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種植:土壤改良,絕不能再等了!

長期的連作和不合理施肥導致土壤礦質養分失衡。

在實際生產中,很多蕉農已經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施肥方法,但他們不善於總結。我們總結這些成功蕉農的經驗,發現其在香蕉施肥方面往往有一些共通之處,所以香蕉根系發達、葉片健康、果實產量品質高。香蕉土壤的問題往往是多重和複雜的,要幾種措施結合纔能有效解決問題,一般發展的路徑都是,長期連作導致土壤有機質含量缺乏,進而有益微生物羣落減少,根結線蟲、土傳病害增加或爆發,進而香蕉黃化發病,最終減產或絕產。

長期的連作和不合理施肥導致土壤礦質養分失衡,使得生理性缺素增加,影響葉片健康和果實品質。而土壤酸化、板結則是與化肥的過量施用、土壤團粒結構和有機質含量有關。因此,在香蕉根域土壤改良的目標是:提升土壤團粒結構、透氣性和有效水含量,增加有益微生物羣落和中微量礦質元素的補充。

1、補充有機質和有益微生物羣落擴繁

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有機肥的大量使用和微生物菌劑的投入使用可以在雨水的作用下,短時間內重啓土壤內的生化反應,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提升土壤透氣性和有效水含量。進而刺激土著有益微生物的擴繁,慢慢達到一個正循環。這是一個基礎,爲香蕉根系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解決根系發育所需氧氣、水和生物有機化學養分需求,沒有這些,其他都是空談。

2、土傳病害防控和中微量元素補充

根結線蟲、黃葉病,甚至葉斑病、黑星病均屬於土傳病害,由於不同蕉農關注的側重點不同和管理方案的缺失差異,不同蕉園表現也出問題的不同。在高溫高溼天氣情況下,往往是葉斑病、黑星病爆發的時候,而抽蕾期則是枯萎病發作的時候,因此,土傳病害往往是以香蕉植株爲媒介在合適的天氣下爆發。蕉園管理不可能完全做到生態,因此防線蟲藥劑及相關殺蟲殺菌藥劑往往結合水肥一起放,這樣能提升工作效率。長期連作的蕉園,中微量元素失衡的狀況非常普遍,每造蕉都要適量補充。

3、化肥的過量施用和土壤酸化

南方土壤由於降雨原因普遍酸化,很多南方作物也適應適合微酸性土壤環境,但酸性過低對香蕉生長的影響也大。在香蕉基地,多是由於化肥的過量施用導致的土壤酸度過低,但這種問題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嚴重,因爲雨季的大量降雨能夠有效的淋洗酸性根離子。在雲南的山地,多數蕉園沒有普及或者有效施用水肥系統,一次埋乾肥的量巨多,雨水一衝,80%都跑到耕層下面或者流到山溝裏去了,不能有效發揮肥效、浪費嚴重,廣西由於水肥普及程度高,所以香蕉在品質和平均產量上都由於雲南。

化肥在香蕉肥料成本中佔的比重很高,如果不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產量和品質的問題的很難提升。與其關注蕉園土壤酸化,不如把精力放在發展水肥和減肥增效上面。

實際上,香蕉的根域改良技術相當於一種科學施肥技術和土傳病害防治的結合,技術早已融入施肥管理當中——

用沃土羊糞有機肥等提高土壤有機質,提高有益生物菌活性;

用土壤調理劑等調理土壤PH值;

改良土壤,減少土傳病害;

補充中微量元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