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述一國國際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及調整措施?

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結構性失衡

因爲一國國內生產結構及相應要素配置未能及時調整或更新換代,導致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化,引起本國國際收支不平衡。

(二)週期性失衡

跟經濟週期有關,一種因經濟發展的變化而使一國的總需求、進出口貿易和收入受到影響而引發的國際收支失衡情況。

(三)收入性失衡

一國國民收入發生變化而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一定時期一國國民收入多,意味着進口消費或其他方面的國際支付會增加,國際收支可能會出現逆差。

(四)幣性失衡

因一國幣值發生變動而引發的國際收支不平衡。當一國物價普遍上升或通脹嚴重時,產品出口成本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下降,在其他條件不便、變的情況下,出口減少,與此同時,進口成本降低,進口增加,國際收支發生逆差。反之,就會出現順差。

(五)政策性失衡

一國推出重要的經濟政策或實施重大改革而引發的國際收支不平衡。

調節國際收支的手段主要有:

財政政策採取擴大或縮減財政支出和調整稅率的方式來調節國際收支的順差或逆差。當國際收支大量順差、國際儲備較多時,採取增加財政預算、擴大財政支出、降低稅率、刺激投資等手段,可以提高消費水平,促使物價上漲,增加國內需求和進口,減少順差。當國際收支大量逆差時,則可採取削減財政預算、壓縮財政支出、增加稅收、緊縮通貨等措施,迫使國內物價下降,增加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能力,減少逆差。

金融政策採取利率調整、匯率調整和外匯管制等政策來調節一國的國際收支:①利率調整。提高或降低銀行存款利率和再貼現率,可以吸引或限制短期資本的流入,調節國際收支失衡。當國際收支出現大量順差時,可以降低利率,促使資本外流和擴大投資規模,使順差縮小。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可以提高利率,吸引外資流入,控制投資規模,使逆差縮小。但是,提高利率會使本幣匯率上升,容易影響國內投資,抑制商品出口,從而發生貿易收支逆差或使逆差擴大,從根本上影響國際收支的改善。因此,只有在幣值嚴重不穩,國內經濟和金融狀況不斷惡化時才採取調整利率的措施。②匯率調整。通過貨幣法定升值或貶值,提高或降低本幣的匯率,可以改善國際收支。貨幣升值後,本國商品的國際市場價格就會相應提高,進口商品的國內價格就會下降,在客觀上起到鼓勵進口、抑制出口的作用,從而使順差減少;相反,貨幣貶值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逆差。但運用匯率手段調節國際收支失衡,往往會遭到其他國家的抵制。③外匯管制,指一國政府機構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干預外匯的自由買賣或採取差別匯率。當一國國際收支逆差擴大、外匯入不敷出時,制定嚴格的外匯管制條例,對外匯買賣、外匯的收入和支出實行嚴格管制,控制外匯的支出和使用,防止資本外逃,可以達到改善國際收支的效果。

貿易管制政策貿易管制政策的着眼點是“獎出限入”。在獎出方面,主要是實行出口信貸、出口信貸國家擔保制和出口補貼。出口信貸是由進出口銀行爲擴大出口向本國出口商或他國進口商提供的貸款。出口信貸國家擔保制是由國家行政當局對本國出口商向外國進口商提供的買方信貸提供擔保,一旦進口商拒付貨款或無力償還貸款而使本國出口商受到損失時,由國家負責補償損失。出口補貼是國家行政當局爲提高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對本國出口商提供現金補貼或稅收方面的優惠。在限入方面,主要是實行關稅壁壘、進口配額制和進口許可證制。關稅壁壘是指貿易進口國爲限制或阻止某種商品的輸入而對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的措施。進口配額制即貿易進口國爲限制進口而對某些商品的進口規定最高的數量或金額。進口許可證制度是貿易進口國爲限制進口而對某些商品實行進口控制的手段。它規定,某種商品只有在領取許可證時才能獲得進口所需的外匯。

國際借貸 通過國際金融市場、國際金融機構籌資或政府間貸款,可以獲取資金彌補國際收支逆差。但在國際收支嚴重不平衡的情況下,獲得國際貸款的條件往往很苛刻,勢必增加還本付息的負擔,使今後的國際收支更加惡化。因此,國際借貸只能作爲調節國際收支失衡的權宜之計。

2. 開放經濟在運行中的自動平衡機制有哪些?

