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愛奇旅

香港「棟篤笑」明星黃子華說:深水埗,是個折磨人的地方。

《食神》,莫文蔚的齙牙、星爺的逆襲、街坊的義氣至今記憶猶新

《古惑仔》,陳小春、鄭伊健拿刀掄棍,上演英雄氣概、兒女情長

《歲月神偷》,一個普通四口之家,在社會底層,經歷人生百味。

《桃姐》,從菜市場到老人院,幾條街從紅顏走到白髮,老區舊人最後的溫暖與蒼涼盡在此間。

如今的深水埗,少了幾分江湖兇險,卻依然是繁華香港有名的貧困區。

抬頭是港式特色紛雜林立的廣告招牌,低頭是歷盡滄桑的老街;熙熙攘攘的人羣,三教九流魚貫其中。

因爲深藏了很多不爲人所熟悉的香港。

不少遊人循着電影,來這裏尋找香港古早的市井氣息,淡淡濃濃的人情味,和歷經幾代港人傳承的地道美食。

但這片舊樓雲集的老區,你感動於那般溫情的人情味,但你也許不知道,它背後的真實才是令人絕望。

你爲它的古早千里而來

它的絕望你卻從未看見

深水埗,全港十八區最貧窮的地方,卻有着全港最高的租金,比中環、比山頂豪宅還高!

這裏每尺(約 0.09 平方米),最高租金可達 300 港元,相當於2823人民幣每平方米,這可是租金!

但如此高的租金,居住的卻是隱藏在深水埗街頭巷尾,那些被稱爲籠屋,劏房,棺材房的居所。

當你結束一天的買買逛逛,回到酒店清點戰績。

有大約20萬香港人,結束一天的奔波,但他們回到的是這樣的“家”,一個霓虹燈也無法照亮的“囚籠”。

BBC還爲香港棺材房,進行相關採訪報道

箇中心酸,自己體味

沒見過香港的“鴿子房”

你都不知道住得多幸福

劏房:面積通常 ≤ 8㎡

標配:廚房、臥室、客廳三合一

租金約合人民幣2500~4000/月

劏房的“劏”是粵語,意思爲剖開,例如“劏豬”就是將豬宰殺後割開肚腔,所以劏房就是把一個住宅單位分割成數個更小的部分。

類似內地的羣租房,但面積更小,租金更貴。

像上圖,本來是一梯2戶,現在被劏成了一梯35戶的劏房!

香港劏房的人均居住面積不足48尺,與懲教署監獄囚倉的人均標準空間差不多,至於4-5人的家庭劏房人均面積更小,連監獄都不如!但尺租167港幣比四季酒店還!要!貴!

香港至今有近20萬人居住在劏房裏。

一個美國人說,住在香港好像住監獄。於是,他到內地來了…

若非親眼所見,難以想象這就是高度繁榮的香港,這就是燈紅酒綠的香港,這就是摩天大廈鱗次櫛比的香港。

碌架牀,組合櫃,冰箱,電扇、小沙發、小桌子……這些物品令本就狹小的空間,顯得更加擁擠。

而每月4,500元港幣的租金和水電費,已是所得薪水的一半,且還不算是最貴的。

居住在劏房內的一家四口。

姐姐趴在牀上寫作業,弟弟睡着了,還有的1/3空間,放置的是兩人大大小小的生活和學習用品。

下面是他們的家人。

要麼是廚房和房間客廳合爲一體,要麼是廚房與廁所連在一起,連轉身的空間也欠奉。

沒有窗戶的房間,一絲陽光、一口新鮮流通的空氣也不能透進來。

不管是《歲月神偷》,還是獲得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一念無明》(曾志偉飾演的父親和他患有躁鬱症的兒子便住在劏房裏);你以爲你看的是電影,其實它就是很多人真真切切的生活。

在劏房拍了十幾天的戲,曾志偉對媒體說:

