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闊成老先生的評書知多少

袁闊成老先生的評書知多少

先看袁先生的作品:

1 紅巖魂

2 水泊梁山(水滸外傳)

3 東周列國-商鞅變法

4 水滸

5 施公案

6 創業史

7 彭公案-三河斷奇案

8 豔陽天

9 十三妹

10 薛剛反唐

11 碧眼金蟬

12 長坂雄風(包括在三國演義)

13 過海插旗

14 林海雪原

15 三國演義

16 赤膽忠心

17 暴風驟雨

18 烈火金剛

19 西楚霸王

20 敵後武工隊

21 十二金錢鏢

22 呂梁英雄傳

23 新英雄兒女傳

24 刺龜山(包括在野火春風斗古城)

25 特殊身份的警官

26 福爾摩斯探案

27 乾隆與紀曉嵐

28 十二金錢鏢

29 轉戰陝北

30 李自成-義送搖旗

31 李自成-谷城會獻

32 舌戰小爐匠(包括在林海雪原)

33 李自成-劉宗珉跳江

34 許雲峯赴宴(包括在紅巖魂)

35 灞橋挑袍(包括在三國演義)

36 封神演義

37 李自成-紅娘子救李信

38 舉火招賢

39 五女七貞

40 二五長征

41 常山趙子龍

42 大鬧大名府

43 巧破乾坤樓

44 燕青打擂

45 大鬧神州擂

46 桃花莊

47 神州擂

48 三聲笛

49 旋流

50 彭公案

51 野火春風斗古城

52 青春之歌

“帥賣怪壞”是對相聲演員表演風格的總結,也有人用這四個字套用在評書表演上:帥賣怪壞,劉蘭芳、袁闊成、單田芳和田連元四先生各佔一字。我理解,這裏的“賣”指的是學問大,掉書袋,信息豐富,引人入勝。袁闊成先生最有名的作品是《三國演義》,小說用淺近文言寫成,說“淺近”是按當時的水平,對今天大衆基本就是天書。袁先生一段文言,一段白話,詳加解釋,然後中間屢屢插入點評和笑話,令人聽着不累,每每會心。

當然,“賣”是絕活兒。其實他也“帥”,高亢中略帶沙啞的嗓音辨識度很高,吐字又清晰,雖然相逢總在收音機裏,但劇場效果料也不差。他也“壞”,嘲笑起呂布的狼性、曹操的詭詐、劉備的摔孩子,滿是揶揄,嘴挺損。他在《水泊梁山》裏描繪高俅的長相,說他是“集歷代奸臣之貌:趙高的腦袋,董卓的眉毛,王莽的耳朵,費仲的鼻子,尤渾的眼,曹操的臉,龐文的嘴,就鬍子還不錯,跟張士貴差不多……”一個人長成這樣,還能要嗎?歷代奸臣臉上的零件什麼樣,誰又知道?反正他一描述,就是好玩兒。

袁先生的“三國”不是照本宣科,是今人視角,帶着深厚的人生閱歷和歷史洞見加以呈現。比如說,諸葛亮在原著裏多智近妖,到袁先生嘴裏,這位孔明先生有很多小算計和惡作劇,尤其跟魯肅相映成趣,一下子神性減退,人味兒大增。再比如二君侯關雲長,袁闊成在他身上傾注了極深的感情,是照着《水滸傳》裏武松的規格來描繪的,天神般的人物,可是他也不忘調侃關羽的剛愎、驕狂。他具有天賦的遣詞造句的能力,口語敘事中散發着韻律之美,還以他描述高俅的德性爲例,說宋徽宗年間義軍四起,高俅的原則是“愛哪兒反哪兒反,我全不管,京城一待最保險”。信手拈來,活靈活現。

評書原爲市民藝術,後成茶館娛樂,最後纔是劇場藝術、電視寵兒,袁闊成身上有種劉、單、田等評書大家不具備的文化透徹感,你會覺得,他是唯一可以進大學、上講壇的人。我這麼說不是刻意抬袁先生,而是他的作品具備了傳統評書的繪聲繪色,也在虛構藝術中營造了寫實意味,他還拓展了評書的表達疆界。評書多爲帝王將相的演義故事,敘事有套路,人物有臉譜,帶着明顯的草根色彩,具有無限複製的可能。比如牛皋、胡大海、程咬金的性格、長相、經歷就極其相似,比如龐文、潘仁美、張邦昌乾的也是相似的勾當,但最好的藝人能在大致相同的框架內玩出個性,像陳蔭榮的《興唐傳》,真的是滿紙民間智慧。而袁闊成的《三國演義》既敘述故事,也輸出權謀,激情有時,嬉笑有時,有傳奇之瑰麗,有評傳之深邃,是袍帶書中的頭把交椅。

《水泊梁山》則另是一路,把評書往武俠小說的方向帶了一大步。這部書從紫金八寶夜光壺被盜開始,引出生鐵佛盜壺覲見,開封府誤捉玉麒麟盧俊義……故事與原著完全不同,也脫出了評書的套路化敘事,情節走向每每出人意料,人物性格在原著的暗場處瘋狂滋長,生氣凜凜。對武打的描寫超越了評書的三板斧,一個“倒踢紫金冠”引出兩段故事,在打鬥過程中融入了更多心理活動,趣味性直逼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可以說,《水泊梁山》將評書的智商、情商刷新,進入優質傳奇文學的行列。

對於我來說,評書與記憶中的少年時光不可分拆,與已然過世的外公和爺爺連成一體。外公是鄉里的業餘說書先生,一部《隋唐演義》滾瓜爛熟。爺爺是《三國演義》的深度癡迷者,電視和收音機於他的意義,一是天氣預報,二是《三國演義》和《白眉大俠》。在二位老人的影響下,也託那時評書熱的福,我的文學啓蒙是在幾位大家的抑揚頓挫中完成的。用現在的話說,“三觀”也是在聽書中錘鍊成型的,對英雄情懷的追慕,對善惡正邪的執著,從少年到青年到中年,不可撤銷,不可更易。

袁先生雖已駕鶴西去,評書這門藝術也因新興娛樂方式分流而漸漸小衆化,成爲部分思古者緬懷過往的用具,再不具備顛倒衆生的魔力。但沒關係,曾經是耀眼的星宿,便會永遠在歷史的天空中閃爍。

如果想聽袁先生的作品請給我發私信 袁闊成

相關文章