1、運用貨幣政策   運用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調整貼現率使利率發生變動 , 引起本國幣值發生變動和刺激國際資本流動 , 以引起外匯供求狀況改變 , 進而引起匯率變動。當匯率上升,有超過匯率波動上限趨勢時,該國貨幣當局常常提高貼現率 , 帶動利率總體水平的上升。這一方面使通貨收縮 , 本幣實際幣值提高;另一方面吸引外國資本流入 , 增加本國的外匯收入 , 從而減少國際收支逆差 ,使本幣匯率上升、外幣匯率下降 , 使匯率維持在規定的波動範圍之內。當匯率下跌、低於規定下限時 , 則降低貼現率、帶動利率總體水平的下降 , 使國內貨幣供給增加、本幣對內價值降低、資本外流,本國外匯需求增加, 最終使匯率在規定的幅度內變化。  2、調整外匯黃金儲備   一國爲了滿足其對外政治、經濟往來需要,都必須保有一定數量黃金和外匯儲備,黃金和外匯儲備不僅是國際交往的週轉金,也是維持匯率穩定的後備力量,還是彌補國際收支逆差的手段之一。管理當局經常利用所掌握的黃金和外匯儲備 , 通過參與外匯市場上的交易(買賣外匯)平抑外匯供求關係 ,以維持匯率在規定的上下限內波動。   3、實行外匯管制   一國國際收支狀況異常嚴峻和國際收支長期惡化, 黃金外匯儲備不足 , 無力在外匯市場上大量買賣外匯以進行干預, 則藉助於外匯管制手段 ,如直接限制外匯支出、 甚至直接控制匯率的變動。   4、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款  一國出現暫時國際收支逆差而且有可能導致匯率波動超過規定幅度、同時動用外匯黃金儲備不足以干預外匯市場時 , 就可以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借款。這將減輕或避免爲糾正國際收支不平衡而匆忙對本國貨幣宣佈貶值、或採取緊縮性宏觀政策、或訴諸管制等非常措施給經濟發展帶來消極影響。   5、實行貨幣法定升值或貶值   當國際收支長期存在鉅額順差時 , 一般會導致該國貨幣匯率大幅度上浮 , 超過規定上限,貨幣管理當局應對本國貨幣進行法定升值,但是儘管順差國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容易引起通貨膨脹,可政府能夠採用衝抵政策減少順差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 , 其結果是順差國貨幣法定升值的內在壓力被嚴重削弱。而當國際收支長期存在鉅額逆差、通過上述 1—4 種手段不能使匯率穩定時,貨幣當局就常常實行貨幣法定貶值 ( 以法令明文宣佈降低本國貨幣的含金量 ) , 當貨幣貶值後與其他貨幣之間就形成了新的黃金平價 ,表現爲外匯匯率上升。這樣可以減少由於維持原來匯率而使本國外匯黃金儲備流失 , 還可以提高本國商品出口競爭力, 增加出口收入 , 改善國際收支狀況,也有利於維持新的匯率穩定。例如在 20 世紀60 年代以後 , 日本、聯邦德國等國家經常存在鉅額貿易盈餘, 往往不願及時使其貨幣升值以減少或消除國際收支順差 , 實際上被迫採取匯率干預措施的絕大多數國家都是逆差國。據統計在 1947—1970 年間 , 共發生過 200 多次貨幣法定貶值 , 而貨幣升值僅有5 次。

3.決定影響匯率的基本因素是什麼?當前決定我國人民幣匯率的主要因素是什

麼?

