,榮獲最佳男演員的是西班牙影片《痛苦與榮耀》的男主演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最佳女演員爲英國影片《小小喬》的女主演艾米麗·比查姆;比利時導演組合讓·皮埃爾·達內和呂克·達內憑藉作品《年輕的阿邁德》獲得最佳導演獎;瑟琳·席安瑪憑藉作品《燃燒女子的肖像》獲得了最佳劇本獎,而評審團大獎則被塞內加爾影片《大西洋》斬獲。

其實,除了這些獲獎影片,近些年來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表現也非常耀眼。今年,刁亦男導演的新片《南方車站的聚會》入圍了戛納主競賽單元,也是唯一一部入圍主競賽的華語電影。

戛納電影節閉幕!一同追憶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高光時刻


關注歐洲三大節的觀衆應該對刁亦男不陌生,他的上一部作品《白日焰火》在當年的柏林電影節上一舉拿下了最高獎項金熊獎和最佳男演員獎,他的處女作《夜車》也入圍了戛納的一種關注單元。

今年不僅是戛納的大年,也是華語電影擁有姓名的一年。除了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還有顧曉剛的處女作《春江水暖》入選影評人週的閉幕影片,邱陽的短片《南方少女》入圍“影評人週”短片競賽單元,馬楠執導的《活着唱着》入圍了導演雙週單元……

戛納電影節閉幕!一同追憶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高光時刻

短片《南方少女》海報▲


實際上,華語電影一直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上的征程從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回顧下,那些年我們能在歐洲三大節上看到的這些華語電影!


賈樟柯《江湖兒女》

(戛納主競賽單元)


賈樟柯導演的《江湖兒女》曾經入圍去年的戛納主競賽單元,而那一屆拿到金棕櫚的則是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

戛納電影節閉幕!一同追憶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高光時刻


實際上賈樟柯一直以來就是華語電影在世界影壇上的代表人物,不僅一直是《電影手冊》推崇的華語導演,曾執導過《中央車站》的巴西導演沃爾特·塞勒斯還拍過一部關於他的紀錄片《汾陽小子傢伙賈樟柯》。

戛納電影節閉幕!一同追憶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高光時刻

《汾陽小子賈樟柯》海報▲


賈導自然也是歐洲三大節的常客了。

處女作《小武》一舉拿到了釜山電影節的新浪潮獎,緊接着第二部作品——被譽爲“平凡人的史詩”的《站臺》就入圍了威尼斯電影節的主競賽電影。

戛納電影節閉幕!一同追憶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高光時刻


而讓賈樟柯第一次入圍戛納主競賽的電影,則是《任逍遙》。

《三峽好人》讓賈樟柯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拿到了最高獎項金獅獎,這也是新千年來第一部拿到金獅獎的華語電影。

戛納電影節閉幕!一同追憶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高光時刻


畢贛《地球最後的夜晚》

(戛納一種關注單元)


畢贛是這幾年備受影迷關注的新導演。四年前一部《路邊野餐》橫空出世,並拿到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

戛納電影節閉幕!一同追憶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高光時刻


《路邊野餐》讓很多影迷都注意到了這位以前只拍過一部短片的青年導演——畢贛。

《路邊野餐》是一部很低成本的電影,電影的男主角就是導演的叔父,但其關於夢境與時間的表述還是讓很多影迷都注意到了這位以前只拍過一部短片的青年導演——畢贛。

在《路邊野餐》一鳴驚人之後,導演的第二部作品《地球最後的夜晚》備受期待,更是入選了《電影手冊》2018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影片。

戛納電影節閉幕!一同追憶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高光時刻


而《地球最後的夜晚》也是不負衆望,入圍了戛納的一種關注單元。

戛納電影節閉幕!一同追憶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高光時刻


徐克《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威尼斯主競賽單元)


徐克一直都是《電影手冊》推崇的作者導演,徐克也是他們最關注的華語導演之一,他的《順流逆流》還曾入選過手冊的年度十佳。

戛納電影節閉幕!一同追憶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高光時刻

《順流逆流》劇照▲


早在90年代的時候,手冊的影評人就曾這樣評價過徐克:“徐克的工作具有先鋒精神,對他來說,沒有什麼不能放在一起。令人震驚的活力滲透他導演或製作的每一部影片中,很難用一種風格來定義。”

