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且吃相有时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鸿门宴上,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瞪眼逼视项羽,项羽说赐卮酒,据说卮酒能盛四升酒,一般人一口气根本喝不下去,樊哙却一饮而下,项羽又赐樊哙半生不熟的猪腿,樊哙持剑砍食,一顿狼吞虎咽,吃了下去,一饮一吃,借豪吃豪饮示威,粗率的吃相,赢得了项羽的欣赏,也间接对救刘邦起了帮助。吃相,简单来说就是人吃喝时的姿态样子,说起来是个人之事,先吃鸡头还是先吃鸡屁股,甚至采取什么样的动作,细嚼慢咽还是大快朵颐,都是自己的事,但在餐桌上,吃相被公众一览无遗,也会被放大和延伸,细节看人品,乃至成了人教养的最直观体现。

春秋时期有这么一个故事,齐国外交官庆封到鲁国访问,外交官出访他国,排场自然不能小,庆封身着华服、乘着高档马车,很是拉风,人们看了后艳羡不已。

但鲁国大夫叔孙豹却不以为然,认为庆封“服美不称”,没什么修养,根本配不上这样豪华的马车,果然,叔孙豹的眼光很准,宴会的时候,庆封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吃相很是不雅,根本不懂礼让恭敬。

叔孙豹见此,遂当众吟了一首《诗经》里的《相鼠》加以嘲讽:“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说你看老鼠还有皮,人怎么能没有威仪,人要是没脸没皮,不懂礼仪,赶快去死吧。

春秋那会外交讲究一种餐饮礼仪,大家在觥筹交错中“赋诗言志”,大多引用“诗三百”的句子委婉表达自己的观点,很是风雅,既然叔孙豹吟了诗,庆封也应该吟诗应答。

哪知庆封根本不理会,依旧在那大嚼大咽、埋头苦吃,可能是真听不懂,也可能是懂了不知道这么回答,只能装傻充愣,总之,这人是丢出国了。

吃相,简单来说就是人吃喝时的姿态样子,说起来是个人之事,先吃鸡头还是先吃鸡屁股,甚至采取什么样的动作,细嚼慢咽还是大快朵颐,都是自己的事,但在餐桌上,吃相被公众一览无遗,也会被放大和延伸,细节看人品,乃至成了人教养的最直观体现。

古人很重视吃相,《礼记》里就有关于吃相的种种禁忌,“毋啮骨”,“共饭不泽手”。《论语》讲“食不言,寝不语”,我国作为礼仪之邦,凡事“礼”字当先,吃也一样,起码得吃得文雅、有风度,让他人舒适不厌烦。同理,古代欧洲贵族,喝汤要用调羹由外往里舀起汤汁来喝,更不能弄出声响,否则就是没教养的吃相。

吃相不好是会被嘲讽的,《金瓶梅》里讽刺一群闲汉的不雅吃相,很是生动,说“

人人动嘴,个个低头,遮天映日,犹如蝗蚋一齐来;挤眼掇肩,好似饿牢才打出。这个抢风膀臂,如经年未见酒和肴;那个连三筷子,成岁不筵与席。一个汗流满面,却似与鸡骨秃有冤仇;一个油抹唇边,把猪毛皮连唾咽。吃片时,杯盘狼藉;啖顷刻,箸子纵横。这个称为食王元帅,那个号作净盘将军。酒壶番晒又重斟,盘馔已无还去探

”。讽刺地相当到位。

不过吃相这事,还得因人而异,一个文雅大小姐,平时笑都不能露齿,要是在那用樱桃小口吸溜吸溜地吃面,自然不雅,而《红楼梦》里贫农出身的刘姥姥说自己“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生动有趣,也不让人讨厌。

再说《水浒传》里,宋江、李逵和戴宗在琵琶亭上吃饭,宋江喝鱼汤很文雅,李逵则用手捞鱼,连骨头都吃了,再将汤一饮而尽,然后转眼间又吃了二斤羊肉,宋江的评价是“壮哉,真好汉也”。在李逵眼里,再精致的食材,主要用途是填饱肚子,牛嚼牡丹不算浪费,要是李逵在那斯斯文文地吃,会很奇怪。

《亮剑》里,李云龙和和尚去河源县“参加”日本宪兵队长平田一郎的生日宴会,李云龙批评和尚吃相难看,宴会上都是体面人,也不怕丢人,和尚回答得好,你那吃相比我也强不到哪去,读来幽默风趣,也将二人蔑视侵略者、不畏强敌的豪气展现地淋漓尽致。

还是莫言说的好:“

俗人大吃是不雅,英雄贪吃是潇洒

”。而且吃相有时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鸿门宴上,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瞪眼逼视项羽,项羽说赐卮酒,据说卮酒能盛四升酒,一般人一口气根本喝不下去,樊哙却一饮而下,项羽又赐樊哙半生不熟的猪腿,樊哙持剑砍食,一顿狼吞虎咽,吃了下去,一饮一吃,借豪吃豪饮示威,粗率的吃相,赢得了项羽的欣赏,也间接对救刘邦起了帮助。

东晋时期太尉郗鉴为女儿择婿,听说琅邪王氏的子侄都很英俊,就派门生送信给王导,想在琅邪王氏家族中挑选女婿,王导让送信的门生去自家的东厢房随便选,门生看了后,回去说,王家的年轻人都仔细打扮,竭力保持庄重,唯有一个人坦胸露怀,歪在东床上吃胡饼,郗鉴大为赏识,说就选此人,这个人正是后来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成语“东床快婿”指为人豁达。

所以,吃相好看还是难看,得针对不同对象,王羲之诠释的是从容淡定、名士风流,当然也只有吃饱的人,才会开始注意自己的吃相,才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宁可少夹几筷子也不愿意给别人留下吃相不雅的印象,相反,怎么去要求一个生活窘迫、食不果腹的人面对食物保持好的吃相?吃乃本性,饭都没得吃了,还要什么好吃相。

梁实秋在“吃相”一文中,说自己在青岛寓所的后山坡上看见一群石匠凿山造房,晌午歇工,有人送饭,打开笼屉热气腾腾,里面是半尺来长的酦面蒸饺,工人蜂拥而上,每人拍拍手掌便抓起饺子来咬,饺子里面露出绿韭菜馅。

又有人挑来一桶开水,上面漂着一个瓢,石匠们一个个红光满面围着桶舀水吃,这时候又有挑着大葱的小贩赶来兜售那像甘蔗一般粗细的大葱,登时又人手一截,像是饭后进水果一般,这些石匠的吃相肯定难登大雅之堂。

最后,梁实秋感叹道:“

他们都是自食其力的人,心里坦荡荡的,饿来吃饭,取其充腹,管什么吃相

”。

人生一世,走走瞧瞧;每日三餐,吃吃喝喝,毋论吃相好坏,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就是福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