(一)影響匯率變動的經濟因素

1.國際收支狀況

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的綜合反映,它對一國貨幣匯率的變動有着直接的影響.而且,從外匯市場的交易來看,國際商品和勞務的貿易構成外匯交易的基礎,因此它們也決定了匯率的基本走勢.例如自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美元在國際經濟市場上長期處於下降的狀況,而日元正好相反,一直不斷升值,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國長期以來出現國際收支逆差,而日本持續出現鉅額順差.僅以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貿易部分來看,當一國進口增加而產生逆差時,該國對外國貨幣產生額外的需求,這時,在外匯市場就會引起外匯升值,本幣貶值,反之,當一國的經常項目出現順差時,就會引起外國對該國貨幣需求的增加與外匯供給的增長,本幣匯率就會上升.

2.通貨膨脹率的差異

通貨膨脹是影響匯率變動的一個長期,主要而又有規律性的因素.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兩國貨幣之間的比率,從根本上說是根據其所代表的價值量的對比關係來決定的.因此,在一國發生通貨膨脹的情況下,該國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就會減少,其實際購買力也就下降,於是其對外比價也會下跌.當然如果對方國家也發生了通貨膨脹,並且幅度恰好一致,兩者就會相互抵消,兩國貨幣間的名義匯率可以不受影響,然而這種情況畢竟少見,一般來說,兩國通貨膨脹率是不一樣的,通貨膨脹率高的國家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率低的國家貨幣匯率上升.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通貨膨脹對匯率的影響一般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出來,因爲它的影響往往要通過一些經濟機制體現出來:

(1)商品勞務貿易機制

一國發生通貨膨脹,該國出口商品勞務的國內成本提高,必然提高其商品,勞務的國際價格,從而削弱了該國商品,勞務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影響出口和外匯收入.相反,在進口方面,假設匯率不發生變化,通貨膨脹會使進口商品的利潤增加,刺激進口和外匯支出的增加,從而不利於該國經常項目狀況.

(2)國際資本流動渠道

一國發生通貨膨脹,必然使該國實際利息率(即名義利息率減去通貨膨脹率)降低,這樣,用該國貨幣所表示的各種金融資產的實際收益下降,導致各國投資者把資本移向國外,不利於該國的資本項目狀況.

(3)心理預期渠道

一國持續發生通貨膨脹,會影響市場上對匯率走勢的預期心理,繼而有可能產生外匯市場參加者有匯惜售,待價而沽,無匯搶購的現象,進而對外匯匯率產生影響.據估計,通貨膨脹對匯率的影響往往需要經歷半年以上的時間才顯現出來,然而其延續時間卻較長,一般在幾年以上.

3.經濟增長率的差異

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國實際經濟增長率相對別國來說上升較快,涔?袷杖朐黽右步峽?會使該國增加對外國商品和勞務的需求,結果會使該國對外匯的需求相對於其可得到的外匯供給來說趨於增加,導致該國貨幣匯率下跌.不過在這裏注意兩種特殊情形:一是對於出口導向型國家來說,經濟增長是由於出口增加而推動的,那麼經濟較快增長伴隨着出口的高速增長,此時出口增加往往超過進口增加,其匯率不跌反而上升;二是如果國內外投資者把該國經濟增長率較高看成是經濟前景看好,資本收益率提高的反映,那麼就可能擴大對該國的投資,以至抵消經常項目的赤字,這時,該國匯率亦可能不是下跌而是上升.我國就同時存在着這兩種情況,近年來尤其是2003年中國一直面臨着人民幣升值的巨大壓力.

3. 簡述一國匯率制度的選擇需要考慮哪些主要因素?

1.本國經濟的結構性特徵

如果一國是小國,那麼它就較適宜採用固定性較高的匯率制度,因爲這種國家一般與少數幾個大國的貿易依存度較高,匯率的浮動會給它的國際貿易帶來不便;同時,小國經濟內部價格調整的成本較低。相反,如果一國是大國,則一般以實行浮動性較強的匯率制度爲宜,因爲大國的對外貿易多元化,很難選擇一種基準貨幣實施固定匯率;同時,大國經濟內部調整的成本較高,並傾向於追求獨立的經濟政策。

