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運行態勢——全球互聯網行業蓬勃發展,資本市場持續活躍

截至2018年Q2,全球範圍內監測到的以互聯網服務爲主營業務的企業已超過6萬家,其中絕大多數企業是非上市企業,公開上市的企業僅佔1.44%。分國家統計,美國的上市企業最多,約佔全球上市企業總數的26%;中國和日本的企業數量分列第二、三位,在全球中佔比分別爲17.5%和15.8%。收入規模方面,2018Q1上市企業營收的同比增長約爲17%,營業利潤率較2017年同期上升1.5%。

監測到的互聯網服務型企業覆蓋互聯網基礎設施服務、基礎技術提供、消費者服務、企業應用、電商和行業應用等六大領域。消費者服務、行業應用和電商領域的上市企業數量最多,佔比分別爲23.3%、 22.4%和21.6%。企業收入規模上,電商和消費者服務領域遙遙領先。消費者服務領域包括搜索、信息門戶、電郵、社交、遊戲和娛樂等方面,以廣告爲主要收入來源的搜索類企業的營業利潤最高,社交類和遊戲類企業分列第二、三位,以視頻和音樂等內容爲主營的企業總體盈利情況不佳,多數企業未擺脫虧損局面,尚處於盈利模式的探索階段。

資本市場持續活躍,在互聯網領域的資金注入繼續加大。2018上半年全球投融資金額同比增長28.4%,平均單筆交易規模同比增長19%,交易規模中值從2017年上半年677萬美元升至1150萬美元,同比增長69.9%。值得注意的是,種子輪/天使輪的交易量佔比與2016年、2017年各季度相比總體下降5%,顯示出全球範圍內投資者對創業初期概念孵化持越來越謹慎態度。

企業動態——美中兩大超級市場格局鼎立,巨頭企業盈利進一步提升,併購投資頻繁使得市場集中度進一步上升

美、中“兩極”格局持續,上市企業整體規模遙遙領先於其他各國,2017年美國和中國平均每家企業營收分別達到28.2億美元和16.6億美元。根據2018年4月CB Insights發佈的數據,全球以互聯網服務爲主營的獨角獸企業達到161家,美國和中國的企業數量分別達到80家和47家。滴滴出行、美團-點評和今日頭條等5家中國企業躋身互聯網服務獨角獸企業估值排行榜前十位;美國企業在TOP10榜單中佔據4席,其中Uber憑藉680億美元估值,蟬聯榜首。

至2018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騰訊和Facebook的收入同比增速一直處於45%以上的高位水平;Amazon的營收增速自2017年下半年起迅猛提升,2018Q1同比增長42.9%;Alphabet收入增速一直穩定保持在24%左右; 得益於信息流廣告表現搶眼,百度收入增長在2017年下半年強力復甦,Q1同比增長23.8%。2018Q1除阿里巴巴受新業務佈局(包括投資萬達院線和居然之家)影響外,其餘五家巨頭企業的淨利潤率均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其中百度和Amazon的淨利潤同比增長達到213.3%和125%,Alphabet、Facebook和騰訊的淨利潤同比增長也超過60%。

2018上半年,互聯網巨頭通過“買買買”進行市場卡位和業務領域佈局的場景屢見不鮮。根據CB Insights數據,上半年互聯網六大巨頭共進行了17次併購,114次戰略投資。其中,騰訊和阿里巴巴表現最爲活躍,併購和投資交易分別達到75次和30次,覆蓋商業房地產投資、文娛、物流運輸、視頻、教育等各個生活領域。Amazon和阿里巴巴頻頻出手,先手收購或投資了Capital Float、Airbuy、Lazada、Daraz等國外本土企業,積極拓展國際業務版圖,在印度、新加坡、土耳其等區域展開激烈角逐。Google沿襲技術路線,投資交易主要圍繞着商業智能、分析和績效管理,兒童教育和保育服務、社交、科學和工程等方面。6月,谷歌向京東投資5.5億美元,雙方將通過戰略合作共同開發新零售解決方案,“強強聯合”以應對來自阿里巴巴和Amazon的競爭壓力。Facebook在上半年表現較爲低調,僅在1月初併購了移動網絡安全企業Confirm.io。

業務趨勢——消費級市場從“流量經濟”轉向“注意力經濟”, 行業/企業服務市場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2018上半年視頻領域的競爭白熱化。隨着人口紅利消退,線上流量被巨頭把持和分割,流量紅利觸頂。內容憑藉着粘性、分享性,已經成爲傳統巨頭和領域新貴爭奪和把控的對象。國外市場硝煙瀰漫,Facebook、Amazon和谷歌通過大數據+AI技術積極搶奪用戶注意力價值的“暗戰”早已打響;國內市場,“頭騰大戰”競爭的背後體現了短視頻市場對用戶注意力的激烈爭奪。半年之中,除了傳統巨頭紛紛投入資金和資源加持短視頻、微視頻產品之外,“梨視頻”“小咖秀”“秒拍”等產品也先後獲得高額融資,預計下半年短視頻風口下的“長尾市場”之爭將愈演愈烈。與此同時,長視頻領域正逐漸經歷着從“免費服務”到 “差異化付費服務”的轉變過程。隨着消費升級,內容產品多樣化需求上升,內容付費成爲一項新興重要盈利點。從2017年開始,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等網站的盈利模式開始向付費用戶發展,而用戶爲了更多精品內容逐漸接受、認可會員付費的商業模式。會員機制提升了用戶與網站的粘性,促使各大視頻網站更加關注產品的內容質量,推動自制內容和高含金量IP作品的發展。

互聯網巨頭們通過一系列模式創新和併購整合,建立了龐大的生態體系,佈局了從傳統搜索、社交、遊戲、電子商務到O2O、P2P等衆多新興領域,消費級市場中利基空間日益縮小。反觀行業/企業服務市場,發展環境日趨成熟,具備廣闊發展前景。截至2018Q1,全球監測到的互聯網服務上市企業中,行業/企業服務類企業數量佔比約爲38.9%。行業應用方面,當前互聯網在行業中滲透主要集中在商貿、金融、物流、廣告等服務業,與一產、二產深度融合的服務企業極少,產業壁壘尚待突破。企業服務領域,根據CNNIC調查統計,當前國內企業數字化、數據化意識提升,市場環境日漸成熟。隨着釘釘、微信企業服務等產品進入大衆視野,國內企業服務市場已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在雲服務、辦公服務、客戶關係管理、人才招聘、財務法務等領域湧現諸多早期入局者。與美國相比,我國行業/企業服務市場存在更大的發展空間,截至2018Q1,國內上市企業中行業/企業服務類約佔20.9%,而美國的佔比約爲47.8%。區別於消費級服務,行業/企業服務將涵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整個生命週期,重構企業內部的組織架構,生產、經營、融資模式以及企業與外部的協同交互。隨着產品革新與商業模式改變,大量新的商機也將隨之產生,行業/企業服務市場必將成爲未來互聯網行業發展的新藍海。

聯繫人

王義,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研究中心數據分析師,北京郵電大學工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有互聯網行業發展、移動通信技術及應用、數據分析處理及可視化等。

聯繫方式:[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