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英林出生在河南省內鄉縣一個叫河西村的小村裏,1982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從沿海吹到了全國各地,也吹進了這個叫河西村的小村莊,吹進了這個家境並不富裕的普通家庭。

普普通通的豬,爲他帶來255億,讓他成爲河南首富

要致富,得創業。還是高中生的秦英林在那時就有了創業的勇氣和魄力,他鼓動父親去養豬致富。父親被他說服了,拿出了一筆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鉅款——800元,買來20頭小豬,建了一個養豬場。

全家人的希望都寄託在這20頭小豬上了,想等它們長大了,賣個好價錢,脫貧致富指日可待。隨着小豬一天天長大,他們的希望也一天天增大。

可是,事情似乎並沒有他們想得那麼簡單,沒有理論知識作爲指導,也沒有實踐經驗作爲參考,他們遇到了很多養殖戶都會遭遇的問題——瘟疫。因爲缺乏防疫知識,那20頭小豬一頭接一頭地死去,最後只剩下1頭。這一次嘗試不僅沒讓家庭富起來,反而損失了2000多元。一夜回到解放前,希望徹底毀滅了。但少年秦英林心有不甘,看着心灰意冷的父親,看着依然貧窮的家庭,他暗暗下定決心:將來一定要考上教養豬的大學,學好技術,幫父親養豬致富,幫助鄉親們養豬致富!爲了學習養豬技術,他放棄了保送名額,去了農業大學;爲了學習養豬技術,他兩年就完成了學校安排的課程,再用兩年讀了很多國內外關於養豬的文獻。

普普通通的豬,爲他帶來255億,讓他成爲河南首富

付出了那麼多,就是爲了回家鄉開養豬場,不能讓這一切白費,也不能忘記最初的夢想。所以,1992年,他放棄了南陽地區食品公司的辦公室工作,帶着妻子回到了家鄉。

在那馬山腳下、默河河畔,秦英林準備大幹一場。他從哥哥那裏借了8000元,再加上弟弟準備結婚的12000元,他開始建豬舍、架電線,打水井。但那點錢根本不夠,爲了節約成本,他能自己乾的就自己幹,豬舍的設計到施工他都親力親爲。費盡千辛萬苦終於把豬舍建好,萬事俱備,只欠小豬了。

1993年6月22日,這個日子對秦英林來說比結婚紀念日還重要,這一天,他迎來了養豬場的第一批客人——22頭小豬,他的養豬事業就此正式開始。

普普通通的豬,爲他帶來255億,讓他成爲河南首富

1995年春天,秦英林的豬場出事了!有3頭小豬突然死亡,他們連夜查資料也沒查明原因。爲防止疫情擴散,秦英林果斷採取隔離措施,同時向各大院校、科研單位發出求救。但疫情比想象中更加兇猛,7頭、14頭、25頭、70頭……死亡的小豬越來越多,秦英林感到了絕望。在他瀕臨崩潰時,河南農大有了檢驗結果——僞狂犬病。危急時刻,秦英林從河南省畜牧局買到了疫苗,避免了悲劇的再次發生。

秦英林從這件事看到了知識的力量,他根據所學知識,建立了一套科學、嚴謹的防疫制度,他還利用所學的營養學知識給豬仔配制飼料,還給豬做腸道切除手術,用手把豬糞掏出來……

普普通通的豬,爲他帶來255億,讓他成爲河南首富

有了知識做支撐和保障,秦英林在養豬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95年,秦英林的養豬場規模從最初的22頭擴大到了2000頭;1997年,出欄商品豬達10000頭。2000年,秦英林設立了牧原股份的前身牧原養殖,開展生豬育種工作。2005年,公司從加拿大引進470頭曾祖代種豬,建成了當時國內較大的加系核心種豬場。2010年,牧原股份營收4.45億元,生豬出欄量35.9萬頭。2013年,牧原股份營收超過20億元,生豬出欄量達到130.68萬頭。2018年,秦英林以255億元資產成爲河南首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