戛納電影節閉幕!一同追憶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高光時刻


徐克導演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是狄仁傑宇宙的開篇,也曾經入圍過威尼斯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

戛納電影節閉幕!一同追憶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高光時刻


當年手冊的影評人也曾對《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給出極高的評價,在《聖火》一文中,稱讚說“徐克對技巧和名望應對自如,對於過去傑出的藝術成就,他從未有過自滿的痕跡。”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是一個愛情故事,是一部動作片,又是一個神話電影和一個策略寓言,也是根深蒂固的精神作品,因爲寬厚不計回報則始終奇幻、敏銳且飽有生機。”

戛納電影節閉幕!一同追憶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高光時刻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現場工作照▲


文晏《嘉年華》

(威尼斯主競賽)


說起來,文晏還和今年入圍戛納主競賽的《南方車站的聚會》有些淵源,她是刁亦男前作《白日焰火》的製片人。

戛納電影節閉幕!一同追憶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高光時刻

圖左至右分別爲:《白日焰火》導演刁亦男、製片人文晏、以及男主角廖凡▲


實際上,刁亦男早前那部入圍戛納一種關注單元的處女作《夜車》,製片人也是文晏。

除了製片人,文晏還有一個身份是導演。她的處女長片作品《水印街》拿到了威尼斯電影節新銳導演獎的提名。

戛納電影節閉幕!一同追憶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高光時刻

《水印街》劇照▲


大家應該更熟悉的是她的《嘉年華》。

《嘉年華》入圍過威尼斯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也拿到了當年金馬獎的最佳導演獎。

戛納電影節閉幕!一同追憶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高光時刻


管虎《鬥牛》

(威尼斯地平線單元)


儘管同爲第六代導演,但是和賈樟柯、王小帥這些藝術電影導演不同的是,管虎走的是類型片的道路。

從初露鋒芒的《鬥牛》開始,管虎就展現了其對於類型片的高掌控力。電影中對於象徵符號的運用、精巧的敘事方式、張弛有度的敘事節奏,都成了管虎電影的標誌。

戛納電影節閉幕!一同追憶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高光時刻

《鬥牛》劇照▲


而《鬥牛》在當年也入圍了威尼斯電影節的地平線單元,並提名了七項金馬獎,其中管虎拿到了最佳改編劇本獎,而男主角黃渤也成爲了當年的金馬影帝。

戛納電影節閉幕!一同追憶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高光時刻


管虎幾乎從來都不失手,無論是後來的《殺生》、《廚子、戲子、痞子》還是《老炮兒》,都是質量上佳的商業類型片。

而今年管虎導演也帶了新作——戰爭史詩電影《八佰》,電影講述的是淞滬會戰末期那場守護四行倉庫的故事。在2019年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八佰》也登上了戛納場刊的封面,向世界影人輸送着我們中國的歷史文化,傳遞着我們中華兒女的血性精神。

戛納電影節閉幕!一同追憶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高光時刻


海報中形單影隻的皮影形象,在局勢緊張的1937年中國地圖下,更加凸顯悲涼孤勇之感。皮影人物單騎揮槍,讓人聯想到三國時單槍匹馬七進七出的趙子龍,深入敵人腹地,憑一己之力救主護國。而影片所講的故事中,壯士們面對即將淪陷的上海,團結如一人,孤軍奮戰,拼死守護最後的陣地。

戛納電影節閉幕!一同追憶華語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高光時刻

戛納電影節場刊封面▲


這樣的精神和故事使《八佰》成爲戛納電影節熱議影片之一,一些外國媒體稱其爲“中國的敦刻爾克”,而相比於敦刻爾克這場“偉大的撤退”,四行倉庫保衛戰則是大部隊後撤時的一場斷後之戰,明知必敗,“八百壯士”仍義無反顧的死守陣地,忠肝義膽令人震撼,泱泱中華五千年來,從來不缺少血性英勇之士。

作爲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影片,《八佰》可以說是備受期待了,相信管虎導演不會讓我們失望。

文章資料及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