2.特定的政策目的

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之一就是固定匯率有利於控制國內的通貨膨脹。在政府面臨着高通脹問題時,如果採用浮動匯率制往往會產生惡性循環。例如,本國高通脹使本國貨幣不斷貶值,本國貨幣貶值通過成本機制、收入工資機制等因素反過來進一步加劇了本國的通貨膨脹。而在固定匯率制下,政府政策的可信性增強,在此基礎上的宏觀政策調整比較容易收到效果。又如,一國爲防止從外國輸入通貨膨脹而往往選擇浮動匯率政策,因爲浮動匯率制下一國的貨幣政策自主權較強,從而賦予了一國抵禦通貨膨脹於國門之外、同時選擇適合本國的通脹率的權利。可見,政策意圖在匯率制度選擇上也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再例如,出口導向型與進口替代型國家對匯率制度的選擇也是不一樣的。

3.地區性經濟合作情況

一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合作情況也對匯率制度的選擇有着重要影響,例如,當兩國存在非常密切的貿易往來時,兩國間貨幣保持固定匯率比較有利於相互間經濟關係的發展。尤其是在區域內的各個同家,其經濟往來的特點往往對它們的匯率制度選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

4.國際國內經濟條件的制約

一國在選擇匯率制度時還必須考慮國際條件的制約。例如,在國際資金流動數量非常龐大的背景下。對於一國內部金融市場與外界聯繫非常緊密的國家來說,如果本國對匯率市場干預的實力因各種條件限制而不是非常強的話,那麼採用固定性較強的匯率制度的難度無疑是相當大的。

以上是一國在選擇匯率制度時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匯率制度的選擇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許多結論在理論界也是存在諸多爭議的,因此我們在這裏的介紹只是初步的。

4. 開放經濟條件下,宏觀經濟政策的操作與封閉經濟條件下有何區別?

5. 簡述“ 最適度通貨區理論” 的內容。

最適度通貨區理論又可以叫作最適度貨幣區理論,最早於1961年提出最適貨幣區理論的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Mundell)主張生產要素流動性準則,“貨幣區”內的匯率必須被固定;“最佳”的標誌就是有能力穩定區內就業和價格水平。最佳貨幣區不是按國家邊界劃定的,而是由地理區域限定的。他認爲生產要素流動性與匯率的彈性具有相互替代的作用,這是因爲,需求從一國轉移到另一國所造成的國際收支調整要求,既可以通過兩國匯率調整,也可以通過生產要素在兩國間的移動來解決。在他看來,生產要素流動性越高的國家之間,越適宜於組成貨幣區;而與國外生產要素市場隔絕越大的國家,則越適宜於組成單獨的貨幣區,實行浮動匯率制。

6. 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人民幣升值的積極影響:

一、有利於中國進口

二、原材料進口依賴型廠商成本下降

三、國內企業對外投資能力增強

四、在華外資企業盈利增加

五、有利於人才出國學習和培訓

六、外債還本付息壓力減輕

人民幣升值的負面影響:

一、人民幣在資本帳戶下是不能自由兌換的,也就是說決定匯率的機制不是市場,改變沒有意義

二、人民幣升值會給中國的通貨緊縮帶來更大的壓力

三、人民幣匯率升值將導致對外資吸引力的下降,減少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

四、給中國的外貿出口造成極大的傷害

8.香港聯繫匯率制本質上是什麼匯率制度? 有何特點? 它的缺陷表現在哪些

方面?

聯繫匯率制度是一種貨幣發行局制度。根據貨幣發行局制度的規定,貨幣基礎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須得到外匯儲備的十足支持。聯繫匯率制度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首要貨幣政策目標,在聯繫匯率制度的架構內,通過穩健的外匯基金管理、貨幣操作及其他適當的措施,維持匯率穩定。聯繫匯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龐大的官方儲備、穩健可靠的銀行體系、審慎的理財哲學,以及靈活的經濟結構。

