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下午,深圳紅孩兒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程序員程某倒在了自己的崗位上。據同事反映,他當天的臉色不是很好,當時正在寫代碼,起身倒水時暈倒在地,不省人事。

相信很多程序員都有過類似的經歷,爲了工作,不惜犧牲一切。覺得自己還年輕,本錢足,加班加點,任勞任怨,根本就沒時間保養自己的身體。然而,這真的值得嗎?

如果用自己的健康換加班,實在不值得。

人有所求,健康爲大。這是 offer 君從身邊朋友、諾獎大佬、屌絲逆襲的故事中得到的天啓。

1、你的健康,關乎你的人生選擇。

認識的一朋友,上學的時候就很努力,剛上研究生就每天跟着導師做項目,導師又屬於拖延症很嚴重的那種,經常熬夜加班到清晨。熬夜持續了一個學期後就查出生病了。免疫系統疾病,目前還沒有治癒的方法,只能一直靠服用激素藥物控制。因爲身體的原因及藥物副作用等,想走科研道路繼續深造也已經不可能了,就選擇了畢業後直接工作。沒有了身體健康,有時候連選擇的權利都沒有。

然而,畢業才 2 年多,這位朋友卻換了很多次工作,大多都是身體的緣故。有的公司因爲項目變動把工時強制調整爲 996,有的領導把加班作爲企業文化,長期的高強度作息也讓ta本來就基礎不好的身體做出響應:腎結石、脊椎病,最後只能辭職。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話很老掉牙,卻是事實。縱然胸中蘊有洪荒之力,但如果因爲身體原因沒有去證明的機會,一切也是枉然。以前因爲我們都太年輕,覺得人生挺長,隨便折騰沒所謂,但只有因爲過勞倒下的時候才知道:垮掉的不只是身體,也是人生的無限可能性。

2、你的健康,關乎你的職業所能達到的高度。

加班一時爽,倒下亂葬崗。加班和健康的利害取捨,應放到整個生命緯度去丈量。無數諾貝爾大佬已經證明: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價值幾何,比拼的不只是生命的高度,更在於生命的長度。

據統計,諾貝爾獲獲得者們獲獎時的平均年齡是 55 歲,但他們做出代表性貢獻的平均年齡是 37歲。這就意味着,他們要等待整整 18 年,成果才能被認可。高錕從 1966 年提出光纖通信理論到2009 年獲獎,就經歷了 43 年時間;獎獲得者中年齡最大的里奧尼德·赫維克茲,獲獎時已經 90歲了。

(里奧尼德·赫維克茲)

所以,一個人的偉大不僅能讓自己牛逼的成果接受現實的檢驗,更要經得住時間的洗禮。光有卓越的成就還不夠,還得有健康的身體去接受這份榮譽。

(歷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年齡統計)

3、你的健康,也關乎你的愛情。

也許,你覺得自己這輩子和諾獎、首富沒啥關係,那現實的愛情、夢中的女神總與你有關了吧?

你的健康,關乎愛情;所謂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打敗情敵的最好方法就是比他活得更久,反過來,隔壁老王打敗你的方法也一樣。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裏一個電報小哥用了近半個世紀(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日日夜夜的等待,最終熬死高富帥情敵,在 72 歲成功逆襲女神,走向人生巔峯。

(《霍亂時期的愛情》劇照)

他之所以能實現人生逆襲,除了強大的內心與對愛情的執着外,最主要的是深知身體健康在這場愛情戰役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漫長等待的歲月裏,跑步鍛鍊、保持健康,即使 70 多歲的年紀照樣擁有 40 多歲的身體,最終熬死情敵,抱得美人歸。

(《霍亂時期的愛情》劇照)

所以,年輕人,別輕易用加班、趕項目去透支你有限的健康、生命,這是天下最愚蠢的買賣,雖然你熬夜做完這個項目,工資有了、房租不愁了,iPhone X 也有了,但你可能失去的是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失去的是去爭取財富、榮譽、生活甚至愛情的資格。

生命有限,加班無度,請在倒下前多想想自己的身體閾值在哪兒,畢竟很多時候有的東西說沒就真的沒了。

頭圖:unsplash.com

-END-

100offer 是誰 ?

100offer 嚴格篩選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質公司,打造了一個優秀人才和公司的平臺,致力於幫最好的人才發現更好的工作機會。使用 100offer.com ,互聯網人可在一週內收到來自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新加坡等數千家優質企業的工作機會。

點擊“閱讀原文”有更多「體貼」的優質工作機會等你,企業不僅在乎你的能力,更關注你的健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