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報季收官,A股十大“虧損王”新鮮出爐,十家公司2017年共虧損562.49億元。

2017年A股年報十大虧損王

細看榜單,與往年鋼鐵、航運等週期股成爲虧損大戶不同,2017年佔據榜首的多家公司都是近幾年大熱的傳媒、新能源汽車、鋰電池、通信等行業公司。

果然是,“潮水退去,才知誰在裸泳。”

下面就讓中證君給你細扒扒,包括十大“虧損王”在內的那些A股虧損公司的故事~~

明星股隕落

樂視網:

我曾站在山巔,如今後背發涼

4月27日凌晨,卡在年報披露截止日期前一天,樂視網終於扯下了業績遮羞布:鉅虧138.78億元,成爲A股2017年“最敗家”公司,比原先預報虧損數目116億元還多了20幾億。

據年報數據,賈躍亭通過樂視控股及其所控制的其他樂視體系內關聯上市公司的關聯欠款餘額達到72.8億元,佔資產總額比重爲40.69%。此外,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對樂視網出具的“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也備受矚目。

遙想當年,樂視網可謂A股第一明星股,上市後公司股價上漲曾超過10倍,最高時超過20倍,並重塑了A股話語體系,使大家言必稱“生態”,併科普了一個晦澀的名詞“生態化反”。

生態,是指樂視旗下覆蓋多個領域的多元化業務,比如電視、手機、樂視網等;化反,是“化學反應”的簡稱。合起來就是 “生態化學反應”。也就是說,各個生態業務被糅合到一起產生化學反應,釋放出巨大能量。

鹽湖股份:

守着“聚寶盆”卻鉅虧40億

2017年最熱的概念是什麼?鋰電池肯定是其中一個。

從2017年9月份開始,以鹽湖股份爲代表的“鹽湖提鋰”概念股二級市場漲幅驚人。2017年9月1日至9月26日不到一個月,鹽湖股份股價從11.61元/股飆升至20.02元/股,漲幅達82%。

然而,守着“聚寶盆”的鹽湖股份2017年卻爆出鉅虧41.59億元,與2017年鋰電上游企業“風生水起”的形象格格不入。

公司將業績下降的原因歸結爲:鹽湖股份子公司鹽湖鎂業、海納化工虧損增加,氯化鉀銷量較上年同期下降26.6萬噸,以及多項在建工程計提資產減值損失。

一年虧掉“底褲”

4月24日晚間,ST龍力發佈業績修正預告,將2017年度淨利潤預期由盈利1.17億元至1.76億元,下調至虧損34.83億元。市值28億,虧損近35億,這意味着把整個公司賣了都不夠補窟窿。

大家一定會驚呼:一年虧掉“底褲”太可怕!沒事,還有很多上市公司在陪它一起“裸奔”。

在A股2017年十大“虧損王”中,除了ST龍力,還有ST保千里、*ST宜化、*ST信通一年淨利潤虧損額也大於市值。

2017年A股淨利潤虧損額大於市值的公司

業績“變臉王”

進入年報季,上市公司“業績變臉”簡直成了傳統保留項目。

從去年底的獐子島扇貝又“跑路”,皇臺酒業庫存酒不見了,巴士在線老闆“失聯”,到今年4月下旬堅瑞沃能和ST龍力由盈利轉爲鉅虧,此外還有猛獅科技年報業績“五次”變臉。

真是一出出“戲精的誕生”。

堅瑞沃能:

新能源汽車“小甜甜”變成“牛夫人”

在2月底的年報業績快報中,堅瑞沃能還預計2017年盈利5.22億元,並表示公司積極佈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游資源,實現公司業績穩步增長。

而臨近年報披露,堅瑞沃能畫風突變,4月2日公告自曝債務危機,稱公司逾期債務已達19.98億元,隨後公司開啓了“炸雷”模式。

4月20日,堅瑞沃能披露業績快報修正公告,公司2017年的淨利潤由盈利5.22億元修正爲虧損36.89億元。計提商譽減值和壞賬準備成爲虧損的主要原因。

公司稱,業績大變臉的原因是,受國家新能源產業政策補貼調整以及沃特瑪業務擴張增速過快、應收賬款回款較慢、資金鍊緊張等綜合因素的影響,沃特瑪淨利潤未達預期。

堅瑞沃能將此前業績增長和鉅虧的原因都歸結於新能源汽車產業,估計新能源汽車產業也要翻白眼:“當初叫人家小甜甜,如今怎麼成了牛夫人。”

猛獅科技:

年報業績四次“變臉”

猛獅科技可以說是在變臉的路上一去不回頭,年報業績四次“變臉”,比翻書還快。

在去年10月披露的三季報中,猛獅科技預計2017年度淨利潤變動區間爲2億元至2.46億元,同比增長112.82%至162.72%。理由主要是公司各主營業務市場繼續呈增長勢頭,各類訂單數量比上年同期有明顯增加,經營業績穩步增長。

今年1月31日,公司對上述預告進行了修正,淨利潤縮水1億元,修正後爲盈利1億至1.46億元,原因主要是部分項目進展及經濟效益未達預期。

2月28日,公司發佈業績快報,淨利潤再次出現“縮水”,預計2017年盈利5175.99萬元,同比下降44.92%。此次業績“變臉”,公司解釋爲對部分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應收款項計提壞賬準備所致。

4月2日,公司對此前的業績快報再次進行修正,淨利潤變爲虧損1.29億元。

4月27日,公司披露年報,2017年淨利潤又變爲虧損1.34億元。

就是這麼“任性”!

不斷刷新跌停紀錄

要問2017年報季什麼競爭最激烈,也許是A股跌停紀錄。上市公司“你追我趕”,誓要拿下這一“桂冠”。

去年5月31日至9月28日,*ST中安連續17個一字跌停,平了新都退去年5月進入退市整理期創下的17個一字跌停的A股連續跌停紀錄。

緊接着,*ST衆和去年11月3日至11月30日連續18個跌停,打破*ST中安的A股連續跌停紀錄。

ST保千里自去年12月29日復牌以來,連續29個交易日全天封死跌停板,使A股連續跌停紀錄又被刷新,至今仍是該項紀錄保持者。

眼下,ST保千里迎來了強勢挑戰者。4月27日, *ST華澤和ST尤夫再度跌停,分別遭遇第26個、第25個連續跌停,直逼A股跌停紀錄。

*ST華澤:

窮得請不起審計 無法按期披露年報

跌停紀錄的有力競爭者*ST華澤4月27日晚間的一則公告,再次刷新大家的想象力。公告稱,公司因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17年年報,公司股票將於5月2日起停牌。原因竟是沒錢支付審計費用。

此前就有媒體報道,*ST華澤是A股最窮上市公司,賬面資金只有178元,但沒想到的是,真的連審計費都付不起了。

不過好消息是,4月25日,公司大股東全額墊付了審計費,會計師擬於5月2日進場審計,計劃6月28日出具審計報告。但因公司年度業績預虧14億-19億元,公司股票將因連續三年虧損被暫停上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