有利影響

香港屬於小規模高度開放的外向型經濟體,商品及服務貿易總額約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三倍,其中外資和外貿在經濟中佔有極大比重,經濟的增長往往受到各種無法預料和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實踐表明,聯繫匯率制度已經不僅僅侷限於當初“政治應急”的作用,而發展成爲使香港能夠有效地承受來自外部的金融震盪和政治衝擊的經濟手段。對香港而言,由於其典型的外向型經濟的特點,決定了其經濟對外有着強烈的依附性,本地經濟的增長往往受到各種無法預料和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這種情況下,維持聯繫匯率制度非常重要,香港能受惠於美國大致穩定的貨幣環境及其具有高度公信力的貨幣政策,可以有效地減少國際貿易和經濟生活中的外匯風險,有利於各類長期貿易和合同的締結以及國際資本的積聚。在這種情況下,用港元釘住美元,穩定匯率,減少了國際貿易和經濟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外匯風險,有利於各類長期貿易及經濟合同的締結及國際資本的彙集,從而給香港帶來了更多的利益和機會。這些也可以說是導致聯繫匯率制度得以產生並持續下來的內在根源。但聯繫匯率制度也有對香港的不利影響。

不利影響

首先,在聯繫匯率制度下,貨幣管理當局不能推行獨立的貨幣政策,運用匯率變化作爲經濟調節機制,與實施自由浮動匯率制度的情況比較,香港面臨競爭對手的貨幣大幅貶值或出口市場經濟衰退等情況時,香港的產品面臨競爭力下降的局面;  還有就是香港要跟隨美國的貨幣政策,但由於香港與美國的經濟週期卻可能不一致,香港的利率水平可能會不大適應本地的宏觀經濟形式,港元利率短暫偏離美元利率,產生利率差,而利率差波動有時可能會影響貨幣穩定,甚至被投機者操控以圖利;  港元在貨幣上繼續與美元掛鉤,同時香港經濟和金融市場卻受內地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香港現行貨幣政策愈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需求的不協調性,像熱錢湧入,息口差距擴大正是這種不協調性的集中表現。

9.簡單介紹託賓稅的作用機制和可能的利弊,並請舉例說明。

託賓稅的特徵是單一稅率和全球性。託賓稅的功能有:

抑制投機、穩定匯率。實施託賓稅可以使一國政府在中短期內依據國內經濟狀況和目標推行更爲靈活的利率政策而無需擔憂它會受到短期資金流動的衝擊。而且,託賓稅是針對短期資金的往返流動而設置的,它不僅不會阻礙反而將有利於因生產率等基本面差異而引致的貿易和長期投資,有助於引導資金流向生產性實體經濟。

支持託賓主張的人指出,世界金融市場每天的交易量高達1.5萬億美元,其中跟商品和服務有關的交易量還佔不到5%,而單純靠匯率波動和利率差別謀求暴利的竟高達95%。這種投機行爲給國家預算、經濟計劃和資源配置造成了混亂。而“託賓稅”有助於減少匯率的脆弱性,削弱金融市場對國家政策的影響力,有利於維護政府在決定預算和貨幣政策方面的權力。而且,如果每年的徵稅基數爲75萬億美元,稅率爲0.2%,那麼每年的稅金就高達1500億美元,將它用於社會發展,會收到很好效果。

反對的人則認爲,這項稅收妨礙投資,所以“經濟上不正確”,只有“看不見的手”才能最佳配置資源;其次,託賓的想法雖好,但行不通,因爲資金流動的速度“近乎光速”,只有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接受纔行得通,而這很難實現,因爲在可預期的將來,美國不會接受它。

實際上,“託賓稅”只是行政干預金融市場的一種形式,可以照它做,也可以另覓適當對策。據報道,聯合國貿發會議發表的一項報告提議,新興市場國家當其貨幣受到攻擊、外匯儲備降至某種限度時,可以單方面宣佈延期償債。這個建議如獲得通過,無疑將增強有關國家抗擊金融市場衝擊的能力。

10.簡議人民幣升值壓力。

弊:出口商品價格提高,不利於中國商品出口,對經濟發展也有一定影響。最大的影響是外匯儲備,我國的外匯貯備以美元,美國債券爲主,人民幣升值以爲着我國外匯儲備縮水。

11.國際儲備結構管理涉及哪些內容?

