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级索村史馆内鞭炮齐鸣,馆长焦传海、副馆长闫德成、龙敦科以及村里的两委干部、知名人士笑逐颜开,为村文史馆又添“镇馆之宝”——梅花碑而拍手称快!重见天日的梅花碑不仅露出了她久违的真容,更受到了披红戴花、赑屃保驾、汉画石相伴、众人景仰的尊贵礼遇!

残碑复原并树立,左边为汉画石,下方为赑屃

焦传海(右)、郑立全(左)出资建设村文史馆

村两委干部与村史馆创始人合影

残碑

说起梅花碑,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在级索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整座碑石材细腻,做工精巧,通身梅花打底,诗情并茂,篆、真、草、隶四种字体刻于其上,立置于级索东门外颜家林靠近路旁(今级索卫生院东10米处),这里曾是滕县通往沛县的交通大道。梅花碑受人景仰的背后盛传着一段佳话:

明末清初,沛县著名的抗清志士和遗民诗人阎尔梅,他心向朱明王朝,拒与清廷合作,变卖沛县老家田产组建义军,联络抗清志士,从事抗清活动。清顺治年间,他胞弟、侄子受株连被拘捕,家人得知也自缢而死,官府又下令缉拿明朝官吏遗民。阎尔梅开始奔走于运河、微山湖两岸,在滕西一带依旧四处游说,矢志不渝反清复明。其间结识了和自己一样同为抗清忠义之士级索村颜家胡同人——颜存诚。颜存诚,字闲之,生于1608年(明万历三十六年),卒于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颜闲之出身世家门第,少时读书聪敏,十八岁选补滕县邑庠生,伯父颜守耕是明代举人,陕西平凉府推官。1622年(明天启二年),白莲教攻打滕县兵临级索,父亲颜守一反抗在阳温遇难。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军攻占滕县城,颜闲之的胞弟颜存质、伯弟颜有度、颜有仪等10人守城殉难。他把未满七岁的遗孤颜方璘、颜方琦招至家中,教授养育读书,婚娶后才离开闲之。清兵攻城南下时,颜闲之的胞姐颜氏母女死在大颜(今名大彦),他与姐夫孙发祥分别招募乡勇,联合治安保卫家乡。阎、颜二人一直志同道合,同命相连,终日对酌畅饮,时而酩酊大醉。清康熙年间,阎尔梅再次来级索访友,故旧颜闲之盛情接待了这位久别的友人。时值隆冬季节,堂前寒梅绽开。阎尔梅借物抒情,题诗《赠颜闲之》:

雪后园林草木贫,

梅花留得一枝春。

逢君细话开元事,

三十年来一故人。

阎尔梅去世两年,颜闲之相继辞世,儿子颜方玮已家境败落,惟有阎尔梅诗稿尤存,此后颜家续族谱时此诗便载入《古滕颜氏族谱·艺林》得以传世,但未被《滕县志》收录(碑文中体现)。为铭记历史、昭示后人,记下阎、颜二人的传奇故事和战斗友谊,民国初年颜氏族人又请滕县北门里著名的书法家黄以元书写赠诗。黄以元,字馥堂(1871-1944),滕县城关人。清末贡生,幼年家贫,父母勉强供他上私塾。成年后,种过地,卖过面。在担负家庭生活重担的同时,刻苦学习,攻习书法。20岁开始教私塾,后被新民学校(前身为华北神学院)聘为教师。黄以元在执教40多年里,勤奋地练习书法,系统地临习篆、隶、楷、草,他最喜柳体,对柳公权琅琊碑帖刻意临摹,年复一年,从不怠慢。他融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当时有"滕县第一支笔"的美誉,他为亲友、乡里写的条幅、对联、碑文遍及鲁南。黄以元同为英雄大义之人,抗日战争时期同沙印才、张守谦先生并称为“滕县抗日三老”。黄以元的儿子对书法亦有建树,面对颜家族人的请托,黄以元父子颀然应允,儿子篆书碑额,父亲用真、草、隶书撰碑文,四体(真草隶篆)梅花诗碑便横空出世,浑然天成。由于梅花碑(阎、颜、黄)三位关联人物均为有才有义、忧国忧民、饮誉一方的仁人志士,民国年间梅花碑树立后便成为昭示后人、远近闻名的人文景观。

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上世纪60年代文革之初,“破四旧”时梅花碑被拉倒遗弃,后被用于修桥修路断为两截,再后被级索村委会收藏于院内,级索旧村拆迁改造时便下落不明……

盛世修史,懿年篡志。2017年,级索籍滕州市国税局退休干部焦传海、退休老教师闫德成、龙敦科等人

倡导建设村文史馆,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流失的梅花碑,便四处寻找梅花碑的下落,意在留下这段“级索记忆”。后经诸多群众查找才寻得梅花碑,好在已被有心人收藏。遗珍失而复得,让焦传海欣喜不已,他自付

3000元运费才将梅花残碑运回村文史馆。正如黄以元亲笔书写的碑文所言“夫名贤题咏,有关风化,邑之光也,邑志未为登,弃琰如也,刻于石树于道侧以备将来修志采风……”现在我们无不为黄老先生的远见卓识而赞叹!

岁月就好象给梅花碑开了一段玩笑,她轻轻撞了梅花碑一下腰。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技术手段让残碑断碣复原,并立于村文史馆院内,供广大游人和爱好者前来鉴赏。真可谓因应了诗中的话:“逢君细话开元事,三十年来一故人”。梅花碑这次“闪腰”经历,虽然比三十年还长,但她仍然唯美归来,灼灼其华,含香如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