“住在劏房裏,怎樣豁達的人慢慢都會受不了;(戲裏)我已經很幸運,房間有窗,很多房連窗都沒有。”

當我們在討論800萬學區房的時候,難以想象,香港還有至少4萬名兒童,生長在這樣的環境裏。

棺材房:面積≤4㎡,最小的不過1.4㎡

僅僅放得下一張牀

人在裏面只能躺着

租金約合人民幣1600~3200/月

有人說這是香港最接近地獄的地方。

棺材房的應運而生,不得不爲香港房東充分利用空間的能力,感到心酸。

每間房約 1.5 平方米,租金卻約廣州城中村的三房一廳。

這樣的房間進入後,只能直挺挺躺着,遂得名棺材房;現實是它們可能連棺材都不如,因爲每晚在這裏 " 躺屍 " 時,你連腿都繃不直……

而這一個又一個冰冷的棺材房內,有着一個又一個尋覓棲身之所的故事。

棺材房的租客各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因爲“窮”,只能「彎腰屈膝」過日子。

那不到1.5平米的房間,所有東西一層一層堆到“天花板”,只有一個金屬通風口。

©Benny Lam

有時候他想休息了,鄰居還在爭搶着使用浴室。

“我還沒死,就已經立起了四塊棺材板”

“我害怕回家,但我仍然需要一個可以睡覺的地方。”

“生活在這最困難的事就是無法呼吸新鮮空氣,這太令人窒息了。”

“喺香港,無得你去揀環境,只有去適應。”

真是讓人難過,比地下室更讓人難過,現在這個時代還這樣生活的人得多絕望啊。

籠 屋:比棺材房更便宜,更讓人絕望

比棺材房更接近地獄,更讓人絕望的,還有一種叫“籠屋”的住所。

籠屋最早出現在1950年代,它是移民的臨時住宿;住在“籠屋”裏的“籠民”,比住監獄更慘不忍睹。

這些地方,價格便宜,但下雨漏水、夏天悶熱,還容易被當違規建築查處,再次陷入露宿街頭的流浪境地。

聯合國曾公開斥責:住籠屋是對人類尊嚴的極端侮辱

他們就像被世界遺棄的孤兒,尊嚴是什麼?

活着又是爲什麼?

他們甚至就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只是遊走在這世間,一呼一吸,一呼一吸。

既然這裏容不下肉身,也容不下靈魂,那就這樣生存着吧。

近年來籠屋的租金也是一直上升,大多都要2800港幣一籠了,但還是不少人選擇住下去,甚至租住了40年。

從深水埗走出的何偉幟博士說:因爲窮,每人都爲口奔馳,小販趕着做生意,即使有人跳樓自殺,市面也會一切如常,熙來攘往,根本沒人有空理會……

“反正在這區所有不明所以的事,你都可以用一個答案去解釋:「窮」!”

香港貧民區,不止深水埗,但貧富差距卻是同樣巨大的。

CNN網站曾經報道:香港是全球房價最貴的地區,最高房價可達74萬元/平方米,就算面積很小的房子,動輒就要數百上千萬港元。

對他們而言:一家人全部工作不喫不喝,20年也許也不可能買到一套房。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內地的年輕人還能回二三線城市,在香港的他們還能去哪呢?

沉痛。

只願後代願攢勁相信:不管你的出身多窮、多卑微,只要你努力,不一定能大富大貴,但生活不會成問題。

▲《天水圍的日與夜》劇照

做人不易,堅持是希望下一代能出頭,就像何偉幟博士。

當他回到深水埗,看到成長時所住劏房的苦與甘,他深情地說:我的感覺仍然很不錯,因爲再苦的日子,總有Good Old Days,只要你願意真誠地感受生活。

只願所有暫時逼厄的人,苦盡甘來。

[版權聲明]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侵權處理] 圖文無從溯源,如涉版權問題,24小時內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