國際儲備資產的結構管理,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

1、黃金儲備的結構管理。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78年宣佈黃金非貨幣化以後,西方主要工業國家基本採取維持黃金儲備實物量基本不變的政策。有些石油輸出國和非產油發展中國家曾採取有限增加黃金儲備的政策,目前也改爲採取黃金儲備量基本不變的政策。南非採取統一出售黃金政策。

2、外匯儲備的結構管理。與其他儲備資產相比,外匯儲備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流動性強,它能及時而較自由地用於對外支付和清償的需要;二是不穩定性,它經常隨着各種內外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即匯率經常上下波動;三是風險大,作爲儲備貨幣的匯率變動和持有儲備的機會成本都會給外匯儲備帶來較大的風險。

12.簡述貨幣主義匯率理論中的匯率超調模型。

1、 黏性價格貨幣貨幣分析法:簡稱“超調模型”,與貨幣模型相比,最大特點是:它認爲商品市場與資產市場的調整速度是不同的,商品市場上的價格水平具有粘性價格的特點,使得購買力平價在短期內不能成立,經濟存在着由短期平衡向長期平衡的過渡過程。

2、當市場受到外部衝擊時,貨幣市場和商品市場的調整速度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主要是由於商品市場自身的特點和缺乏及時準確的信息。一般情況下,商品市場價格的調整速度較慢,過程較長,呈粘性狀態,稱之爲粘性價格。而金融市場的價格調整速度較快,因此,匯率對沖擊的反應較快,幾乎是即刻完成的。匯率對外衝擊做出的過度調整,機會率預期變動偏離了在價格完全彈性情況下調整到位後的購買力平價匯率,這種現象稱之爲匯率超調。由此導致購買力平價短期不能成立。經過一段時間後,當商品市場的價格調整到位後,匯率則會從初始均衡水平變化到新的均衡水平,由此長期購買力平價成立。

13.簡述匯率變化影響金融資產價格的機制。

從長期看,當本幣匯率下降時,本國資本爲防止貨幣貶值的損失,常常逃往國外,特別是存在本國銀行的國際短期資本或其它投資,也會調往他國,以防損失。如本幣匯率上漲,則對資本移動的影響適與上述情況相反。也存在特殊情況,近幾年,在短期內也曾發生美元匯率下降時,外國資本反而急劇湧入美國進行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利用美元貶值的機會,取得較大的投資收益,這對緩解美元匯率的急劇下降有一定的好處,但這種情況的出現是由於美元的特殊地位決定的。

14.分析國際資本流動中利率與匯率的關係。

利率是外幣存在一家銀行裏,這家銀行所支付的利息率,一般是年利率。

匯率是將外幣換成本幣(人民幣)或用本幣申請兌換外幣時用到的兌換比例。

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係。

資本本身具有逐利性,利率就是資本的價格,在開放經濟浮動匯率制度下,當一國的利率上升時,必定會導致國際資本流動,造成本幣升值。(反之亦然)

固定匯率則利率不會發生改變。

IS-LM-BP模型對此的解釋

在資本完全流動下,固定匯率時,擴張的貨幣政策會使LM曲線向右下移動,經濟中就會出現大量的國際收支赤字,因而有貨幣貶值的壓力。中央銀行必須進行干預,售出外幣,並收進本國貨幣。本國貨幣供給因而減少了。結果是,LM曲線移回左上方。這個過程會一直持續到經濟恢復初始均衡爲止。當貨幣政策基本上不可行時,與此相反的是財政擴張卻極爲有效。在不改變貨幣供給的情況下,財政擴張使IS曲線移向右上方,導致利率和產出水平的增加。利率提高會引起資本流入,將使匯率升值。爲了維持匯率不變,中央銀行不得不擴大貨幣供給,於是收入會進一步增加。當貨幣供應量增加到足以使利率恢復到其原先的水平,均衡也重新恢復了。

在可變匯率情況下,財政擴張並不能改變均衡產出。相反,它倒是會產生抵消性的匯率升值與本國需求結構的變動,那將會使國內的一些需求從本國商品轉向外國商品。而貨幣存量的增加將導致收入增加與匯率的貶值。

15.簡述國際收支的自動調節機制。

國際收支失衡必然會直接或間接地引起其他經濟變量的變化,後者又反過來引起國際收支失衡縮小的趨勢。補充: 1、在金本位制下,存在價格鑄幣流動機制,即國際收支差額會引起黃金的國際流動,導致該國貨幣供應量相應變動;這會改變各國的物價水平和商品國際競爭能力,並最終使國際收支趨於平衡。

價格鑄幣流動機制:國際收支逆(順)差→黃金外(內)流→貨幣供應量減少(增加)→商品國內價格下降(上升)→出(進)口增加→逆(順)差得到糾正。

2、在佈雷頓森林體系時期,國際收支市場調節機制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

第一、國際收支收入調節機制,即國際收支差額會影響國民收入,並通過進口的變化促使國際收支恢復平衡。

收入調節機制:逆(順)差→國內生產下降(增加)→國民收入減少(增加)→社會總需求減少(增加)→進口支付減少(增加)→逆(順)差得到改善。

第二、國際收支貨幣調節機制,即國際收支差額會影響貨幣供應量,引起利率和價格的變化,從而促使國際收支恢復平衡。

貨幣調節機制:逆(順)差→外幣支出增加(減少)→儲備減少(增加)→進口減少(增加)→逆(順)差得到糾正。

3、在浮動匯率制下,國際收支市場調節機制主要表現爲國際收支匯率調節機制,即國際收支差額會引起匯率的變化,並通過後者調節國際收支。

匯率調節機制:逆(順)差→對外匯需求增加(下降)→外幣升(跌)本幣跌(升)→進口(出口)產品貴→進口減少(出口增加)→逆(順)差得到糾正。

1、在現實生活中市場存在不完全性,影響其國際收支調節作用的發揮。

2、國際收支市場調節機制見效較慢。

3、市場調節機制無力解決社會制度和生產力國際差異等因素造成的國際收支失。

4、在市場調節機制發生作用的過程中,國民收入、價格、利率、匯率、貨幣供應量等變量的變化可能給一國經濟帶來消極影響。

5、各國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積極調節國際收支,這有時使國際收支市場調節機制受到限制。

16.簡述購買力平價理論和利率平價理論的相關內容。

購買力平價理論:貨幣的價值在於其購買力,因此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取決於其購買力之比。也就是說,匯率與各國的價格水平之間具有直接的聯繫。購買力平價有兩種形式,即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絕對購買力平價從靜態的角度考察匯率的決定,說明的是某一時點上的匯率取決於兩國貨幣的購買力(或物價水平)之比。相對購買力平價從動態的角度考察匯率的決定及變動,說明的是某一段時期內兩國貨幣匯率的變動取決於兩國貨幣所代表的購買力(或物價水平)的變動率之比。實際上,相對購買力平價是在絕對購買力平價的基礎上考慮了兩國貨幣的通貨膨脹水平的影響。購買力平價說的假設前提是一價定律成立。

利率平價理論:在兩國間利率存在差異的情況下,資金將從低利率國流向高利率國去獲取較高的收益。但是投資者在比較金融資產的收益率的時候,不僅考慮兩種資產利率提供的收益率,還要考慮兩種資產由於匯率變動所造成的收益變動。套利者爲了規避匯率風險,往往將套利業務與掉期業務進行。即投資者將資金調往高利國獲取利差的同時,賣出遠期高利率國貨幣,買進遠期低利率國貨幣。結果造成遠期外匯市場上高利率貨幣貼水,而低利率貨幣遠期升水。隨着這種套利活動的不斷進行,遠期價差就會不斷擴大,直到兩種資產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同,這時遠期匯差正好等於兩國利差,利率平價成立。利率平價說在描述匯率與利率之間的關係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忽視了外匯管制、交易成本、投機等其他因素的影響。按照利率平價去預測遠期匯率往往與實際情況有一定程度的差異。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金程考研網【微信公衆號:金程考研網 ID:jc_kaoyan】可查看完整版金融碩士必背簡答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